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湖北省外洪內澇,受災養殖水面達26.14萬公頃,水產品損失38.18萬噸,連同漁業設施,直接經濟損失79.59億元。對于水產品市場前景,養殖戶、經銷商和專家有不同視角。
養殖大戶:成魚出塘量減少 對于今年水災是否造成水產減產問題,湖北浠水縣策湖養殖場場長周秋良斷言:“成魚出塘量下降已成定局。”策湖養殖基地水養面積1000多公頃。水災后,全基地魚逃逸50%,存塘50%;復產自救中補苗300萬尾,并塘23公頃。”策湖的魚常年能銷1150噸,今年預計只能銷800噸。武漢江夏梁子湖養殖戶郝新華有養殖水面133公頃,大部分受了災。水退了的魚塘,魚跑掉了一部分,通過補苗后,大魚、小魚混養,導致魚的生長不一致、大小不一致。郝新華說,現在塘口價高,鳊魚、草魚千克都比去年高了4元多,遺憾的是塘里不能正常出魚。
市場老板:價格上漲不可避免 “按規律,8月份是成魚出塘季節,是銷售高峰,但今年供貨量上不來,比災前減少30%,而價格比災前上漲30%。”武漢市白沙洲水產品市場經銷商劉少新說。劉少新認為,水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近年來水產養殖戶紛紛投向小龍蝦、螃蟹等特種水產養殖,導致鳊魚、鯽魚等常規品種養殖規模減少;二是苗種、飼料及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推高了塘口價;三是運輸成本上漲,冬季能運輸10噸魚的車輛,夏季一般只能運輸3噸,拉升了批發價;四是水災造成魚塘“跑塘”現象嚴重,產量減少。
水產專家:市場難現大的供需矛盾 “只要做好魚的輪捕輪放,把握上市節奏,今年水產市場供應不會出現大的供需矛盾。”湖北省水產局產業處副處長袁文芳說。湖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首席水產專家馬達文建議,對存塘量在50%以上的,不提倡補種,只需加大喂養,稀養速成,即可確保如期上市。低于50%存塘量的,可采取并塘養殖,將騰出的魚塘用于養殖親本魚,為明年生產做準備,。
對于市場缺口,馬達文給出了答案:歷年抽樣摸底,每年都有30%~40%的塘魚未賣,按此推算,市場不會出現大的供需矛盾。 (據《農村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