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云
摘要:使學生對老師充滿自信和親切感,在感情上彼此依賴。良好的情感交流使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系融洽,配合默契,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運用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教學時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模擬一些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活環境,設計一些生活場景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氣氛和諧;以新誘趣;聯系實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46-01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培養的不僅是學生的解答問題能力,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目前小學數學的課堂沒有語文、科學類科目的課堂那么生動有趣,課堂效率相應也在下降。因此,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已經成為當前我們教育中面臨的首要任務。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些粗淺認識 。
一、課堂上師生之間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
“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某一學科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喜歡的老師有關。怎樣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呢? 我認為在課余時間要和學生多交流,象一位朋友那樣去關心他們、了解他們的個人喜好,對學生要平等視之。另一方面,要有個人的人格魅力,在生活中、學習中,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使學生對老師充滿自信和親切感,在感情上彼此依賴。良好的情感交流使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系融洽,配合默契,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
二、巧用實例,以新誘趣
運用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教學時應盡量根據實際情況,模擬一些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生活環境,設計一些生活場景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輕松快樂中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可安排了一個游戲:請學生動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平面圖形。隨后,再通過起名子,比較長的比較像的圖形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認識圖形。一節新的圖形認識的學習,成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創設了一個較好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再如,教學"圓的認識"時,讓學生看一個"猴子騎車"的動畫,從中讓他們體會到騎那種裝有圓形做的輪子比較安全,也不會顛簸得厲害。同時也感知了"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半徑相等"。這樣引入新知,使學生感到數學有血有肉,生動有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學好數學利于解決我們身邊的實際問題。因此,易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聯系實際,培植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選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本學期評優課中,我上的是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我總是這樣聯系實際導入新課的,先出示這樣一題:"學校有12根跳繩,體育課上四年級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分男生組、女生組兩個組活動,男生和女生各分得幾根跳繩?"很明顯,這是一個平均分的例子,很簡單,同學很快算出了答案,再出示這樣一題:"三年級上體育課,有10名男生和5名女生喜歡籃球運動,也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兩個組,每組分得幾個籃球?"教師講道:"也能每組分6個嗎?"很顯然,這樣分男生會大有意見,而女生每人一個還多一個籃球,那么怎樣分才合理呢?這時我再告訴大家,用老辦法(平均分)不合理了,因為男女生人數不一樣,學習了"按比例分配"這一課就會合理地分配籃球了,,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投入了新課的學習,教學效果極佳。
四、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輔助課堂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從形象思維過渡到以抽象思維為主,他們對概念的構建方式以概念的形成為主,需要教師提供感性材料,讓他們感知、甄別、提煉、概括。因此,數學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時,對課件的應用選準時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圓的認識”教學為例,我們不妨先讓學生把圓形紙片對折后打開,告訴學生這條折痕就是圓的直徑,然后再對折打開,并啟發學生可以這樣對折幾次,可以得到幾條直徑。讓學生明白圓的直徑有無數條。接著課件出示“一個圓中畫有各種線段”, 讓學生判斷哪幾條是直徑,并說明為什么,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直徑。經過形象的感知、區別,學生很容易概括出直徑的特征,自主構建概念。適時使用課件,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從被動構建變主動構建,促進學生的發展,這不正是我們課改所追求的目標嗎?
五、課堂上對學生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及時的評價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之一。及時的反饋矯正,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判定。這里的評價主要包含有“學生自我評價”和“教師講解評價”兩種形式。一般在課堂讓學生先發表意見,集思廣益,讓學生在討論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評價就像一根指揮棒,應努力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傾斜,對學生的學習新方法、新見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勵,對學生標新立異、異想天開的思想更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重視。如,回答問題、提出問題等,都先讓學生之間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激情,若同學之間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再講解。特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更要認真地評價。陶行之先生曾經這樣說過:“發明千千萬萬,起點就只一問”。有問題是積極思維活動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現在的學生不是沒有問題,而多數是有問題不敢問,據我調查,學生不敢問,主要有兩個怕:一是怕問題淺,同學會嘲笑;二是怕問題偏離方向,老師責怪。對此,我鼓勵學生多提問,適當給予獎勵,這樣一來,學生果然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千奇百怪的問題。而且問題當中有些是學生的困惑,有些也正是代表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學生提出的問題,其他同學也很感興趣,老師再加以引導、解釋,往往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教起來很容易,但是要想教好這門課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多思考、多實踐,力圖在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以便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只要我們在緊抓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讓學生有個充分發揮創造思維的舞臺,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能得到強化和提高,創造性思維就會得到發展,創新能力就會逐步形成,也就能夠真正能夠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溫靜.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 中小學電教(下). 2012(03)
[2] 程建勇.淺議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J]. 基礎教育研究.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