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勝
摘 要:職業技術教育是教育事業中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直接、密切的部分。當下我國的經濟建設不僅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業人才,也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但與此同時,職業技術教育也面臨學校自身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體制機制創新等多重壓力。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大量研讀,筆者試對職業教育管理方式進行綜述,并提出若干看法。
關鍵詞:職業教育 師資隊伍建設 改革
一、治校方略
治校方略是校長領導和管理學校的方法和策略,它是校長辦學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具體體現。目前,學院要重新認識職業教育的功能和地位。一段時期內,職業院校泛社會化情況突出,給社會的感覺是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相比,除了檔次有些區別外,似乎分不清到底區別在哪里。黃炎培強調職業教育的地位,重視職業教育的目的,以改良教育為改良社會之根本手段,認為職業教育的地位重點表現在三個方面:推廣職業教育、改良職業教育、改良普通教育,為適于職業之準備;他進一步提出,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個人謀生之預備、為個人服務社會之預備、為世界及國家增進生產能力之預備。
1965年,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為培養商業服務人才的使命而誕生。根據所面臨的內外環境,通過分析自身的傳統優勢,把握未來的變化趨向,筆者學院提出“技能立校、創新強校”的發展戰略,展望著“職業名校、興盛百年”的美好辦學愿景。有道是,“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放眼職教立名校,志貫百年謀興盛,一個美好的未來等待著人們去創造。
“提升價值,服務城市”是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面向時代、面向未來,向全社會莊嚴宣示的辦學理念。學院以服務城市為價值追求,在服務城市中體現自身價值,更重要的是在服務城市的實踐中提升著自身的價值。經歷了豐厚的歷史和傳統的積淀,“明榮知恥,勤奮誠實”已成為學院校風建設的自覺行動。“為學日益,厚德精技”的校訓,為學院人終生銘記,讓學院人終生受益。多年來,學院以“奉獻、慈愛、務實”的教風和建設“陽光、好學、進取”的學風,努力創造和諧有為、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教師們始終堅信:陽光少年多好學,進取報得三春暉;慈愛之師多奉獻,務實育得棟梁才。陽光是學院學風的核心,務實是學院教風的核心。
二、師資隊伍建設
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最大的瓶頸是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的狀況是:職教教師有效供給不足。原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缺乏穩定合格的職教教師來源,二是缺乏靈活高效的職教教師任用制度,三是職教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
為解決教師隊伍培養難題,山東省商業集團公司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可推廣性。山東省商業集團具有集團化辦學優勢,其附屬的山東省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齊魯醫藥學院、魯商學院和集團附屬銀座零售、房地產、旅游、醫藥、教育五大板塊交流融合,共同培養專、兼職教師隊伍。集團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核院校和企業:一是院校教師到企業掛職情況,年度掛職要高于教師總數的8%;二是集團中高級管理層和各產業專家技術人員作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師到學院授課不低于20人次;三是學院培養的學生到集體企業頂崗實習是否達到實習學生數量的一定比例;四是有能力為企業定向培養所需員工和管理崗位的人才。通過這些政策措施,培養了教師實踐能力,開闊了學生視野,培養的學生實習即就業,畢業生就業質量顯著提高,基本實現了集團高端就業、體面就業、快樂就業的教育管理目標。魯商集團和所屬院校被商業聯合會授予校企合作優秀企業和優秀院校。
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不斷強化師德師風建設,要求教師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同時,建立任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機制。在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做到三個結合,即課內外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學院制定《教師企業掛職管理辦法》,明確新入職無企業工作經歷的專任教師必須先到企業實踐、每位專任教師每5年要有半年時間到企業掛職等要求,同時加強專任教師到企業實踐的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確保企業實踐取得實效。掛職教師要圍繞專業改革、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崗位需求、職業標準、生產過程六個方面實地研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和趨勢,掌握最新技術和企業真實應用,提供專業建設的意見建議等。教師掛職結束,要圍繞三個驅動和三個對接撰寫掛職報告,舉行掛職交流活動。
參考文獻:
[1]楊秀英.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管理思路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9).
[2]郭齊家,施克燦.中國近代教育家[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 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