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云
江蘇泰興古溪鎮的創業能人顧五一因生于5月1日而得名。別看他才40出頭,養殖奶牛卻已有不少年。顧五一曾經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赤腳醫生,創業的夢想就是在那時候萌發的。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他跑過運輸、販賣過建材、干過裝潢,現在他已經成為擁有近300頭奶牛的養殖大戶。并且他還利用廢棄的牛糞養殖蚯蚓,徹底解決了牛糞污染的問題。
“當時在鎮衛生院工作確實收入少,知識面窄,想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就做生意。做生意賺了點錢,后來正好我有一個親戚是養奶牛的,我就嘗試買了幾頭奶牛回來試著養,漸漸也就入了這一行。”顧五一自我介紹。
2003年,顧五一的奶牛場辦起來了,養6頭奶牛。他深知,自己沒有飼養奶牛的經驗,也沒有銷售牛奶的模式,便走一步,試一步。“每天就在牛棚里看,哪頭牛不好好吃食,到底有什么問題。當時有的問題也不懂,就跑到其他奶牛場去問。時間長了,經驗就一點一點地積累出來了。”顧五一說,6頭奶牛每天生產幾百斤鮮奶,當時沒有雇傭其他人,都是他騎摩托車挨家挨戶送,后來時機成熟,才擴大養殖奶牛規模。
就這樣,五一奶牛場到2016年存欄量已達300頭,顧五一也變成了“土專家”。奶牛何時發情,什么時候是最佳受孕時機,以及牛生病了肚脹、感冒如何用藥,他都了如指掌。
隨著奶牛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數量的不斷增加,牛糞的處理成了新的難題。幾天時間,奶牛場里的牛糞便堆得跟小山一樣高。為徹底解決牛糞的污染問題,顧五一前往無錫的大型奶牛場,向那里的技術人員虛心請教,經過三個多月的系統培訓,顧五一終于掌握了解決牛糞處理難題的方法。“我們養的蚯蚓叫大平二號,適應力強,繁殖率高。牛吃的飼料中的蛋白質,60%都殘留在牛糞里面,正好能滿足蚯蚓的生長。”顧五一說。
為了增加奶牛的產奶量,顧五一在奶牛日常飼料配比上做起了文章。他除了投喂常規飼料外,還添加了黃酒糟、棉子等飼料。“新疆的棉子黃曲霉含量很低,是很安全的。黃酒糟的適口性很好,牛喜歡吃酸的,拉出來的糞便蚯蚓也喜歡吃,所以我加這個是一舉兩得。”顧五一介紹,因為二者價格本來就不高,飼料中加了酒糟棉子,反而降低了成本,同時產奶量高了,奶質更好。
如今,顧五一迎來了自己事業上的春天。五一奶牛場飼喂300頭奶牛,每天生產3噸鮮牛奶。而2公頃多蚯蚓地,每年也能夠產出數十噸的優質蚯蚓,給顧五一帶來幾十萬元的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