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紅
摘要: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以其強大的功能,把文字、圖畫、視頻、動畫、音頻等集于一體,改變了傳統攝影教學信息的傳遞方式,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符合自然規律的學習情景。而高校攝影教師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已成為高校攝影教師面臨的重大教改課題。
關鍵詞:攝影教學;多媒體應用;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98-01
目前高校攝影教學高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比較單一,直接導致教師和學生積極性受挫,甚至產生厭教、厭學現象。因此,教學與科研如何從實際出發、開拓創新、走出困境,已成目前高校攝影教學亟待正視、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攝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手段少,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傳統的攝影教學過程往往是先理論講授和教師演示,然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拍攝,這種授課方式看似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但長時間的理論教學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單純的實踐拍攝也往往不能讓學生很好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學生在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因學生過多而不能一一指導。此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和激勵學生創作等方面也很少顧及。這種單一的課堂教學手段,往往不能讓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二)教學理念落后,重技術輕藝術。
傳統的攝影教學以學生熟練掌握攝影的技巧和技法,能夠應對各種場景的實踐拍攝為目標。教師授課的內容大多也基于這一教學理念展開,如攝影器材的使用、曝光的控制、光線的運用、攝影構圖以及各種專題攝影等。在這種“重技術輕藝術”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僅限于簡單的理論和實踐層面,而對影像畫面的內涵表現認識不夠深入,學生創作出的作品也往往因缺少內涵難以打動觀眾。
(三)過分強調多媒體的作用,試圖以多媒體取代教師。
多媒體輔助教學出現以后,有些教師讓多媒體包辦課堂,教師只是作為操作者出現。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過程中會經常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教師要熟悉學生,要及時對癥下藥,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而多媒體缺乏這種靈活性,它的一切反應受程序控制,無法處理教學中的特殊問題或偶發事件。另外,教師不僅是學生教學認識的指導者,同時也是情感的影響者。再好的機器也不能替代教師。
(四)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一些教師在攝影教學中盲目使用多媒體,忽視與傳統教學手段的互補,結果花費很大力氣,教學效果反而不好。多媒體技術有著自身突出的優點,但它不能解決教學中所有的問題,而且它并不排斥傳統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能用傳統教學手段取得好的效果,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多媒體的使用就是要表達其他教學手段難以或無法表達的教學內容。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攝影教學中的科學運用
(一)以優秀攝影家的案例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產生愉快而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他們學習攝影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可以以成功榜樣的力量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使他們從中感悟到成功需要技巧,讓他們從成功案例的內涵與主題中抓住攝影的實質與技巧,使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
教師選用的與攝影有關的成功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選用的案例要注意真實的細節,讓學生猶如進入攝影藝術的大舞臺之中,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才能認真地對待攝影案例中的內涵,認真地分析各種攝影技巧和有關的學習與探索經驗,才有可能讓學生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啟迪他們的智慧、增強他們的審美能力。為此,教師一定要精心采集一些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真實案例。如:河南攝影名家陳同文的作品蘊含了深刻的藝術內涵。在他的攝影作品中,學生不但可以領略到祖國各地的錦繡河山的大氣磅礴,而且可以領悟到色彩在攝影作品中的科學運用;學生不但可以從攝影作品中陳同文個人蒼勁挺拔的題字中領會攝影與書法的相輔相成,而且可以從攝影作品所表達的主題中深受啟發。教師應該將《陳同文攝影作品選》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推出,并且分析其中的藝術內涵。
(二)以科學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探索基于數字技術網絡教學平臺的開發。通過這一方法可以豐富攝影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攝影的興趣。在互聯網時代,各種題材的攝影作品充斥各大攝影門戶網站和論壇,如蜂鳥網、色影無忌、中國攝影在線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合理地安排時間,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實現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的互補。此外,還可以開發建設校內攝影教學互動交流網絡平臺,開設攝影講座板塊、作品展示板塊、名家名作欣賞板塊、互動交流板塊等貼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欄目。
(三)綜合考慮,突顯科學性。
教師要在熟練掌握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技術的基礎上,根據攝影學科特點、學生特征和使用軟件類型來設計。課件的設計首先要求教師改變教學觀念,既要考慮攝影教學目標又要考慮多媒體效果,突出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重點、難點。除了考慮課件平面和動靜的相互映照、音樂的搭配、色彩的和諧等技術性問題之外,還要注意突出課件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以達到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把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表達得更準確、精煉、生動、直觀,把課堂教學設計得更集中、典型、科學、精粹,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攝影的積極性,從而加深學生對攝影理論的理解,優化攝影課堂教學結構。
(四)優化考核方式,完善考評體系。
傳統的攝影課程考核一般采用試卷考核或提交相關的專題攝影作品,而這種考核方式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顯得不夠全面和完整。因此,攝影課程考核應以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為主,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和目標。在具體評價內容和方法上,可以采取靈活直觀的綜合考評方式,主要由平時課堂考核、期末作品考核和期末筆試考核等方面組成。既要注重學生攝影技能的考核,也要注重學生理論知識、藝術審美能力等方面的考核。這樣既可以體現攝影課程較強的實踐性,也能夠體現出理論知識對攝影實踐的指導意義。
總之,希望能通過攝影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來提高攝影教師的教學技能、拓寬學術視野、增大知識信息傳遞、優化教學效果、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多媒體只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教學手段,更不是攝影教學的目的。我們對多媒體課件既要正確地認識,又要在高校攝影教學中科學地、適時適度地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高校攝影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校攝影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