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馳名商標的顯著性與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門檻有很大的關系,在理論上學者把顯著性分為“固有顯著性”和“獲得顯著性”,固有顯著性具有區分和標示的功能,“獲得顯著性”只有在商標附在商品或服務上,同時被廣泛大量的使用才有可能獲得區分和標示的功能,本文擬從一個案例入手來論述獲得顯著性對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影響。
關鍵詞: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固有顯著性;獲得顯著性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64-01
一、案例簡介: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公司)把中信文字商標分別注冊了第37類的第839873號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建筑領域;第36類的第847836號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金融服務業。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認為“中信”為臆造詞匯,顯著性強,具有極高的知名度,江蘇中信建設公司(簡稱中信建設)將與該商標相同的文字使用為企業字號,主觀上具有攀附中信公司商譽的目的,客觀上足以使相關公眾對其提供的服務產生混淆,淡化了“中信”文字商標,構成對中信公司商標權的侵害。江蘇中信建設公司辯稱:“中信”文字商標缺乏顯著特征,為敘述性商標。因而”中信”一詞的顯著性弱,將“中信”詞匯作為企業名稱不會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和誤認。法院經審理認定由于中信公司使用“中信”作為企業名稱簡稱和注冊為商標,”中信”才為公眾所熟知,并與中信公司產生了無法分割的密切聯系,因而在商標法意義上具有很高的顯著性、識別性,江蘇中信建設公司使用”中信”為其企業字號,侵害了中信公司的企業名稱權、商標權。①
二、案例引出的問題
具體在本案中法院認為“中信”為公眾所熟知,并與中信公司產生了無法分割的密切聯系,因而在商標法意義上具有很高的顯著性、識別性,進而認定中信建設把“中信”商標注冊成企業名稱,會淡化商標的顯著性,因此,應當認定中信建設的行為侵犯了中信公司的商標權。就本案的裁判過程來看,法院對中信建設公司所陳述的本案認定的馳名商標核定服務項目為第36類金融服務業,而其經營的是建筑業,兩者毫無關聯,涉及的公眾差別極大,不存在混淆或誤導公眾的可能,且”中信”一詞是通用詞匯,顯著性不高、識別性不強,在保護范圍上非常有限的主張,法院不予認可。相反法院認為,正是由于中信公司的使用,“中信”才與中信公司產生了無法分割的密切聯系,具有可在商標法意義上具有很高的顯著性、識別性。很顯然這種顯著性應該屬于“獲得顯著性”,理由有三:一、就單純中信這個詞匯作為企業名稱而言,其確實可以理解為企業“立跟中華,忠信立企”企業理念的簡稱,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把“中華民族忠信”作為企業文化的簡寫,從這一層意思上將中信是個公共領域的詞匯;第二、把“中信”作為服務類商標,直接明白的蘊含著服務質量的特征,所表達的時服務本身的特征,目的是用文字商標所含文字原始本身的語詞含義來引起相關消費者的心理共鳴,從而吸引相關消費者。第三、法院認定“中信”文字商標具有顯著性是由于中信公司長期使用才使得該商標與企業具有了獨一無二的聯系的認定,這種認定商標獲得顯著性可以進行跨類保護是在綜合考慮了中信公司的企業歷史進程、企業行業背景、中信商標獲得馳名商標保護的記錄及相關的文件等多種因素才得出來的結果。
三、獲得顯著性對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影響
《聯邦商標反淡化法》中將商標淡化定義為:“減少、削弱馳名商標對其商品或者服務的識別性和顯著性能力的行為,不管馳名商標所有人與他人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系或者存在混淆和誤解或欺騙的可能性。”②
馳名商標獲得反淡化保護前提是必須要求符合顯著性的標準,但是否要求這種顯著性必須是固有顯著性,一個不具有固有顯著性的商標通過自己的長期廣泛的使用和宣傳,是否也可以獲得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待遇,筆者認為,對于那些固有顯著性不高、識別能力也不強的商標,通過在市場上長期的使用和宣傳,也是有可能享受到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的待遇。但是這種通過進過長期使用和宣傳所獲得的顯著性進行反淡化保護時必須更為嚴格,要綜合各種因素來判斷,比如該商標權利人的歷來的長期生產經營情況、廣告宣傳情況、該商標以往是否有認定馳名商標的記錄等,對“獲得顯著性”商標進行反淡化保護時必須謹慎,不得亂用、更不能濫用。
注釋:
①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蘇知民終字第00229號
②孫雪亮:《馳名商標淡化:美國的理論與實踐》,載《電子知識產權》2007年第2期
參考文獻:
[1]商標法的理論基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馮曉青.商標侵權專題判解與學理研究[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
[3]李小武.商標反淡化研宄[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雷玉龍(1989-),男,漢族,湖南省邵陽市人,法學碩士,單位:湘潭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