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澤禹
【摘 要】關于電氣工程和它自動化的專業皆是特別強調實驗性的功課,指出電氣工程和它自動化專業的實驗的體系構建的途徑,下面從為什么,怎么做來分析研究構建電氣工程和它自動化的專業實驗體系的功課。并以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專業的規格,改變和革新電氣工程和它自動化的實驗體系,向邏輯化,標準化。規范化的實驗體系的邁進,培養學生的動手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電氣工程;自動化;實驗體系;構建
通過做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培育高等院校的人才,同時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我國教育部門也指出要通過實驗的方法加強學生們的能力,制定一定的方案完善學生實驗體系的構建。實驗體系的構建可以很好的培養人才,是我國教學要關注的重店,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師們的教學水平與上課質量。為了與社會的發展相匹配,國家要注重人才的培養,為了有效的培養更多的人才關于實驗體系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從為什么、怎么做兩大方面來探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驗體系的構建”的課題。
一、為什么要構建自動化專業實驗體系
實驗體系可以有效培養人才,因為受到“重視知識輕視實踐”的思想的影響,實驗教學經常被一些高校所忽視。實驗體系是高等院校的專業,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科專業中,它是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也可以在學校規劃實驗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以監估實驗教學水平的基本文件,也為構建實驗室提供先決條件。實驗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構建自動化專業實驗體系,要以人才的培養以及專業的規格、突破課程間隙,整合資源,妥善處理好每一個階段每一層次之間的關系:建設優秀的實驗體系是現代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對推進素質教育,增強課堂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助。實驗體系可以有效的培養動手能力強的和充滿創新意識的人才。社會在發展,相對應的教學也應該發展,教學要立志革新。革新教學,建造實驗體系,是為了培養學生們動手實踐能力,在過程中讓學生們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得到加強。
二、構建實驗體系該怎么做
構建實驗體系要與21世紀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以及科學發展的進度相匹配。依據人才和專業的規格以及理論體系密切聯系。
(一)構建實驗體系的前提是擁有工程與系統意識
透過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的終極目標,展開實驗教育;設立實驗功課的體系(含實驗功課的結構以及實驗功課的標準);實驗功課的具體措施;實驗功課的計劃以及實驗功課的評價與反響。構建的實驗功課體系需要十分關注它的協調,純粹地通過一流教學的手段、優秀的老師、好的管理體制等是不大可能是最有效的結果。
(二)構建實驗功課體系需要不斷研究,不斷改革創新,然后一步一步完善
構建實驗功課體系,靠的是專業的負責人和一些關于實驗功課體系的人的不斷討論與考證研究,做出專業的實驗功課體系初步稿件后繼而讓一些專業人士開始回答辯論、討論考證在實驗功課體系上,力爭每一個專業靠構建實驗體系的意識和實驗的終極目標設置實驗功課的根據以及規劃等方面的回答辯論,這樣就能保證實驗功課體系的嚴謹與科學。
三、構建實驗功課體系的保證
讓人才可以更好的發展是構建實驗功課體系的目標。
(一)設置創新意識
創新在實驗教學上,導入專業的知識個現代科研最新的成果,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時刻的革新,歸整實驗教學的內容通過課程群的方式;在實驗手段上,可以通過當今教育的技術,利用多媒體課件,改變創新實驗的方法和途徑,當然實驗教學中還可以利用那些研究性十足的方法,讓從前的教師與學生們的單向學習轉換成老師教學,學生思考探索。
(二)構建科學體制,完善制度
為了能夠讓教學水準增加,就一定要改革管理,從制度開始,深化改革,力求教學水準的全方面增加。中國學校的特殊也間接決定了管理層面上會存在復雜多樣的特點。因為缺少相應的有效的研究,導致制度間出現默哀噸現象。所以必須從管理層次上研究,令管理層面上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并向科學系統化方向發展。增加創新力度,提高管理水準,做到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建立管理責任的制度,加強老師的道德的建設。
(三)組建監督體系,完善評估系統
監督體系是由監督組織、對象以及信網構成,監督的組織和對象是監督體系構成的必然前提。監督組等于系統的控制器,信網等于系統的測驗器。信息的流通是教學的有機過程。評估系統是監督體制的重要部分,也是監督教學的有效措施。其中教學評估可以分為專業的教學評估和課程功課的教學評估以及活動質量的評估。
【參考文獻】
[1] 周震,湯勉剛.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初探[J].高教論壇,2006年04期.
[2] 龍朝陽,靳曉恩.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年09期.
[3] 華紅艷,楚隨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蔡衛峰.電氣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年21期.
[5] 楊家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電子設計能力分層次培養模式探討[J].大眾科技,2009年07期.
[6] 王建君,李曉峰,楊如曙.建設創意實驗室的構想[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年04期.
[7] 郭明良,王朋.電氣工程全面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