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思冰
[摘 要]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渠道。以蘇州為例,從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現狀出發,發現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服務模式單一、融資規模偏小,服務范圍狹窄、受益范圍有限,缺乏統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體系;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重視度不夠,缺乏平臺難以快速切入互聯網小微金融,商業銀行的數據挖據能力有待提高等。在此背景下,相關部門應給予互聯網金融發展及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更多政策支持,引導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風控能力,積極改善互聯網金融融資環境,以此為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
[關鍵詞] 蘇州;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470[文獻標識碼] B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特別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作為傳統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渠道廣、普及率高等特點,為改善小微企業融資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難免存在各種問題,筆者在剖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此來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最大限度發揮其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普惠效應。下文是以蘇州市為例展開研究的。
一、互聯網金融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現狀——蘇州數據
(一)蘇州互聯網金融平臺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現狀
蘇州互聯網金融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據調查,蘇州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涉及P2P網貸、第三方支付和金融服務三大業態。例如,蘇州中匯支付有限公司(中匯支付總部位于天津)和蘇州萬付達金融數據服務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本地貸——隸屬于蘇州互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幫貸——隸屬于聯誠恒業財富投資管理(蘇州)有限公司、蘇融貸——隸屬于哈撒韋(蘇州)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金蘇財富”網貸平臺——隸屬于金蘇(蘇州)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蘇州貸——隸屬蘇州中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網貸平臺;蘇州銀雁數據處理有限公司、蘇匯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金蘇(蘇州)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金蘇財富在線和訊燕金服等金融服務公司。相比較而言,蘇州互聯網金融平臺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最大的還屬網貸平臺。截止2014年08月19日,自本地貸平臺運行10個月以來,累計為本地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超過1000萬元,單筆金額都在10萬元左右。
(二)商業銀行“互聯網+”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現狀
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P2P網貸平臺成為了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渠道,并保持了較快發展。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已增至2087.26億元,是2014年同期的4.38倍,對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造成了不小的沖擊。為了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蘇州的傳統商業銀行一方面加強了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網上銀行、直銷銀行、電商平臺等電子化平臺的研發與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拓展了小微金融業務的發展。在蘇州地區,只有蘇州銀行是總部設在蘇州的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均是在蘇州設立的分行,相比較而言,股份制商業銀行對于小微金融的創新力度更強。
以蘇州銀行小蘇幫客為例。2014年10月,蘇州銀行和P2P平臺點融網共同宣布,雙方將攜手成立P2P互聯網金融事業部進行深度合作,更便捷地為小微企業服務,并幫助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隨后,蘇州銀行旗下的創新型互聯網微金融平臺——小蘇幫客在2015年5月8日上線試運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優化調整,于7月13日正式對外運營。這是全國第13家商業銀行開啟P2P業務。該平臺以普惠金融的理念服務市民、小微企業,為投融資雙方提供融資咨詢、投資規劃、財富管理等綜合金融服務。根據該平臺官網信息顯示,小蘇幫客借款旗下一共有助企貸、市民易貸、工薪貸、樂業貸等七款產品。其中助企貸主要是助力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適用于成立滿1年、工商營業執照齊全、銷售回款穩定的中小企業,借款額度控制在300萬以內,期限控制在36個月以內,還款方式可以采用等額本息或按月還息到期還本。截至2015年7月15日,該平臺已有3809人累計注冊人數,累計交易額達到41907520元。
二、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平臺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存在的問題
