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銀蘋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進一步普及,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不斷攀升,接受高等教育的居民人數不斷上升,從高校實行擴招以來,我國每年的高考報名人數從1999年的340.43萬人躍至近幾年1000萬左右,隨著高校的擴招,高等教育的入學變得逐漸普及化、協調化,但是深入探究其中不同類型學生的比例,則會發現其中不僅僅存在不同地域生源比例的不協調也存在著戶籍類型生源比例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在各地區招收學生比例的不協調和中等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在這里我們主要談論城鄉中等教育的公平問題。
【關鍵詞】高校生源比例,擴招,高等教育,普及,不協調,差異,公平
“科教興國”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奉承的一貫做法,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飛躍式發展,并逐步與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實現接軌。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的發展得益于精英人才的培養,因此大力發展重點大學、重點中學甚至是重點小學的做法無可非議,而且此做法確實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優秀的科技人才,促進了中國的科技以及經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發展精英教育的同時,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教育公平問題愈加凸顯,尤其是城鄉中等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協調愈加明顯。而社會的發展依靠的不僅僅是社會精英的奮斗,也需要社會大眾的普遍參與,而社會大眾教育水平的提高則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而且,精英的選拔的人才來源分部越廣越有利于吸收優秀的人才,世界頂級的大學幾乎每年都會從世界各地吸收各種不同的頂級人才并以此促進學校本身以及社會的發展。在國家有實力普及教育的時候,在實現精英教育的同時,注重教育的相對公平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城鄉中等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主要表現
高考政策恢復之初,農村生源在大學大學的比例一度高達80%,這與中國農村人口比例遠高于城市人口不無關系,然而,與往年相比,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中不僅來自各地區的學生的比例差異巨大,而且又顯著突出了來自同一地區的的學生中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的比例在逐步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學農村生源比例跌至不足30%,尤其是重點大學的比例變化尤甚,以北京大學為例,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其他重點高校的學生比例也在發生著這樣的變化,清華大學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那年的高考考場里,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一個以農民居多的國家,農民子女在重點高校的比例卻不到30%,盡管近幾年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加深,城市人口在逐年地趕超農村人口,但是其趕超的速度遠不及高校學生比例的趕超速度。
二、造成高校中農村學生銳減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中小學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各地區紛紛在省會以及其他市區建設重點,包括小學和中學,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的教育水平幾乎沒有提高,隨著重點中小學的建成以及我國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等原因,導致城鄉學生期間所受的教育質量差距變大。城市有市里以及縣里的財政支持進行建設并以高收入以及便利的醫療交通等吸收優秀的教師資源,而農村不僅缺乏財政的支持,農民本身收入也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從而缺乏教育投入,除此之外,農村地區醫療衛生以及交通的不便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優秀的教師資源前往城市遠離農村,三重因素共同導致了城鄉之間學校的教育質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次是不同省際之間高考錄取比例的不同,不同的省份的經濟構成不同,在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往往聚集著大量的高校,而主要依靠農業的地區往往缺乏有實力的高校,由于高校本身都具有地區保護政策,在自己地區的錄取比例較高,這也是高校中城鄉生源比例差距較大的一大原因。再次是文化及環境的影響,由于所處環境的不同,城市孩子選擇上大學的比例高于農村,受環境影響,有較多人選擇讀大學的城市孩子相對來說會更加努力,而農村在這方面的影響相對較少,而且,隨著中國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之近年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的凸顯,與之相對應的是,農村大量的農民工依靠外出打工迅速脫貧致富,即農村的教育回報率在逐年下降,因此,農村靠讀書脫貧的想法在逐漸淡化。
三、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改善
矛盾在變得日趨尖銳,同時解決方案也在逐一提出,其中最重要的方案之一便是重點高校對貧困地區實行專項招生計劃,且教育部規定,國家專項計劃向貧困地區的招生在2016年應達6萬人,較2015年增加1萬人,而地方的專項計劃原則上不應少于高校年度本科一批招生規模的3%,專項招生計劃以招收邊遠、貧困的農村學生為主。此方案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重點高校農村生源比例過低的情況,并且也是能夠立竿見影的措施,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此種解決方案仍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因為依靠專項計劃招入的學生相對來說中小學的基礎較差,難以與接受較好中小學教育的城鎮學生相比,使其更容易在大學更深層次的學習中拉開與城鎮學生的差異,也即是說這解決的只是入學的機會而不能解決甚至是加劇了其后所面臨的學習中的困難,進而使其自身能力得到升華的可能性無法達到甚至是遠低于預期的效果,而且還會降低重點高校教育的成果。因此,要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升農村學生自身的實力,也即使其獲得更加優秀的教育資源,而這不僅能解決重點高校農村學生生源不足的問題,而且不會使農村學生因為學習基礎的問題而面臨學習中的問題,且能使高校的教育投入得到最大限度的回報。然而在全國迅速普及相對公平的中小學教育是并不是一件在短期可以解決的事情,因此,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投資應當逐步分批解決,在此之前,高校對農村的專項招生是解決城鄉中小學教育水平的差異以及其導致的城鄉高校生比例差異較大最為有效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韓冰.城鄉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差異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8.
[2]王晶,武舜臣.教育回報率的職業差異與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流動——基于2010年流動人口監測數據分析[J].教育與經濟,2015(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