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博
摘 要:科學是現代社會的重點研究課題,是人們所不能擺脫的重要內容,然而如若想在現今社會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那么就需要學生從小就接觸一些科學知識,讓學生通過科學知識的學習而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并使得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興趣而逐漸愛上小學科學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不僅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增加學生對小學科學的認識,還需要依據相應的環境而靈活變換教學手段,使得學生更好地接受其中的知識。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外活動;實驗能力
因為小學生的接觸面還比較狹隘,動手能力還沒有被完全開發,所以在教導小學生小學科學的相應知識之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科學的認識;此外,為了增加學生對小學科學的喜愛程度,教師還需要依據課程內容的不同來改變教學手段,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并通過自己的理解較為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一、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其的理解
雖然小學科學的涉及面并不是特別廣,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卻還是比較難的知識點。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小學科學知識的教育時,教師需要依據自己所教學的情景而創建一個較為合適的環境,以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相應的教學情境提升自身對小學科學的理解。例如:在吉林省任職的某小學教師通過近幾年對學生的教導中發現,部分學生對小學科學中的知識并不感興趣,甚至是達到厭惡的地步。而為了改變學生對小學科學的認識和態度,這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導時,總會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創建一個較為合適的教學情境。比如說這位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教學版小學六年級科學中“杠桿”這一知識點時,就會利用身邊事例對學生進行教導——用筷子夾菜、開酒瓶、稱重的桿秤,還有就是人們用拖把拖地等等這些人們能夠在生活中常見的事件,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白支點、用力點和阻力點的含義并能夠自主找到其所在部位,以及能夠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而發現利用杠桿原理的事件,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增強對小學科學相應知識的理解,解釋“只要在宇宙中給我一個支點就能用一根長棍子把地球撬起”所涉及的原理。
二、增加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認識科學
小學教學階段是學生認識科學知識的初級階段,而教師如果想要加強學生對其的深刻認識,就不僅僅需要依靠一張靈活的嘴和能寫字的粉筆,還需要為學生提供課外認識科學知識的機會,進而通過課外活動而加強學生對小學科學相應知識的理解和增加學生的興致。例如:以教科版的小學科學教學為例,某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的“生物的多樣性”這一課程之時,首先會讓學生嘗試著講述自己所知道的物種,如:小貓、小狗、獅子,銀杏、人參等常見的物種。然后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利用身邊的資源而認識更多的生物物種時,這位教師還會帶領學生在校園內尋找各種各樣的生物物種并記錄在筆記本上,而如若遇到自己所不知道的物種時,學生可以向同學詢問此類物種的名稱并繪畫或拍下。除此之外,為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辨別物種并對其進行分類,這位教師還讓學生在課后查找一些相應的資料,并依據自己所查閱的資料對在校園內所尋找的物種進行分類歸總。最后,為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認識吉林省的特有物種和世上的珍稀物種,這位教師還讓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使學生能夠通過現代科技了解到這些相應的知識。
三、選擇適當的實驗材料,加強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科學是一門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科,所以不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在其他的教學階段,教師都必須保證學生在學習科學相應知識的動手能力。所以說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教導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當且較為安全的材料為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例如:某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電能是從哪里來的這一內容時,這位教師就會給予學生一節干電池、一顆燈泡以及兩節電線,讓學生嘗試著點亮電燈泡,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自主動手實驗而自主思考電能的來源及其轉化形式。最后,教師還會讓學生嘗試著思考其他的轉換為電能的形式并讓學生嘗試著列出一些類似的例子,如:由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形式有干電池、蓄電池;而由動能轉化為電能的由發電機、發電站等,進而使學生能夠深刻地了解電能的來源。
總而言之,科學是現代社會的重點研究課題,而小學生的接觸面又比較狹隘,教師如若想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更加了解小學科學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點,就需要依據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以及現代科技來幫助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情境的創設、課外活動以及動手實驗而增強其對小學科學的認識和理解。
參考文獻:
[1]田義春.小學科學對比實驗的有效性教學[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6(S1).
[2]簡家偉.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6(S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