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英
[摘 要] 從目前小學教學來看,語文教育占了非常大的比重,其他學科學習在某種程度上都與語文有著密切的關聯。小學語文價值取向培養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注重價值觀的滲透教育,突破教學瓶頸,以時代發展特色為根據,開辟教學新方向,提升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價值取向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價值取向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指引教學方向,同時有利于明確教學目標,使得課程教學針對性更強。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性格特點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量來發揮正確的價值,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實際上蘊含著非常豐富的人文內容,影響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啟蒙的重要階段,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強化價值取向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科技信息的日漸發展促使小學教學呈現出顛覆性的變化,學生接觸信息渠道不斷拓寬,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選取更加具有價值的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理念。
一、以教學內容為根據
教師需要認識到語文課本并不只是教學藍本,同時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選取更加適合的素材,實現教學方向的明確化,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明白道理,發現課本中所蘊含的價值規律,提升課堂教學針對性。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表面看起來非常簡單,實際上蘊含著非常多的故事和道理,學生需要深刻領會。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發掘實際內容,了解語文教學文本的價值取向,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安排教學節奏,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語文課文《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先自己對文章內容進行了深度、細致的推敲,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之后才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思考,產生獨立的思維體系和相應的價值觀念體系。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對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比較,每座房子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有的學生認為外形美麗、外表顏色鮮艷的房子最好看,而有的學生認為房子造型獨特、有設計個性的房子最漂亮。其實在文章的表述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去思考自己的家,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家才是最美麗的。自己家的房子自然也是最溫暖、最美麗的,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可以避免學生們產生金錢方面的攀比觀念和虛榮價值觀,讓其更加注重對家的熱愛,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以學生發展需求為根據
在進行小學語文價值研究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發展需求來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人生觀念。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同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認知能力,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引導以及啟發,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收獲更多。小學生在思維意識等方面還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語文課堂的獨特教學特征,幫助學生們創設良好的價值觀念培養環境。小學生往往對生活常識缺乏了解,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模式的推進以及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化。小學語文教師切記不可將學生們捆縛于傳統語文課堂中,要積極尋找多元化、生活化教學資源,彌補傳統語文教材知識點固化的缺陷,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從而實現思維的擴散與生活價值取向的逐步確立,在綜合素質發展教育模式下不斷收獲學習的碩果。
例如,在《坐井觀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思想特點,了解到學生對社會認知較為膚淺,并沒有形成明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有意義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樸實、感人的故事,體味課文語言,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教師可以通過課文教學體味到視域拓展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再如,在課文《菜園里》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前進行了精準的教學定位,小學生每天都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課堂上,而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總是生疏感極強,比如菜園這一生活化極強的環境,我發現學生們在課堂上對其表現出強烈的陌生感,尤其是對菜園中的各種植物、蔬菜等毫無了解,嚴重阻礙了課堂的連貫性教學。因此,我緊抓素質教育模式和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本質,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不斷樹立寬闊、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念,幫助其融入社會與生活,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利用PPT向小學生們展示了農民伯伯在菜園里所種植的綠色蔬菜、水果與植物等等,并一一進行了細致的講解,適當地通過課堂提問等形式引導學生們多利用課余時間接觸像菜園這樣的生活化環境,增強其生活價值觀念,以避免學生們對生活知識的缺乏,不斷完善其價值體系。
三、以時代發展特色為根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來進行價值取向方面的發掘,選擇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價值取向,使得價值取向與實際教學內容相契合。實際上,語文課程教學與現實生活存在著非常大的關聯,通過現實生活與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成長發展。學生需要具備健全的人格,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展,教師需要借助課堂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滲透。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發展特點,深入發掘語文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價值取向,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今,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在不斷完善、改革的過程之中,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思想發展方向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教學標準。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全球化進程不斷深化,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思想發展動態,充分結合課文所講述的教學內容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幫助其對客觀事物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學生們的思想價值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例如,在《城市的孩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關聯。從目前社會發展來看,人們更加注重誠信意識,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深入發掘社會發展的人文內涵,充分體現教育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引導與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我還教導學生們不要在學生團體之間搞階級區分,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都是學生,在國家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切不可對農村學生抱有歧視的價值觀念,要發展同學友好的情誼關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時刻保持向善、向上的精神價值觀念。
再如,在課文《假如》的教學過程中,我根據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教學價值取向研究,教導學生們要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一定要在心中確立自己的奮斗目標與夢想,并且要為了夢想去不斷努力,切不可荒廢自己的大好青春時光,以免日后心生悔意使得在心中產生“假如”的思想。我在課堂上積極為學生們創設了主題為“假如”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針對此主題進行心靈對話,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其明白生活中不是處處有假如,處處靠假如,而是一定要靠自己踏踏實實的努力奮斗,才能夠達成自己心中的夢想。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們在樹立夢想的同時,要適當通過“假如”思想樹立目標,比如“假如我當上科學家,就能夠幫助國家發展壯大了”,在此過程中便樹立了當科學家的目標,從而在時代發展特色價值取向上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同時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實際需求、教材內容等方面,明確價值取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實現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深化課程教學的實際意義。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價值取向培養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語文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價值取向,利用正確的價值引導學生,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鄭煥.小學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研究——基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個案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68-69.
[2]施怡.小學語文教學價值取向分析[J].科教文匯,2013,(10):167-168.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