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捷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的重要環節,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生產力的源動力主要來自于具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當前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顯得更為迫切。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適應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為創新性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思想,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為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指導。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誰擁有創新型人才,誰就擁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領先的發展優勢。高校作為培養專門人才的陣地,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造就專門人才和創新型人才。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系則是題中之意。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培養創新人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想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據社會和自身發展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互動過程。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際,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為重點,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是引導學生樹立以創新精神為價值取向的人才觀,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突出位置,放在關系到社會發展和國家民族前途的高度來認識。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的教育理念勢不可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則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樂觀地迎接這一挑戰,在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領域都能夠與時俱進,追求科學前沿,不斷創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型人才主體意識培養的重要途徑
現代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需要當代大學生發揮主體意識,破除一切因循守舊的習俗,增強自主創新意識,不斷發掘自身的創造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喚醒他們主體意識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灌輸式教育;另一種是在做出道德、邏輯思維判斷的同時,幫助受教育者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其對思維和實踐行為正確判斷。前者是一種單向教育,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后者是一種開放式、參與式、互動式教育,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使受教育者能積極主動和自愿選擇目標。開放式教育肯定個人價值,并善于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體現融為一體。因此,使創新型人才具有自我教育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層次。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型人才健全人格培養的有效形式
健全的人格是指人格構成諸要素即氣質、能力、性格、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等方面平衡發展。人格健全的大學生,所思、所做、所言應協調一致,具有積極的人生觀,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理想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統一起來。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人生態度,勇于實踐、勤學好問、謙虛誠實的個性品質,遠大的理想和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都有助于創造潛能的開發。一個時代的人才觀代表著這一時代人們通過教育、學習培養人才的最高境界,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一種積極向上,新鮮活潑的思維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局部或群體的相互比較、影響和調節,切實讓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科學態度,把個人創新與團隊精神、時代發展密切結合,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四、思想政治教育是激發創新型人才的精神動力
培養創新精神是一個外化到內化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幫助大學生將創新精神由外自內的轉化。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虛擬環境,主動參與現實社會的實踐,增強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鼓勵大學生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創業、創新是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要有知難而進,求真務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使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不竭的精神動力。
當前筆者所在高校每年啟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申報立項工作,支持、鼓勵大學生在校期間鉆研探索,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面臨的科學技術、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從自身興趣出發,緊密結合專業知識,通過社會調查、市場分析等手段,形成完整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體系,最終研發出具有市場前景的概念型科技產品或撰寫出具有理論、政策、文化含量的研究報告。
五、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途徑
(一)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適應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在培養“四有新人”的基礎上,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新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核心價值、有中國精神、有能力素養的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有理想信念,即突出信念在個人堅信和踐行程度上的支撐作用,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有機統一。有核心價值,即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層次性規律,將“有核心價值”的個人與“有核心價值”的社會、國家有機統一,內化一心,外化于行。有中國精神,即將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其思想、行動的主旋律,對創新型人才的精神引領。有能力素養,即培養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文化知識素養。使其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社會使命感。
(二)把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業教育既是關于人的生存發展的教育,又是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創業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為目標,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當前就業形勢下,更應該注重創業教育的發展。養成大學生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克制性和合作性等個性品質,以創新、創造、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為根本目標,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觀。因此,當前應把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大學生能通過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理性認識創業活動的規律,恰當把握創業機會,科學開展創業實踐活動。
(三)大力提倡個性化教育。個性化教育目的是要培養人良好的個性品質,如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等。而創新型人才正需要具備完善的個性品質。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經歷和成長環境不同,大學生性格、愛好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樹立個性化教育的觀念就是要承認并尊重大學生的差異和個體發展需要,因材施教,促進大學生意志、情感等方面均衡發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個性化教育的觀念,以培養個性素質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型人才。
(四)培育和諧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培育優良校風,對于弘揚學校精神文化積淀具有深遠的意義。優良校風,是人文精神在學校里的集中體現,反映了學校的價值追求。創新不僅需要個人的勇氣與智慧,也需要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校的文化精神具體體現在校風包括教風、學風和教育管理作風中,對學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比如,舉辦“榜樣的力量”優秀學子學風、優秀畢業生報告會,邀請優秀校友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鮮活事例,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將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利用校園新媒體平臺宣傳推廣,使大多數學生了解并參與到創新創業的實踐中來。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2]王瑞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張耀燦,鄭永廷等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
[4]鄭光日.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創新人才培養[J].教育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