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鑫盛 孫金金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對利率的改革越來越重視,對其頻繁進行調整,這不僅僅說明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也體現出改革對我國的發展十分必要。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有營業收入結構不均勻致使的盈利能力不足等問題。商業銀行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則需要科學合理運營、降低成本和創新經營業務,轉變經營模式,并且完善自身的中間業務,以此來提升盈利能力,促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成功改革。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改革;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 F830.33[文獻標識碼] B
一、前言
在全球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金融市場連接成一個整體。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外各國為了促進國家經濟進步而開始實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其中美國和日本是實現改革最為成功例子,而大部分國家都在改革中發生了金融危機。通過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可以讓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發生轉變,但是這一過程充滿一定的風險。我國從1993年開始實行利率市場化,到1996年對銀行放開同業拆借利率,再到去年3月至10月之間央行進行的5次降準降息。這20年以來,我國通過對貼現的開放、存貸款利率的實行等改革措施,標志著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有了顯著的成效,并且在貨幣以及債券市場基本完成改革。
我國的各大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在世界上都很高,據全球知名金融雜志之一《銀行家》的統計,我國的四大銀行工行、建行、中行和農行位于2015年世界銀行排行的前列,各個銀行一級資本分別是2486.08億美元、2021.19億美元、1842.31億美元、1676.99億美元,相比于2014年分別增長了19.7%、16.2%、23%、22%。我國商業銀行的總體規模上在全球的同行業中已經處于領先地位,但是資產收益水平相比起來較弱。因此,在利率市場化下,我國的商業銀行現在的運營模式面臨一定的風險,怎樣使盈利能力穩步提升,減少風險的發生,提升自己在市場化下的競爭力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二、利率市場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進入后世貿時代的今天,為適應競爭的趨勢,我國對金融市場進行主動的改革。在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中,可以培育和改善金融市場,更有效的規避投資中產生的風險,對市場的資源實現更好的處理。在目前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有利于使我國的商業銀行對經營體制進行改革,對貨幣市場的政策完善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匯率的自由浮動是我國貨幣改革的重要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通過利率以及匯率的改革,來實現貨幣的改革。近年來,我國對利率的改革越來越重視,并且對其頻繁進行調整,這不僅僅說明利率市場化的過程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也體現出改革對我國的發展十分有必要。
三、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及啟示
(一)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1.改革背景。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使《聯邦儲蓄制度Q條例》等法規的管制措施無法適應經濟的發展,對經濟起到了束縛作用,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使銀行存款利率出現了“負利率”現象,投資者不愿把資本投向商業銀行,從而流向證券和貨幣市場。美國商業銀行為了擺脫經濟的通貨膨脹和經營的困難,廢除了《聯邦儲蓄制度Q條例》,擺脫了Q條例對經濟的限制。到了1970年左右,美國的經濟逐漸從陰影中走出,呈現穩步發展的趨勢,使其對利率市場化進行了改革。
2.改革歷程。美國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的改革措施如下表所示:
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歷程表
3.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之后,美國的金融市場表現在信貸結構比例的調整、中間業務收入占的比重和存款期限結構這幾個方面。伴隨著1970年市場利率化的開啟,到1986年市場利率化的基本完成,這段時間內美國的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回報率均處于波動下降的情況,并且在1986年完成利率市場化后產生大幅下降。但之后商業銀行的業務轉型和創新,使商業銀行步入正軌,銀行的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二)美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結及啟示
從利率市場化對美國的影響中可以看出,在信貸結構、存款的期限結構和中間業務收入這三個方面,商業銀行有著突出的變現能力。在改革之后,以盈利能力突出還伴隨著高風險的金融產品是投資者普遍選擇的方式,比如房地產等這些高回報的行業是美國在完成改革之后,商業銀行普遍喜歡選擇的投資產品,同時,它對中間業務等一系統產品的創新和轉型十分重視。我國目前達到的利率市場化并沒有全面的完成改革,在貸款利率等多方面還是受到監管部門的管制。我國要實現對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還需要繼續努力,需要對金融市場加大改革力度和制度的建設,不能夠急于求成,還要對金融制度和法律的不斷完善,實現成功的改革。
四、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
(一)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現狀及分析
1.我國商業銀行的現狀及商業銀行即將面臨的發展趨勢。在利率市場化的影響之下,我國的金融市場隨著進行改革,并且處在不斷的發展之中,盈利能力也在運行并快速提升中。直到2015年的年底,我國的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已經高達150.94億元,穩穩突破150億元,是2014年的1.15倍,改革促使了商業銀行的總資產的不斷增加。同時,各大銀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競爭中相互效仿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各種金融產品,這導致銀行之間的業務趨于同化,反而制約商業銀行的有效發展。在經濟全球化下,越來越多的銀行拓展海外市場,把自己的銀行與國際接軌,進行跨國的經營,不斷拓展著自己的市場。