1.服務模式單一、融資規模偏小。當下,我國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主要通過以下五種模式:P2P融資模式、電商平臺、眾籌、電子金融機構——門戶融資模式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實施讓小微企業融資進入多元化選擇時代。但據調查顯示,蘇州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主要涉及到P2P網貸和第三方支付,整體來看,蘇州地區目前還沒有眾籌、大數據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模式。從目前發展比較迅猛的P2P網貸來看,截止2014年末的數據,從各省網貸運營平臺數量來看,江蘇省位列全國第6位,達104家,從各省網貸貸款余額來看,江蘇省位列全國第5位,達60.04億元,無論是從運營平臺數量,還是從網貸貸款余額來看,蘇州市的網貸運營平臺和貸款余額在省內都不具優勢,這與蘇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小微企業數量是不相匹配的。
2.服務范圍狹窄、受益范圍有限。互聯網金融平臺雖然能夠很好地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但其貸款對象僅限于在平臺上注冊的企業,還有許多缺乏網絡建設的小微企業卻難以獲得貸款機會。這種全新的融資模式,要想擴大其服務范圍存在的問題是,如何讓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一個有效的數據來源和客戶群體。以阿里小貸為例,其大數據是構建在數千萬客戶基礎上的,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并且如此龐大數量的企業在阿里小貸的三大平臺上進行頻繁交易獲得借款,在此基礎上阿里小貸迅速成長起來。但阿里小貸成功背后卻存在難以復制的問題,再加上目前各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的用戶信息資源不能共享,也限制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服務范圍。
3.缺乏統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體系。完善的信用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傳統信貸市場上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借助網絡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這種創新模式也日益暴露出制約其健康發展的瓶頸,那就是征信信息方便、快捷的獲取。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體系的缺失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反映出來。第一,互聯網金融對于借款者的了解主要依賴于其在網絡上的歷史數據,然而這種交易信息并沒有實現各互聯網金融企業之間共享,而征信的本質是放貸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如果不能實現共享,很可能會出現借款人在單一網站較少的交易數據而獲得較少的借款,影響小微企業的成長空間。第二,互聯網金融產品與服務愈發復雜,風險也在集聚。例如,在P2P網貸資金流轉過程中,因為第三方監管缺失,平臺運營者享有客戶資金的實際控制權,存在較高的道德風險,2014年全國問題平臺高企,因此僅僅依靠運行者的道德來做信用支撐是不牢靠的。因此急需把互聯網金融企業也納入重點關注的征信對象,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
(二)商業銀行“互聯網+”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存在的問題
1.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重視度不夠。蘇州銀行自成立至今,其戰略定位一貫堅持“以小為美、因民而美”,重點服務“小微、‘三農”等戰略業務,蘇州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但相比較而言,我們從農業銀行蘇州分行了解到,分行沒有針對小微企業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有的僅僅是把部分線下業務轉移到線上而已。以小微立行的民生銀行今年在小微企業貸款領域增長不明顯,而且面臨不良貸款率2014年達到1.17%,高出上年0.32個百分點。從搭建電商平臺來看,截至目前,已有中、農、工、建、交、招等9家銀行開設了網上商城,在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的角度開看,只有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工商銀行的融e購有所涉及。根據課題組的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大約有20家銀行推出了在線直銷銀行,這20家銀行基本上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特別是在線直銷銀行推出P2P平臺、小微貸產品的鮮見大型商業銀行的蹤影。
2.缺乏平臺難以快速切入互聯網小微金融。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之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互聯網企業經過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積累,普遍建立起了包括眾多商家和消費者組成的網絡商業生態圈,有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阿里金融和京東商城,為電商平臺上的注冊商戶提供融資。商業銀行雖有龐大的線下客戶群體,但互聯網應用場景和網絡平臺是其短板。因此,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推出的以直銷銀行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包括小微貸)的發展現狀并不理想。值得一提的是,商業銀行缺乏互聯網應用場景和網絡平臺,就很難培養出一批新的客戶群,就不能對不同類型客戶開發出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例如,蘇州銀行雖然開通了互聯網微金融平臺,但因為缺乏互聯網應用場景,其新客戶群的挖掘潛力不容樂觀,針對小微企業的助企貸產品與一般的P2P產品并無新意。
3.商業銀行的數據挖據能力有待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要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同樣需要深入挖據“大數據”帶來新的客戶資源和管理模式。從小微企業融資的角度來看,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通過高效地挖掘出小微企業潛在的金融需求,從而打造出適合小微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這是奠定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基礎。大數據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應該注重“數據”,而不應該過分強調“大”。從客戶規模來看,只有少數幾家國有銀行可以和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相媲美,雖然蘇州銀行、其他銀行在蘇分行有著優質的客戶資源,但存在的問題是其對內部數據的運用不充分、挖據程度比較低,對客戶數據的跟蹤和再豐富技術不夠先進。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如何通過“大數據”手段深入挖掘自身客戶的行為習慣,高效地滿足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如何在業務的數據化處理過程中,發揮數據在風控、成本核算和績效考核方面的作用,拓展小微客戶群,這些都是商業銀行急需解決的問題。
