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秋雅 陶梅
【摘 要】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出發,分析現行稅收政策下中小企業發展的弱勢與不足,并對此提出我國稅收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適應與調整思路。
【關鍵詞】中小企業;稅收政策;適應調整
一、我國中小企業的地位與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向前發展。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中小企業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業能有效推動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是市場競爭機制下真正的參與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滿足了經濟分散化、多樣化性質的內在要求。同時,中小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具有靈活性和專業性的特點,能很好地與大企業進行協作一體化,大大節約成本,減少風險,增強盈利性。
中小企業能有效推動技術創新。中小企業往往是一個國家技術進步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科技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力量。這不僅體現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呈現出從傳統的勞動、資本密集型過渡到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趨勢,而且由于中小企業的經營高效靈活,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耗費的時間和環節也大為縮短。
中小企業在制度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小企業由于在市場經濟導向的體制改革中改革成本較低,率先進行了各種改革嘗試,給接下來個大規模的改革提供了經驗。此外,中小企業還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吸收大量改革中精簡出的人員,減少了改革帶來的社會壓力。
二、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的弱點和不足
中小企業融資難。在我國,由于市場機制還不成熟,社會信用環境不完善,中小民營企業進行融資時受到的限制比較多,融資困境阻礙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實際中,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狹窄,主要依賴業主投資、內部集資和銀行貸款等渠道,盡管風險投資、發行股票和債券等渠道也被使用,但對中小企業的作用仍很有限。
技術創新受制約。在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市場下,企業依靠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不斷發展,但在此過程中技術創新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直接原因。如今大部分科技人員更傾向于選擇相對穩定并且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就業,這就導致中小企業缺少了推動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不利于新技術的研發推廣以及企業內部創新文化的形成;此外,農村剩余勞動力成為我國中小企業主要人員力量,其普遍較低的文化程度大大制約了企業技術水平和勞動效率,嚴重影響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
三、我國稅收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的適應與調整
由于中小企業存在上述說明的種種弱點和不足,我國政府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就應該將中小企業的扶植政策擺在重要位置。在眾多的政策措施中,稅收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必然要為促進我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為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應采取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策
擴大財政資金投入規模。為解決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短缺的難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需要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逐步擴大中央財政預算資金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相關領域;加快設立政府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
增加財政補貼種類和數額。作為財政政策的重要扶持手段,財政補貼直接為中小企業提供財政支持,主要包括研發補貼、就業補貼、出口補貼、創業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
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我國政府在對中小企業的狀況進行充分調查研究后,應制定出具有系統性和規范性的稅收政策,使中小企業有良好的法律保障,有利于中小企業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同時,政府必須依靠法律監督來保障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運行與完善,并切實保障中小企業的合法權利和利益。
嚴格稅收征收制度。中小企業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除稅收以外的種類繁多的收費項目。針對這一現象,地方政府要進一步改革財稅制度,建立統一的稅收征收機構,同時規范稅收制度,將某些正常收費改為稅收等方式,清理不合理收費項目。
(二)為鼓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采取的稅收優惠政策
鼓勵企業R&D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對中小企業工資費用、研發費用、稅前抵扣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政府可規定對實際稅負超過一定限額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并規定所得稅款用于研發新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具備條件的產品創新企業發放的工資總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據實扣除;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所得稅前抵扣力度;研究制定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稅收政策等。
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對技術收入和技術轉讓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從事技術開發、轉讓和服務取得的收入,經有關部門認定,可免征營業稅、城建稅及教育附加費;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的所得,一定程度上暫免征收所得稅等。
(三)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采取的稅收優惠政策
延長稅收寬限期。中小企業的融資過程,一開始很容易出現短期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如果適當延遲當期繳納稅款的時間,可以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促進其發展。
對財務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對財務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可以正確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在研發方面可以根據財務會計核算和研發項目的實際情況,對發生的研發費用進行收益化或資本化處理。如果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也可以采取加計扣除的方法提供稅收優惠,可以緩解其資金壓力。
四、結語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提高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我國政府應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優勢與不足,依據法制、公平、減輕稅負、便于征管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全方位體現稅收公平原則,改進和完善與中小企業相關的稅收體系,使其與中小企業的發展相適應,保證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平等地位,鼓勵中小企業采用新技術、走技術創新之路,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白景明 《充分運用財稅手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國金融》 2009(21)
[2]楊林,彭彥彥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選擇》 《工業技術經濟》 2010(11)
[3]林穎 《促進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研究》 《稅務研究》 2007(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