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翼

新鮮的時候,外觀看上去和普通鮮食甜玉米無異,而脫水之后,胚乳干癟,胚芽卻很大。
“這個品種是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華健1號。大家都知道,胚乳的主體是淀粉,胚芽則用來榨油。微胚乳意味著胚乳少、胚芽更大,出油率更高。”廣西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鋼告訴筆者,“‘華健1號不僅可以整粒壓榨,而且其含油率可高達25.7%。”
含油率25.7%,是不是很高?是的!據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介紹,普通玉米的含油率一般在4%左右,即便是美國高油玉米的含油率也不超過11%,目前高油大豆含油率約為22%。
育種
22年堅守,拿出“驚世駭俗”品種
近日,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提出的“實施廣西超高油玉米食用油安全戰略”可行性論證意見正式通過專家論證。“22年的心血終于得到認可。”這對于“華健1號”品種育成人,原廣西大學農學院教授、南寧市桂福園農業首席育種家吳子愷來說,的確是件令他欣慰的大事,22年的育種經歷,他一年一年講給筆者聽——
1994年,提出了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育種新方法,開始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育種;2000年,篩選出天然微胚乳玉米群體;2002年,通過育種材料創新,獲得大批含油率高于20%的材料;2005年,獲得批量含油率高于25%的育種材料;2006年,啟動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商業育種研究;2007年,選優穗自交選育出微胚乳玉米品系父本732和母本1024;2011年,第一個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商業品種“華健1號”通過廣西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同時,取得了玉米籽粒含油率超過30%的群體2個,高產群體2個,東北群體1個等階段性成果;2012年“華健1號”在甘肅進行了適應性試驗,2013年“華健1號”在新疆進行了105畝的生產試驗,新疆農墾農科院組織專家驗收,干籽粒產量每畝218.5公斤;2014年,“華健1號”在新疆進行了190畝的高產試驗,新疆農墾農科院組織專家驗收,干籽粒產量每畝288.01公斤;2016年“華健1號”在新疆大面積原料生產基地開始生產。
據宋鋼介紹,“華健1號”是公司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第一個通過審定商業品種。微胚乳,即極少或幾乎不含胚乳,胚/種子干重(胚重比)≥40%;高油,即玉米種子成熟期籽粒含油率超過20%;該類型種質材料適應性廣泛,可在北至黑龍江黑河地區,南至海南島種植;全籽粒可直接榨油,經檢測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難怪在宋鋼眼中,“華健1號”是個“驚世駭俗”的品種。
突破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或躋身油料作物
“這是一種種質創新,預示著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有望定義玉米新功能育種方向,使玉米育種增加油料、蛋白功能,躋身油料作物行列。”宋鋼的推測到底有沒有依據?
為此,筆者采訪了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專家工作組副組長、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金青哲。
金青哲介紹,凡是植物的種子都含有油脂,但只有含油量大的,在工業上能提取油脂的,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種子,才能稱為油料。油脂工業上通常將含油量10%以上的種子稱為油料。其中,含油量20%~30%的稱為中含油油料,含油量30%以上的稱為高含油油料。根據這個標準,普通玉米含油僅4%左右,不屬于油料;大豆含油不到20%,是一種低含油的油料;“華健1號”超高油玉米品種含油量25.7%,屬于中含油油料。從育種進展看,新的超高油玉米品種有望發展成為高含油油料。
“種子的胚和胚乳是競爭關系,胚乳少了,給胚提供了生長空間,胚是可能變大的。”宋鋼說,“而種子的胚一般均富含油脂、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物質。這就不難解釋,微胚乳的‘華健1號為什么出油率如此之高了。”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檢測結果表明,與普通玉米相比,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含油率高8~10倍,蛋白質含量高1倍,賴氨酸和色氨酸高2~3倍。
產業
新型油料玉米期待“落地”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的含油率已經高過大豆,如果后續產業化能夠做好,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新型油料作物。”毋庸置疑,趙久然也相信它有“實力”。然而,前提依然是產業化。
每次在接受筆者電話采訪時,宋鋼不是在深圳,就是在北京,不是去匯報微胚乳超高油玉米項目進展,就是在和企業洽談合作事宜。用宋鋼的話說,“一切都是為了產業化”。
這次,是從長沙到深圳的路上,已經顛簸了6個多小時。“理想的油料種子不但期望含油量高,還要求其蛋白質含量豐富、氨基酸平衡性好,尤其是賴氨酸含量高。目前‘華健1號榨油后得到的玉米粕蛋白質含量在25%左右,賴氨酸含量較高,抗營養因子少,還是一種優良的食品或飼料蛋白原料……”接起電話,宋鋼又對他的微胚乳高油玉米滔滔不絕。
“如今,微胚乳高油玉米項目已經通過了專家層面的技術論證,接下來,一切交給市場。”宋鋼的言語中滿是自信和期許,“與農業相關的創新要么不成功,要么可以大幅推動產業發展。”
然而,宋鋼心里更清楚,產業化不是單靠這么“跑”出來的。“進一步提升單位面積籽粒產量和產油率、提高微胚乳超高油玉米油市場價值,以及其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價值,這都是未來的方向。”宋鋼深知,在進行產業化開發的路上一刻也不能松懈,一點兒也不能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