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儒


【摘 要】 目的 觀察鎮肝熄風湯加味治療中風陰虛風動型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4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腦病科收治的陰虛風動型中風患者6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與對照組(3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鎮肝熄風湯加味口服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55%,高于對照組67.74%,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采用鎮肝熄風湯加味治療陰虛風動型中風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中風患者神經功能。
【關鍵詞】 中風陰虛風動型 鎮肝熄風湯 中風
中風(Stroke)即腦卒中,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1]。近年來,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其具有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發病驟急,癥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等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我院采用鎮肝熄風湯加味治療陰虛風動型中風患者62例,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腦病科2014年3月~2016年4月醫治的陰虛風動型中風患者62例,均經CT或MRI確診為腦出血,適于內科保守治療,中醫辨證分型屬陰虛風動型。隨機分為治療組(31例)與對照組(31例)。治療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52.3±5.4)歲;病程0.6~9.2a,平均病程(4.43±1.84)a。對照組男14例,女17例;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52.4±26.7)歲;病程1.2~6.3a,平均病程(3.81±2.03)a。兩組病程、性別、年齡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治療。主要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鎮肝熄風湯口服治療。此方藥物組成:白芍15g,生牡蠣15g(先煎),鉤藤15g,生龜板15g(先煎),天冬12g,玄參12g,枸杞子12g,生龍骨10g(先煎),代赭石30g(先煎),懷牛膝30g,當歸12g,天麻12g,生麥芽6g,川楝子6g,甘草6g;若舌苔黃膩,痰熱較重,惡心,脈洪大,加膽南星、貝母、竹瀝;若心中煩熱,肝火偏勝,加黃芩、梔子;若頭痛較重,加夏谷草、羚羊角。上述藥方1劑/d,早晚各一次,水煎服,14d為一療程,觀察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肢體活動、言語等功能恢復正常,無中風后遺癥為顯效;肢體活動、言語等功能恢復較治療前明顯好轉,有輕度后遺癥為有效;肢體活動、言語等功能恢復較差,中風后遺癥明顯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31*100%。(2)采用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2]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配對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配對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55%,高于對照組的67.74%,差異顯著(P<0.01),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組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1),見表2。
3 討論
中風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癥,多因肝腎陰虛、風陽內動、風痰瘀阻經絡,導致腰酸、頭暈耳鳴,突然發生言語不利、口眼歪斜、手指顫動、或甚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膩、脈弦細數,為本虛標實之證,老年人是該疾病的主要群體,多因氣血不足、勞欲過度、飲食不節等原因所致[3]。主要因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沖于腦而發病,輕者中經絡,重者中臟腑,而中經絡者一般用通絡化痰、熄風平肝療法為要[4-5]。
鎮肝熄風湯主以鎮肝熄風、滋陰潛陽、熄風通絡為法,此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并與當歸共奏活血化瘀之力;方中白芍、玄參、天冬、枸杞子滋陰柔肝熄風;麥芽疏通肝氣,川楝子以清泄肝陽,使肝臟陰陽調和;鉤藤、天麻平肝熄風;生龜板、生牡蠣、代赭石、生龍骨鎮肝潛陽熄風;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則成鎮肝熄風之劑,共奏滋陰潛陽、鎮肝熄風、熄風通絡之效,因此治療陰虛風動型中風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本研究將我院收治的陰虛風動型中風患者62例作為治療觀察對象,通過觀察發現:治療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鎮肝熄風湯加味治療陰虛風動型中風患兒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鎮肝熄風湯加味治療陰虛風動型中風患者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中風患者神經功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錄山.鎮肝熄風湯加味治療中風陰虛風動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17(3):93-94.
[2] 韓翠翠,牟方波.桑麻地黃湯加味治療缺血性中風恢復期陰虛風動型40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5):49-50.
[3] 戴文珍,王丹丹,張仙飛.缺血性中風早期中醫證型與神經功能缺損相關性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04):902-904.
[4] 蔡翠珠,王磊,劉德喜.養陰通絡湯聯合穴位注射治療陰虛風動型腦梗死的臨床觀察[J]. 世界中醫藥,2016,11(3):430-433.
[5] 劉理琴.加減鎮肝熄風湯合頭皮針治療肝腎陰虛型慢性疲勞綜合征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2014,3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