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麟
【摘 要】傳統理財方式無非這些:買房、炒股、基金、存款。但隨著互聯網運用不斷深入生活和手機功能不斷增強,各種寶類產品:蘇寧零錢寶、網易現金寶、微信理財通、余額寶等產品層出不窮。支付寶和微信錢包等手機端支付軟件既給我們提供了安全又便捷的理財新方式,又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理財方式和體驗。
【關鍵詞】互聯網;理財;產品;方式
一、什么是互聯網+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ITFIN)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來源:《人民日報》2015年03月17日)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是互聯網+,為何國家總理要把這個概念上升到政府工作報告層面來呢?
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XX傳統行業=互聯網XX行業”,雖然實際的效果絕不是簡單的相加。這樣的“互聯網+”的例子絕不是什么新鮮事物,比如,傳統集市+互聯網有了淘寶,傳統的電器商場+互聯網有了蘇寧易購,傳統的外賣模式+互聯網有了餓了么,傳統的二手市場+互聯網有了閑魚二手。無論互聯網和什么行業碰撞,都能產生出火花。相較于目前銀行理財來說,互聯網理財有著許許多多的優勢。第一,互聯網理財起點低,很多寶類產品的理財門檻是1元起。雖然起步低,但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支付寶的客戶體量可以以巨大的規模效應籌集到十億百億的閑散資金。第二,投資方式非常靈活。據親身體驗,余額寶的轉入轉出非常的便捷快速,很多時候一筆交易只需要5-10分鐘即可達到指定賬戶,而且沒有銀行類似工作時間和非工作時間的限制,極大地方便了投資者。第三,余額寶的收益率非常的高,遠高于一般的銀行定期存款。近期7天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6.5%左右。而同期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徘徊在3%左右。
二、滲透和改變:全新的投融資模式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資本層面的借和貸就是一個需求和供應的關系。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應該知道一個規律: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越透明,則信息不對稱現象越弱化,則交易更趨于相對公平。另外,買賣兩方市場的多寡就是供求地位的此消彼長。資本市場的傳統中介:商業銀行一直在資本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和金融監管的放松,各種依賴于互聯網平臺的資本中介平臺開始漸漸嶄露頭角,在資本市場占據一席之地。這就是金融脫媒現象,融資雙方已經無需金融媒介就可以雙方達成融資意向,金融中介的地位在互聯網時代不斷地弱化。依賴于大公司大平臺的寶類產品在這輪互聯網化的理財風潮中脫穎而出。
三、競爭和淘汰:又愛又恨的互聯網
每一個新技術革命都將帶來成千上萬的人丟掉飯碗,同時又將創造若干個新的崗位。各個行業在上演新的技術革命:金融行業、工商業、農業、物流行業等等。互聯網突破了信息的枷鎖,拓寬了地域限制,極大地拓展了買方和賣方市場的信息接觸,從而間接降低了雙方的交易成本,達到了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BAT作為國內乃至國際上頂尖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在互聯網的份額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百度主打搜素引擎,掌握著國內搜素服務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擁有巨大的客戶信息資源。阿里巴巴擁有淘寶和天貓還有支付寶等,對中國的電子商務領域有著絕對的主導地位。騰訊在QQ之后一舉成功發展微信。目前微信不僅僅只是一個交友平臺,更是一個結合交友和網絡支付和服務功能的多功能平臺軟件。
四、創新和突破:顛覆傳統理財思路
目前傳統金融行業日子不好過。中國建行行長張建國對“銀行是弱勢群體”的表述一語中的,表明商業銀行過去躺著賺錢的日子不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以及政府的放手,商業銀行需要靠自身的實力從市場分得一杯羹。互聯網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已經顯現,而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也是最致命的在于BAT三巨頭在數據軟實力即將對商業銀行的巨大影響。其次來源于互聯網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在于拓展了個人的投資渠道。除開購置固定資產外,以往大家有閑錢首先想到的是把錢存到銀行里面吃利息。通過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開戶行網點把錢存進戶頭。這種傳統方式不僅浪費時間還產生一定的交通成本。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大型互聯網企業為背書的應用軟件設計了各種人性化的網絡手機端支付和投資平臺。人們直接打開支付寶并且把銀行卡與之綁定后可以把銀行資金轉移到網絡平臺。既不用跑到銀行網點也不必花費任何交易費用。近年網絡融資活動非常頻繁,網絡融資客戶量激增,體量突破了千億級別的規模。有大企業的信譽和品牌影響力使得這種理財方式越來越受歡迎,極大地沖擊了銀行業、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市場地位,削弱了銀行在個人理財方面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對財富模式的另一個巨大影響是:傳統金融行業開始重視數據信息的價值。因為市場趨于更加的激烈,以往粗暴的廣撒網廣設網點的經營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用于互聯網金融時代,這個改變迫使銀行開始關心客戶數據信息,數據信息里面涵蓋的信息非常廣泛:客戶的風險偏好、消費習慣、財富存量等等。這些方面的數據決定了商業銀行針對什么人群進行宣傳營銷,也影響著商業銀行指定切實可行合乎市場需要的理財新產品給各種類型的潛在客戶。越來越多商業銀行意識到只有走精準營銷這條路線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理財營銷的蛋糕搶奪中取得有利地位。
五、總結
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業態,改變了投資者的投融資模式,也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對于個人而言是一個社會進步,但是對于某些傳統行業而言是一個倒逼自身轉型的外部壓力,抓住了機遇就是一次蛻變,反之就是走向了沒落。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中缺乏一個統一的市場標準和嚴謹的監管準則。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制約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速繼明互聯網背景下的財富革命學術月刊 2011(12)1-3
[2]李魏晏子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財富管理 上海國資 2014(5)1-2
[3]李大治&徐奕晗互聯網理財對銀行沖擊的深層思考v國際金融 2014(5)1-4
[4]劉娜 互聯網理財倒逼銀行理財業務轉型 201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