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摘 要:文章闡述了圖書館精細化管理的文化內涵、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到圖書館精細化服務的特點及精細化管理的有效途徑,做了初淺的論述。
關鍵詞:圖書館 資料 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 G25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一種管理模式,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分工精細化、服務質量精細化對現代管理提出的客觀要求而逐步形成的。精細化其核心思想包括:強調對具體工作過程中一系列細節的高度關注;系統地研究分析和把握細節;以抓好關鍵細節、重要細節為著力點,增加組織執行力,確保組織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精細化管理的文化內涵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念和文化,可概括為四個字,即精、準、細、嚴。“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好,是指將管理和服務做到最好;“準”就是指準確的信息和決策、準確的數據和計算、準確的時間銜接和正確的工作方法;“細”就是操作細化,管理和服務要細化特別是執行要細化,要將所有的圖書資料工作細化到每一個人;“嚴”就是嚴格控制偏差,嚴格執行標準和制度。
二、圖書館資料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1.精細化管理能提高讀者的滿意度,精細化管理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為讀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2.精細化管理能挖掘圖書館的潛力,增強競爭力精細化管理,通過完善圖書館服務中的各個細節,關注讀者的變化和新的服務需求變化,改進服務,取得競爭優勢,從而增強圖書館的競爭力。
3.精細化管理能確立特色品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精細化服務是特色服務的體現,服務是一種品牌,品牌靠的是特色的支撐,主要體現在圖書館的有特色的館藏、獨具特色的服務手段,以體現自己的服務優勢,形成品牌。
4.精細化管理促進圖書館資料管理水平的提高,實施精細化管理,要求圖書館必須有標準化的管理規范、嚴格的管理程序、靈活的應急機制,即制訂相應的標準和規范,是對細節量化的過程。
三、圖書館資料精細化服務的特點
1.人性化就是堅持以讀者為中心
以讀者為中心能讓讀者感覺到館員是在實實在在地為他服務,是在真真正正地想他所想、急他所急,滿足他的信息需求。圖書館精細化服務是對讀者的個性化服務,建立起與眾不同的服務風格。
2.優質化就是服務品質要優良
認真、高效、周到、細致的服務,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圖書館形象,優質的服務能讓讀者感覺更加親切、更加貼心,能更好地吸引讀者。
3.增值化就是用超值服務贏得價值
精細化服務就是用愛心、誠心和耐心向讀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的滿意服務,以便捷、愉悅、省時、舒適的形式提供附加價值,讓讀者體驗并獲得滿足。
4.創新化就是服務要有創新精神
主動關心讀者,從細節著眼,創造實用性的服務來滿足讀者的需求,使服務更加方便、更加完善,讓讀者更加滿意。
5.靈活化就是創新式服務,服務方式靈活多變
館員根據讀者個性化的要求,靈活運用最佳途徑更好地為讀者提供合適的服務,幫助讀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圖書館資源。理念是根本,意識是關鍵,行為是保障,圖書館精細化服務理念和意識最終的表現形式是靠具體的服務行為來體現。
四、圖書館資料精細化管理的途徑
實行業務流程精細化。是精細化管理的重點,流程化管理是將任務或工作事項沿縱向細分為若干前后相連的工序單元,將作業過程細化為工序流程,然后進行分析、簡化、改進、配合、優化。圖書館資料面向流程的精細化管理,要從概念走向實踐,從提出要求走向普遍推行。業務重組——降低業務成本.業務整合——集中優勢力量。在業務工作體系的各個環節,制定一套有利于業務整體良性發展的、可操作的各行其事、各盡其責規范化工作流程。同時建立一套符合圖書館時代的有效服務體系來支持與加強管理活動。
1.建立科學的信息系統,圖書館資料要實行精細化管理,就必須首先建立科學的數據庫,建立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由于信息系統的準確、高效、大容量存儲的特點,圖書館信息系統對于圖書館精細化管理的實施至關重要。建立科學的圖書館資料信息系統首先需要多家圖書館進行合作和信息共享,各成員對各自圖書館的情況做深入調研,找到適合所有圖書館的管理組織結構以及信息系統的架構,對此組織結構和系統架構進行可行性分析,對現行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使之與信息系統相適應,然后建立基于相關結構的圖書館資料信息系統,運作過程中建立實時反饋機制,依據反饋結果不斷對信息系統進行調整,重復上述過程。在圖書館資料建立信息系統后,合作的圖書館充分共享信息,并及時通過內部網絡進行交流,減少信息失真,縮短交流距離,實現同步更新,信息化館際互借。
2.借、閱、檢、參一體化的業務流程重組。圖書館資料業務重組,是指將業務重組原理運用到圖書館四。借鑒現代大超市“一站式”方便顧客的理念,圖書館打破以往借閱分家、圖書報刊分離、檢索流通分立狀況,將不同載體類型文獻匯于一室,打破原有的以業務功能、作業程序或服務對象作為劃分部門的依據,將不同部門的職能簡約化,改變過去部門獨立、溝通少,出現部門之間互相推諉。割裂業務流程的連續性、完整性的狀況。例如把傳統的文資料編部門和數字信息開發部門整合為信息服務中心。對原來的業務人員進行重新配置。重組后的機構有利于業務的開展,也有利于館員才智的發揮。更有利于組織結構扁平化。金字塔式的直線職能結構轉變為矩陣式結構。組織行為靈活敏捷,進一步加強圖書館與讀者的溝通,建立雙向互動的業務流程。
3.在知識管理的環境下,過去的驗收、采購、編目、書刊典藏、流通、咨詢業務流程重組、整合,形成一條新的業務循環:知識創作、知識選擇、知識組織、知識存儲、知識傳播、知識檢索、知識利用。特別是傳統的文本信息檢索向高精度檢索、文本挖掘發展。總的說來,依然停留在比較宏觀的層面上,而要提高知識資源的集成服務能力,勢必向縱、深、精度上延伸和拓展。
4.促進服務實施精細化,是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服務就是這樣—個系統.它的每個環節都相互作用、相互依賴、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閉。用戶對服務的任何一個項目不滿意。都會對整個服務質量進行否定。同樣質量的產品。可以因服務而增值也可以因服務而減值。用心服務,拓展服務的張力,推動圖書館精細化管理。就是要對細節關注。將服務做到細致、認真、細心,扎扎實實地為用戶提供滿意服務。
5.規范管理制度,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方法,為了確保這一方法有效運作,需要建立規范化、流程化的管理制度框架。建立責任制度:結合自身現狀,按照“精、準、細、嚴”的思路,細分工作目標、工作標準、工作任務、工作流程。建立工作運行制度,根據工作職責和目標要求,制定各項業務和服務工作實施的具體細則、流程規范,量化工作考核標準,形成程序化文件,運用程序化和數據化手段,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有機協調。
此外,還要強化執行力度,有效監督檢查精細化管理的落實。建立激勵制度:科學有效的激勵制度應是一套工作數量與質量考核相結合,能體現工作績效水平差異,客觀反映工作業績,有力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每項業務和工作真正落實到位,推動業務建設和服務工作的有效運行。
結語
圖書館精細化管理是現代化的圖書館資料精細化管理模式,是現代圖書館取得競爭優勢,面對其他信息獲取來源的威脅的有力武器。現代圖書館要把握好圖書館資料精細化管理的先機,積極分析自身特點,落實精細化管理,讓圖書館管理進入現代化管理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趙多方.探索精細化管理之路一 長春圖書館實施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和實踐[J].現代情報, 2009(9):127—129.
[2] 唐安順 湯清波 圖書館精細化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醫學信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