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國
【摘 要】通過分析當前反腐倡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注重制度建設的質量,加強宣傳教育,強化監督考核,構建網絡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懲治腐敗;預防腐敗;制度建設
防病勝于治病。制度建設是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根本保證。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要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為核心,以提高制度執行力為抓手,加強整體規劃,抓緊重點突破,逐步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下面,筆者結合本企業的具體做法進行如下探討。
一、加強“四個”方面制度建設,形成“四個”長效機制
(一)加強教育制度建設,形成反腐倡廉教育長效機制
注重“八個堅持”。即堅持兩級黨委中心組集體學習反腐倡廉知識;堅持黨政主要領導和紀委書記講廉政黨課;堅持舉辦新提拔領導人員任前廉潔從業培訓;堅持每年至少舉辦三次領導人員廉潔從業集中培訓,并邀請一位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堅持利用警示教育基地和大要案件電教片、身邊典型案例開展經常性警示教育活動;堅持開展“黨風講評”活動,建立了主要領導總體講、班子成員系統講、紀檢部門抓督導的“三位一體”講評機制,形成了公司、礦處、車間三級講評體系;堅持與地方檢察機關聯手開展預防職務犯罪教育;堅持借助書法、繪畫、短信、讀書等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開展廉潔文化“五進”。規范領導人員“七種行為”。出臺《貫徹落實〈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實施細則》。
(二)加強監督制度建設,形成權力運行制約機制
建立完善四項監督機制。第一,建立黨委巡視制度。成立了巡視組,定期對各分子公司班子及成員的廉潔勤政情況進行巡視。第二,推行黨組和紀檢組派出制。強化對駐外機構及下屬單位權力及財務運行情況的監督。第三,實行紀委書記“兩報告”制度。每月向公司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報告本單位“三重一大”決策情況和敏感問題,進一步促進同級監督。第四,完善審計監督。出臺了經濟責任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內部工程審計制度、項目竣工結算審計,審計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
突出四個環節的監督檢查。一是集體決策環節。每年對基層“三重一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二是物資采購環節。對投標方資質、評標程序、中標價格、合同履行等進行全過程監督。三是工程領域環節。持續對工程掛靠、發包現象進行調研、分析和規范。認真調查重點工程項目存在的問題,問題嚴重的進行嚴肅處理。四是廉潔自律環節。全面清理領導人員配偶、子女以及其他特定關系人的經商牟利問題。加大突擊檢查力度,遏制“四風”問題。
(三)加強預防制度建設,形成預防腐敗長效機制
突出重點,積極完善管錢、管人、管工程、管銷售等重點環節的廉潔從業風險防范機制。
在管錢方面,以《對外投資管理辦法》為核心,配套出臺了資金管理、大額度資金支付、對外擔保、贊助捐款等規定。
在用人方面,抓住任前和任中環節,出臺了礦處級后備干部工作規定、礦處級干部試用期制度、任前公示制度。實行礦處級領導人員任職交流回避制,每年對回避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在工程建設方面,組建了工程造價管理委員會,控制在建工程概算。實施煤炭建設項目審批、工程費用定額及造價、建設項目設計、在建工程財務、工程管理、工程項目法人制、風險抵押、中介服務費指導價等規定和辦法。
在產品銷售方面,堅持煤炭計劃審批和合同價格集體決策。針對煤炭公路外運中存在的偷煤、換煤等問題,在所有煤炭外運車輛上安裝了GPS定位系統,實行電子監控。煤炭銷售實行統一市場、統一合同、統一價格管理。
(四)加強懲治制度建設,形成案件查處和干部問責長效機制
在辦案過程中,建立了“十項措施”,即量化考核、分級負責、交叉辦案、領導包案、聯動協作、協調平衡、借勢辦案、督查通報、教育講評、獎懲激勵,有效提升了案件特別是大要案件的查處力度。完善并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生產安全、經營管理、治安穩定、資產損失五項問責制度,促進了領導人員的作風轉變。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些領導人員的遵章守紀意識薄弱,存在不嚴格遵守制度的問題;一些制度的系統性和配套性不足;個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制度漏洞較大,解決的辦法不多;一些制度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寬泛,缺少具體實施措施等等。這些共性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三、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思考
(一)注重制度建設的質量,解決制度不切實際的問題。質量是制度的生命和靈魂,也是制度落實好的前提條件。一要抓住重點,針對性加強制度建設。以煤焦領域和工程領域專項治理為契機,以“三重一大”制度建設為核心,加強對外投資、招標投標、物資采購、產品銷售、工程建設、資金管理等重點環節制度建設。二要保持制度的穩定性。制度要科學調研,集思廣益,慎重出臺,不能朝令夕改,讓執行者無所適從。三要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要明確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許做什么,準確界定正確行為與錯誤行為及違反制度規定的后果。要簡化工作流程,使人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二)加強宣傳教育,解決制度意識欠缺的問題。一是發揮企業領導者執行制度的垂范作用。企業的領導要以自身模范遵守企業制度的行為來營造強烈的執行力文化氛圍。二是加強對企業中層領導人員的制度執行意識教育。企業中層領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要通過宣傳教育,幫助他們理解和熟識制度,把堅決執行制度的理念滲透到每一位中層領導人員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中;把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特別是每一項制度設計的背景和目的告知所有執行者,增強對制度的認同感,減少制度執行的盲動性,提高其貫徹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三)強化監督考核,解決制度執行不力的問題。在制度執行中,要強化業務部門監督制度執行的職能。同時,為防止出現監督不力的情況,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對監督者的監督,把好因業務部門把關不嚴造成制度執行不力的監督檢查關,綜合應用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經濟處罰等手段,嚴肅懲處不作為和亂作為的行為。
(四)構建網絡體系,解決制度缺乏規劃的問題。要加強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既注意針對某種突出問題制定新的規范,又注重規范與規范之間前后貫通,保持一致;既注意實體制度建設,又注重程序制度建設,使各項制度彼此銜接、環環相扣,形成嚴密可行的制度網絡,努力構建不能腐敗的防犯機制、不敢腐敗的懲處機制、不愿腐敗的自律機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配套、結構合理的法規制度體系,實現反腐倡廉工作的系統化、制度化。
【參考文獻】
[1]張德友,杜倩.全面打造反腐倡廉新常態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1)
[2]陳瑞,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反腐倡廉建設[J].現代國企研究,2015(14)
[3]國企反腐倡廉建設思路探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