三、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對策建議
(一)給予互聯網金融發展及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更多政策支持
2015年兩會期間,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兩次提到“互聯網金融”,寄希望于互聯網金融發揮草根金融、普惠金融的優勢,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發揮作用,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7月18日,互聯網金融發展指導意見的出臺,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的邊界、業務規則和監管責任。在這一頂層設計與規劃框架下,各地市政府可以結合本地資源優勢,出臺互聯網金融產業政策,去規劃引導互聯網金融發展,推動互聯網金融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意見對推動當地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意義,各地市政府可以借鑒其他城市發布的《意見》,出臺本地區的政策支持意見。
(二)引導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
一方面,鼓勵(互聯網)企業設立或參股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我們在積極培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服務小微的同時,可以借鑒國內幾家大型企業涉足互聯網金融的模式,憑借一些知名企業擁有的龐大線下產業及豐富的實體場景更多地與互聯網金融結合,提供為供應鏈及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同時要引導、支持互聯網企業設立或參股銀行、證券、租賃等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創新;支持互聯網企業依據新頒布的指導意見設立互聯網支付機構、網貸平臺、眾籌融資平臺、網絡銷售平臺;鼓勵電子商務企業在合規的前提下自建、完善線上金融服務體系,拓展電商供應鏈業務,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服務。
另一方面,鼓勵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轉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商業銀行要想在小微金融服務方面有所作為,首先要從思想入手,把握互聯網思維,即跨界合作思維、大數據思維、020思維、科技引領思維。其次,整合商業銀行內外資源,打造以服務、產品和功能平臺為支撐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具體來看,在客戶平臺方面,商業銀行可以整合資源自建網上商城,也可以與擁有龐大客戶資源的物流、電信企業合作,或是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搭建小微客戶平臺,實現快速獲客。在服務平臺方面,商業銀行可以結合固定網點、自助網點、網上銀行、直銷銀行、社區銀行、客服中心以及客戶經理等不同服務渠道,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渠道優勢,契合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在產品平臺方面,商業銀行一方面要實現原有線下產品線上化,另一方面要針對小微企業開發線上金融產品,并按功能整合金融產品形成全方位的綜合產品平臺。在功能平臺方面,商業銀行應注重小微企業的商業行為與交易習慣,整合供應鏈場景,打造一個集生產、生活、消費、投資于一體的綜合功能平臺。最后,新形勢下,條件成熟的商業銀行可以探索建立互聯網金融公司或事業部,或是銀行與各類機構深度合作,實現互聯網化運作。
(三)提升互聯網金融企業風控能力
P2P平臺、股權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而這類企業規模小、經營風險比較高,再加上缺乏穩健的現金流和擔保資產,這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控能力帶來了挑戰。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否健康成長,重點在于企業的風控實力,但風控實力背后,確是各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風控模型、金融人才、金融行業經驗和數據積累的大比拼。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在風險控制中,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基于大數據和企業所能承受風險客戶的能力,設計符合企業自身業務發展及市場需求的風控模型,引用信息交叉檢驗方法,以線上評分機制與線下風控相結合進行風控審核。同時還要吸納有行業經驗的金融人才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中來,加強企業的風險控制。
(四)積極改善互聯網金融融資環境
一方面,要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體系,并推進信息數據共享力度。信息數據的可得性才能擴大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融資范圍,鑒于社會信息統籌的復雜性,社會信息的歸集、公開分享工作必須由政府機構來主導實施。在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體系的基礎上,允許它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統,防范企業重復過度融資問題,并且信息共享也有利于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發揮地方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用,實現會員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利用行業協會制定規則,在鼓勵創新的前提下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征信監管,利用自我約束來監管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為互聯網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一個良好的融資環境。
[參 考 文 獻]
[1]鄭志來.互聯網金融、金融脫媒與中小微企業融資路徑研究[J].西南金融,2015(3):52-56
[2]楊小淵.互聯網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研究[J].華北金融,2015(2):41-43
[3]李超,駱建文.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策略[J].現代管理科學,2015(1):100-102
[4]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投資研究報告[EB/OL].2015-4
[5]吳國平,吳勝.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轉型戰略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4(6):53-60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