劉燕飛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學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依據,任何章程和綱領,任何人為的管理機構,無論他們說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沒有教師給學生以個人的直接影響,深入到學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所以說,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師就是優秀的教師,一點也不過分。教育,并非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延續。那么,作為老師該如何完善自己,塑造高尚的人格,讓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實踐中散發光芒呢?
一、全力提升,樹立榜樣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只單純埋頭教課,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想得到學生的信服和尊重,教師必須是一個睿智的引導者。因此,作為教師更應該率先接受終身教育和堅持終身學習。古詩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不可忽視的源頭活水,只有多學,持續地學,才能更新觀念,才能用新鮮血液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在工作中我們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更要改變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大膽去嘗試,去探索。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樹立起新時代“學科專家”和“人生導師”的形象。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佩服你,信賴你。
二、放下架子,走進心靈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只有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新課程倡導學生觀,它要求教師拋棄原來絕對權威的角色形象,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此,新時期的教師必須放下架子,以真摯的情感和平等的視角與學生交朋友,實現心靈溝通。在工作中,教師要把握不同時期學生的心理特征,盡量消除學生的思想顧慮,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心感受到老師的親近和愛。這是教師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面對學生進行認真觀察和深入研究,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只有對自己的學生了如指掌,我們的工作方法才能胸有成竹。
在我剛開始走進課堂,走上三尺講臺的那一年,面對臺下一個個“小腦袋”時我慌了,我真的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才能讓他們度過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班上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由于孩子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性格十分孤僻,不喜歡與他人交流,生活很獨立,一年級的他們就已經學會了做日常的家務,本該無憂無慮的他們,承受了太多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東西!深思熟慮之后,我與他們進行了一次談話,與其說是談話,不如說是朋友間的談心。那一天,我們聊了很多,聊了自己的夢想,聊了自己的朋友!事后,我也利用課后休息的時間把他們拉到身邊,和他們開開玩笑。慢慢地,這些孩子發生了變化,性格開朗了,學習上也進步了。而我內心也十分欣慰,看著他們一個個朝氣蓬勃,健康成長,內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只有讓學生既把我們當作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我們當作與他們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我們的工作才會更容易開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孩子們的心里,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和“陽光使者”,我們的學生才會愿意與你溝通,向你傾訴。
三、心細如塵,善于發現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太多太多,美讓我們的世界更加絢麗多彩。可是為什么我們照樣還是覺得我們的世界很單調呢?因為我們缺少一顆心——細心。對于學生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用一顆缺少細心的心去看待我們的學生,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學生都是一樣的。可是當我們細心去觀察我們的學生時,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都有其特殊性,無論是說話的語氣,行為舉止還是智力水平都存在差異。只有當我們真正發現美的時候,我們才會覺得一切都是那么有意思,也只有當我們真正發現學生的美的時候,我們才會沉浸其中,欣賞學生的美,我們的教學活動才會變得豐富而有趣!
我們班上有一個男孩子,若你單看他的成績,你是斷然不會相信我佩服一個這樣的學生。可是當你對他有所了解之后,相信你也會佩服他!雖然他成績不好,頭腦也不靈活,但他對于學習十分刻苦,雖然在學習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依然堅持,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即使他沒有優異的成績,身邊的同學也都愿意和他玩,因為他友善、包容!這樣的一個孩子是十分優秀的,他身上的閃光點也遠比他學的知識要有價值得多!
四、從做中學,注重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必定是一個經常反思自己教育工作,不斷修正自己管理手段,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時代所拋棄的人。做事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從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如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處理問題的技巧等,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多注重反思,多學習。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認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從而更接近真理。從做中學,從做后思是我們不斷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徑。
教育家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意大力學習和借鑒先進經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進行大膽實踐和探索。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每個孩子心中撒下愛的種子,用自身良好的品格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他們笑容燦爛地迎接每一個明天,那自身的人格魅力定能在教育實踐中綻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張萬詳.教師的人格魅力[J].中國民族教育,2000(3).
[2]鄭寧.用教師人格魅力營造有效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