在互聯網發展迅速的今天,電子銀行和個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十分迅速,也有支付寶等網上支付的興起,傳統的儲蓄業務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需求,商業銀行和互聯網合作與創新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商業銀行需要與網上銀行等一些新興的金融業務相結合,開發出自己的產品,提供給客戶便利便捷的服務,適應市場中的變化,滿足客戶的業務需求。
2.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衡量指標的分析。從圖1反映的是我國商業銀行工、建、中、農四家國家控股的總資產報酬率情況,在2011年到2015年,2013年之前呈上漲趨勢,但是在2013年是一個轉折點,到2013的最高點之后開始下降。四家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報酬率(ROA)水平都在1.5以上,ROA水平較低說明該銀行利用資金的效率較低。在2011年開始上升是因為國家政策的放寬和金融危機后市場的完善,但是在2013年之后國家經濟的穩步提升,已經擺脫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資金越來越多的流向證券等市場,使得ROA的下降。圖2中反映的是我們四大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情況,從2011年開始,各個銀行基本呈下降趨勢,只有農業銀行到2013年頂點后再下降,說明我國的商業銀行凈資產收益率在逐年的下降,投資帶來的收益也是在逐年的下降。綜合兩個圖的盈利能力指標看,說明我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逐年的上漲,并基本保持穩定的趨勢,稍微有點下滑,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非常的激烈。
圖1 ?2011-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報酬率情況
圖2 ?2011-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凈資產收益率情況
3.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情況。在圖3中反映的是我國的工、建、中、農四家銀行近幾年來利息收入和總的收入之間相比較的折線圖,以及每年的比例數據。在2011年到2015年中,這四家銀行的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大致在七成以上,且其平均比例在四分之三左右,通過圖中的數據,看出利息收入的比重非常的大。從2011年到2015年四家商業銀行戰總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分別是75.41%、76.45%、69.79%和81.51%。2011年到2014年商業銀行利息收入的比重一直處于一個平穩點,而在2014到2015年利息收入的比重明顯下降,總體呈平穩并緩慢下降的趨勢,利息收入的比重正在逐年的減少之中,以中間業務等為首的非利息收入在逐步的增加。要實現營業收入的不斷增長,并且提升銀行的發展速度,最緊要的是要對非利息收入產品的不斷改進,并且創新出理財、投行和咨詢等一些新興業務,來減少利息收入所占的比重,促進盈利能力的提升。
圖3 ?2011-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利息收入結構情況
(二)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機遇。近些年來,利率市場的不斷改革,給我國的銀行產業帶來了沖擊,盈利受到了較為明顯的制約。在市場化的改革中,變動的利率會使成本增加,從而降低營業利潤水平,總體上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還是創造了很大機遇的。改革中使利差收入的減少,商業銀行被迫要降低對利差收入的依賴,把更多的盈利對象放到利差相關性小的業務和產品上,需要對傳統的盈利模式進行改變。商業銀行為了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和產品,加大業務的范圍,在理財、投行和咨詢等新興業務中,提高投入的比重,促使收入的比例平衡,作為商業銀行未來著重的發展方向,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水平。
2.挑戰。在長期的改革之中,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市場是銀行之間主要爭搶的區域,國內的客戶不足以滿足銀行實現收入的較快增長。利息收入還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制約著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發展,尋找出一個或更多的盈利增長點是需要急需考慮的問題,避免銀行的盈利空間受到改革的壓制。在改革之中使銀行無時無刻都處在很大的風險之中,通過利率的變動使利差也不斷的變動,投資產品的價值也會隨之變動,使風險更加難以確定。商業銀行之間相互激烈的競爭和利率的不斷變化引起的風險是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五、我國商業銀行對盈利能力的策略與建議
目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單一,營業利潤主要依靠利息的收入,因此,商業銀行需要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不斷創新和發展中間業務。通過對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等銷售平臺的開發,增加商業銀行銷售產品的多元化,提供給顧客便捷和滿意的服務,對金融產品的信息化水平進行不斷的加強,還需要保證中間業務的穩定發展,并通過科學技術來促使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提升。在風險管理中,要對風險進行一定的預防和控制,提升自身的風險管控水平,避免經濟危機的產生。
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面臨著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是由于利息收入的比例過大,導致盈利提升的較慢,其制約著銀行的發展。解決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就通過對創新金融產品的開發,加快營業收入結構轉型的速度,來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政府對商業銀行必須加大扶持力度,特別是對一些中小型商業銀行,更要加大力度,實行優惠的貨幣政策,促進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成功改革。
六、結論
近些年來對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發現我國的商業銀行主要具有營業收入結構不均勻致使的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商業銀行要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則需要采用科學合理運營、降低成本和創新經營業務,轉變經營模式,并且完善自身的中間業務,以此來提升盈利能力,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潘璨.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應對措施研究[D].鄭州大學,2015
[2]丁嘉昕.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影響[J].市場研究,2016
[3]張鑫.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14
[4]唐冕.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15
[5]王祥云.我國大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分析[J].時代金融,2013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