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娥
王羲之,這個名字幾乎成了中國書法的代名詞,特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 事實上,王羲之曾是個“笨小孩”。他做事不靈活,特別不善言辭,“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周圍的人都不看好他。父母對小王羲之愁腸百轉,不知這個兒子長大后還能不能自食其力。
對于這樣的“笨小孩”,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呢?最好的辦法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古人在這方面似乎頗有研究。王羲之13歲那年,有一回去拜訪東晉的一位名叫周顗的高官。周長輩覺得這個小朋友還是有潛力的,只是沒有被發掘出來,決定試一試。
當時東晉有一道很高大上的菜,叫做“牛心炙”,牛心做的,一般人吃不到。宴會上,周顗當著各位賓客的面,要人將牛心炙割了一份端給王羲之,然后說,王羲之同學,今天這道菜就是你的了。在場的人目瞪口呆,王羲之更是受寵若驚,吃了一份牛心炙,從此王郎是牛人。
這事在社會上、在“朋友圈”里傳開來,大家都紛紛認為,能吃到周顗家牛心炙的,將來必定是牛人,這孩子有前途,于是,王羲之出名了。一個人成才與否,與周邊人對待他的態度有極大的關系,周顗帶動“朋友圈”里的人重視王羲之,等于給了王羲之一個積極開朗的成長環境。所以說,在公開場合給孩子尊重和榮耀,是極其重要的。
孩子得到關心和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就會心情愉快,身心健康,在情感上有足夠的溫暖和歸屬感;反之則影響孩子的發展,甚至會毀掉孩子一生的幸福。
科學家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暗示,是指人或環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人體發出某種信息,個體無意中受到的影響,并做出相應行動的心理現象。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愿肯定了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于主觀上已經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于結果的內容。
人們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會不自覺地使用各種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難臨頭時,人們會相互安慰:“快過去了,快過去了。”從而減少忍耐的痛苦。人們在追求成功時,會設想目標實現時非常美好、激動人心的情景。這個美景就對人構成一種暗示,它為人們提供動力,提高挫折忍受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在生活與工作中,懂得使用積極的暗示,可以讓事情更美好。而習慣使用消極的暗示,往往把事情弄糟。比如,有的女孩老是覺得“人家不喜歡我”,到頭來發現,大家果然不再喜歡她了。因為她老是這樣暗示自己,大腦的意識就停留在她那些不好的方面,她的行為就難以逃出這些不好的方面。
還有的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做不好,能力差,到頭來,他真的差了,因為這樣的暗示令他減少了努力嘗試的機會。一個總暗示自己失敗的人,就會失敗。 暗示、引導和有意無意地激勵確實能開發一個人的潛能,從而改變這個人的一生。曾聽說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一個貧困潦倒的流浪漢,以搗亂的心情去讓一位相面先生相面。這位先生看他臟兮兮的,想讓他快點走開,便戲虞地告訴他:你可不是一般的人,你的面相酷似拿破侖,你年少時若當兵,肯定也是個大元帥。不過,你如今當個大富豪絕對沒問題。誰知,就這幾句話,還真打動了這個流浪漢的心。他想,自己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怎么混成這個樣了,不行,得改變一下自己的處境,改變一下人生。于是,他開始致力拼搏,沒用幾年的光景,他真的成了百萬富翁。當他去感謝那位相面先生時,相面先生卻驚異地告訴他:“我當時是說著玩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心理暗示的影響不可忽視。
曉剛媽媽告訴心理醫生:“我在生曉剛的時候不太順利,醫生不僅給他吸了氧,還告訴我孩子以后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他今年9歲了,和一般的孩子不太一樣。先天不足,腦子不正常,學習上有困難,成績位于班里的后10名,我真擔心他會有智力低下的問題。”媽媽越說越激動,“我已經帶他看了七八家醫院,也做了很多檢查,就是沒查出什么毛病。他主要是腦子有問題,是我生他的時候落下的病根。”媽媽反復強調。
當醫生將目光轉向了曉剛,曉剛不假思索地說:“我腦子有問題,所以學習不好,我也挺著急的,不知怎么辦才好。”
事實上經測定,曉剛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問題。之所以會出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問題,完全是由于媽媽不良心理暗示的結果。而媽媽又是接受了醫生的“這孩子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的不良心理暗示。種種不良的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曉剛生活和學習上的種種困擾。
心理研究表明,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會對人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情緒受到波動,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健康。曉剛就是由于長期的不良心理暗示導致學習困難。而往往施加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被暗示者身邊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比如母親。如果長期對某人施加不良心理暗示,必然影響到個體的認知思維過程,使人形成不良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模式。而對于缺乏辨別能力的兒童來講,不良的心理反應更易于形成和固定下來,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其一生的發展。
因此,作為父母和老師,對于兒童的正常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兒童的思維能力、心理的健康和發展起到促進或限制作用。所以,不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要盡量多給兒童積極健康的心理影響以及實際的幫助和引導。此外,讓孩子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或許更重要。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認知,更利于他們成年后在社會上找到正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