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燕 栗國慶


【摘 要】 :目的 探討盆底功能障礙原因及盆底康復療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診治盆底功能障礙116例產婦的臨床資料,行盆底功能評估,按初產婦自然分娩(A組),初產婦剖宮產(B組)、經產婦自然分娩(C組)、經產婦剖宮產(D組),利用盆底康復治療儀對其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對盆底功能障礙原因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總結。結果 經過盆底康復治療及訓練后,盆底肌強度較治療前各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復,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A、C兩組盆底功能康復者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四組中,B組盆底康復治療效果最佳,與A組、C組及D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有助于改善和修復盆底組織結構與功能,有效提高婦女生命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盆底功能 障礙 康復
隨著我國計劃生育二胎政策放開,對經產婦的心理、生理健康應該成為社會、婦產科醫師、家庭成員密切關注的問題。因此,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在近年來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據報道,我國經產婦女中37.8%~45.2%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1]。為了已生育夫婦二胎健康成長及順利生產,進一步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逐漸推廣的盆底康復訓練治療逐步被大家認識及接受。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共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礙116例產后婦女進行盆底康復訓練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16例,年齡24~45歲,平均(34±0.5)歲, 其中初產婦自然分娩(A組)36例,初產婦剖宮產(B組)14例、經產婦自然分娩(C組)48例、經產婦剖宮產(D組)18例。各組患者在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前,行Glazer 盆底表面肌電評估(前基線靜息評估階段,快肌評估階段、慢肌肌力評估階段、慢肌耐力評估階段、后基線靜息評估階段),所有研究對象均排除急性泌尿生殖系統炎癥及全身其他重要臟器器質性疾病。采用南京偉思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盆底康復治療儀進行陰道啞鈴訓練及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4組在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治療方法
1.2.1 盆底功能評估方法:
所有患者在評估前均行尿常規檢查及會陰B超檢查。然后應用盆底功能診斷儀進行Glazer 盆底表面肌電評估功能評估。整個過程包括進行前基線靜息評估階段,快肌評估階段、慢肌肌力評估階段、慢肌耐力評估階段、后基線靜息評估階段五個階段。結合評估結果,診斷為松弛型盆底功能障礙、過度活動型盆底功能障礙、膀胱過度活動癥、急迫性尿失禁。
1.2.2 盆底康復訓練治療方法
根據不同盆底功能障礙類型,采用不同的盆底康復治療方案,包括陰道啞鈴訓練,神經肌肉電刺激、肌電觸發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醫護人員教會患者將不同重量的陰道啞鈴放入陰道,讓患者收縮陰道夾持,每次15min,每日1次,連續3個月,訓練治療從最輕開始逐漸增加啞鈴重量增強患者陰道收縮力,待患者完全掌握此過程可由患者自行在家訓練。進行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時,技術參數設置為:電流0~45mA,頻率20~80Hz;電極大小:陰道電極直徑2cm,長11~13cm。以患者產生刺激感覺不引起疼痛為準。治療時依據反饋信號主動調整收縮部位和力度,根據患者盆底肌力情況不同增加時間和強度,治療時間為15~20min,每周1次,連續12~15周。觀察并記錄各組治療前后盆底功能恢復情況,并于治療結束后6月-1年進行隨訪。
1.2.3 療效評估
治療12周后對所有產婦進行效果評定,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評分系統,依收縮力量與回縮能力評估。并根據產婦心理焦慮情況按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 )評分調查。
2 結果
2.1 盆底功能(Glazer)評估結果:自然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礙以松弛型多見,剖宮產盆底功能障礙以過度活動型多見,詳見表-1。
2.2 各組盆底康復治療效果比較:本組資料顯示初次剖宮產療效最佳,依次為初產自然分娩組、經產婦自然分娩組,多次剖宮產組康復效果最差,見表-2。
3 討論
盆底功能障礙包括一組因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稱為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國內外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發生盆底功能障礙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還包括年齡大、陰道分娩次數多、陰道器械助產、新生兒體重大于4000克、肥胖、高體重指數者患病率明顯增高;此外,經常性便秘、長期慢性咳嗽等亦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礙。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婦女產后常見病、多發病。孕產婦由于受激素狀況、胎兒生長發育,妊娠期子宮逐漸增大,盆底軟組織因慢性牽拉,盆底支持組織結構減弱,分娩期胎兒先露部分對盆底組織的擠壓,使其韌帶和肌肉過度伸張,最終可導致盆腔器官脫垂、壓力性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盆底功能障礙[2]。婦女在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如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產程延長等都會造成盆底肌肉受到嚴重損傷,造成肌肉及韌帶過度伸展,導致順應性下降或盆底肌肉韌帶松弛。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放開,產后盆底康復治療應引起足夠重視。由于妊娠與分娩時對盆底損傷的影響是可逆的,產后及早進行康復訓練,有助于恢復陰道緊縮度,預防和治療盆底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提高婦女產后生活質量和性生活滿意度,亦為再次妊娠分娩創造良好的條件。盆底康復治療可有效預防盆底支持結構的缺陷與損傷,改善盆腔臟器脫垂或壓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在歐美及日韓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普及了盆底康復治療,婦女在產后 42 d 常規進行康復療程,喚醒盆底的神經及肌肉功能,使陰道更好的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從而提高性生活質量,同時有效預防、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3]。
本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無論自然分娩或剖宮產,均會導致產婦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礙,自然分娩者,盆底功能障礙以松弛型為主,過度活動型及急性尿失禁亦較常見;剖宮產盆底功能障礙以過度活動型為主。經過盆底康復儀及生物反饋治療后, 各組盆底肌強度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復,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A、C兩組盆底功能康復者治療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四組中,B組盆底康復治療效果最佳,與A組、C組及D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初次剖宮產組(B組)療效最好,但多次剖宮產組(D組)治療效果最差,可能與多次手術損傷,盆腔粘連、患者體質有關,因此,應大力提倡自然分娩。本組臨床療效低于相關報道結果,可能與病例選擇,開展此項盆底康復治療觀察時間短、經驗不足及患者依從性等方面存在差異[4],盆底功能康復治療具有無創、無痛,安全性高的特點,可以恢復產后婦女盆底肌肉功能,增強陰道緊縮度,治療各種尿失禁。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加大宣傳自然分娩,推廣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切實有效提高女性的心理、生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使產后女性更加自信。總之,產后產婦盆底功能障礙,提倡早期、綜合、規范的盆底康復治療,很好恢復產婦盆底肌肉功能,改善產婦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香蘭. 120例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 婦幼保健,2014,8(1):258~259.
[2] 蘇曰華,劉萍,崔福鸞.陰道正常分娩對盆底組織的影響及產后康復治療措施探討[J].吉林醫學,2011,32(3):446~ 447.
[3] 吳燕萍,王炎.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作用的探討[J].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3,4(3):100-101.
[4] 劉海靜 劉迎軍 高淑鳳,等. 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 2013,28 :5019~5021.
作者簡介:王文燕,女,1980-12-09,貴州省遵義市,主治醫生,本科,主要從事婦產科(無痛分娩)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