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明
【摘要】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發展轉型序幕已經拉開,人才培養方案也勢必會有大動作產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進行更加有效的教育引起廣大師生探討,在開展專業社團活動的過程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高校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提供思想上的保證。
【關鍵詞】地方高校,轉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用二十四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很好地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培育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陣地,但是僅僅依靠課堂上的傳授灌輸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廣大專家學者們也對培育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途徑進行了深入系統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吳小林在《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機制創新》中提出了“要在機制上有所創新,才能有的放矢,形成綜合效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容為當代大學生認同并自覺踐行”;曾育輝在《高校和諧班集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中指出“要想高校和諧班集體形成正能量的班風和價值取向,必須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和諧班集體構建的意義、掌握新形勢下高校班集體的思想動態、找到和諧班集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途徑”。何維芳在《體育賽事志愿服務與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肯定了體育賽事志愿服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用,“借助體育賽事志愿服務活動,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的實踐路徑”等。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2014年4月,178所高等學校聚集駐馬店,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引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的戰略部署,以產教融合發展為主題,共同探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中國特色應用技術大學建設之路”,達成了《駐馬店共識》。之后教育部又提出了促進全國600多所本科高校轉型,重視技能型學生培養,李克強總理指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促進轉方式、調結構和民生改善的戰略舉措”。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既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又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即“紅專并進”。結合時代高校改革主題,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深入研究探討。
1社團管理部門監督管理,引導開展合適的社團活動
高校社團有著統一的管理部門,負責社團的建設,具體活動在相關掛靠單位指導下開展工作,結合專業的相關性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社團活動目前在高校很受廣大青年學子喜愛,喜愛度有的甚至超過了專業課,對他們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社團活動如果不在相關部門的統一管理下,很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進行違反社會主義道德甚至法律的滲透,所以務必加大對社團的管理力度,掌握大的政治方向,建立規范的活動條約,開展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相符合,結合時代主題開展生動的社團活動。
2建立激勵機制,發揮指導教師作用
高校社團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活動的開展是在相關部門的領導下,通過指導教師進行日常的活動指導而開展的,但是由于很多教師教學科研任務很重,指導社團活動的時間和精力受到了一定限制,并且出現了掛名不做事的現象,這勢必會對社團活動的開展帶來一定的迷茫性,容易被引導到其他不正確的方向上去,建立合適的指導教師指導機制,并進行相應考評,給予一定的指導費用,激勵老師深入指導社團工作。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使社團的教育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在指導教師的選配上必須嚴格把關,應該把指導教師思想理論水平放在考察的首位,其次在考察業務指導能力。
3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接受教育
學生一直是各類活動的主體,無論在課堂上、班會上、各種社團等他們都一直是主體,有著很大的活動空間,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學生的主動性被壓制了,他們的創造性不容易被發揮出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在給學生一定空間,讓他們發揮自身的創造性。自覺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動的灌輸。社團這個自發組織可以給學生充分的空間,高校社團是大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群眾組織,能夠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學校要盡量給他們創造自由、平等、民主的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自然會發揮出來,尊重每個學生價值觀和思想意識上的個別差異,通過定期的思想政治培訓和業務技能的提升,針對社團骨干成員進行特別的照顧,讓他們日常的社團活動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培養一批思想素質過硬,業務水準高的骨干成員,我們應該相信學生主體能動性進行自我教育。
4結合時代主題,豐富活動內涵
4.1以傳統文化為突破口進行繼承和發揚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對人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受改革開放這么多年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崇洋媚外以及思想均產生的很大變化。目前,誠信危機較為普遍的出現在大學生群體當中,誠信缺失,利己思想嚴重。我國歷史上總結提煉了很多優秀的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源自于傳統文化,很多傳統文化甚至還被國外所學習,也出現了很多知名人物值得我們去弘揚學習。社團活動中,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大學生容易理解,也能夠接受,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既使自己的興趣愛好得到了升華,也能用傳統文化的元素潛移默化進行了教育,是一種很好的素材。
4.2學習現代禮儀文化,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首先,禮儀能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品質,講究禮儀既是人際交往中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行為,也是一個公共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一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人,往往也在待人接物、談吐教養等行為舉止各個方面表現出高尚的禮儀。其次,禮儀對社會能起到凈化和美化的作用,因為它不僅反映社會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還可以形成一種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力量。再次,禮儀能提高人們的修養,規范人們的行為,使人溫文有禮,養成守紀律、有禮貌、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和勞動紀律,培養助人為樂的社會公德和優良品質,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吳小林.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機制創新[J].湖南社會科學,2013(2):238-241.
[2]曾育輝.高校和諧班集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1):91-93.
[3]何維芳.體育賽事志愿服務與90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J].體育科技,2013(5):1-6.
注:本論文系內江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njsz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