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安
摘 要:從女性觀的視角品讀《紅樓夢》,發現這部古典文學小說堪稱是一部女性的贊歌。小說中不僅為我們呈現了眾多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每一位女性身上都散發著空前、獨特、超越時代的精神,帶領我們走進一個“女清男濁”的世界。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梢哉f,《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尊重女權、尊重女性的鴻篇巨制。本文深入分析了《紅樓夢》中所體現的女性觀,并探討了《紅樓夢》中女性觀的成因及啟示,為未來的文學創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紅樓夢》;明清時期;女性觀
0 引言
《紅樓夢》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女人戲,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女清男濁”、“女子勝男”、“才女有德”的思想。這部小說中的每一位女性都是一道旖旎的風光,美不勝收。一個個獨特的女性共同唱響了一首“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千古悲歌!為何《紅樓夢》的女性有才、有德、有美,最后卻都不得善終。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
1 《紅樓夢》女性觀的獨具一格
《紅樓夢》中的女兒們兼具“才德美”,不僅容貌美,心靈也特別美,而且由內到外都美得很有個性。拿林黛玉來說,“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的含情目”讓從小在女兒群里長大的賈寶玉都看失了神。不僅如此,林黛玉還有絕世的才情和詩人氣質。就連《紅樓夢》中的丫鬟們一個個也是臻于妙境,晴雯傲氣、小紅乖巧、鴛鴦靈巧。就像賈寶玉說得那樣“我見了女兒就感到清爽,見了男人就感到濁臭逼人”。《紅樓夢》中的女兒們都是“水做得骨肉”,鐘靈毓秀,文韜武略、詩情才氣、治家才干樣樣不輸男人。反觀《紅樓夢》中的男人,一派庸碌無能的景象。
《紅樓夢》中體現的最獨特的女性觀是女性對獨立與自由的追求,對封建落后制度的堅決反抗。林黛玉被賈母設計調包后,郁郁而終;鴛鴦寧死不給賈赦做妾;晴雯被扣上“狐貍精”的罵名,寧死不肯低頭;司棋與表哥相戀,敢作敢當。
作者通過對女性形象的高度贊美,表達了對女性社會地位的肯定,傳達出一種“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的觀點。
2 《紅樓夢》中體現的明清時期女性觀
2.1 《紅樓夢》進一步肯定了女性對自我本質、自我價值的追求
《紅樓夢》的女性形象并非十全十美,但她們對自我本質、自我價值的追求,甚至令男人望塵莫及。才情和詩人氣質是林黛玉自我價值的體現。林黛玉從不掩飾自己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在大觀園日常作詩活動中,林黛玉總是占據翹楚位置。元春省親回家時,黛玉不僅大展奇才,還主動幫助寶玉作詩。她所作的《葬花吟》就是自我本質、自我價值的真實寫作。探春不似黛玉這般“弱不禁風”,她是一位女中丈夫,有著見識非凡,時刻想著出去見一番世面。面對賈府日益衰敗的局面,她決心改革,力挽狂瀾。連王熙鳳都夸贊她“更厲害一層了”。晴雯雖是個地位卑賤的丫頭,卻從不認為“誰又比誰高貴些”。抄檢大觀園時,晴雯是唯一一個敢于反抗的丫頭。這說明她對人格平等的大膽追求?!都t樓夢》中的每一位女性都有著明確的自我追求,為了追求自我本質、自我價值,敢于和封建制度、封建權威作斗爭。
2.2 《紅樓夢》對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
封建社會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都t樓夢》的女性雖然才情不輸于男性,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情。但是,在才與德之間,她們的思想天平仍傾向于德。這說明在封建社會女性“三從四德”的道德標準束縛下,女性是根本不可能完全覺醒的。一方面,她們想要追求獨立、自由;另一方面,社會也沒有具備讓女性獨立的環境,她們找不到與封建社會及制度作斗爭的出路。這就是《紅樓夢》中女性所處的生存困境。曹雪芹通過描寫女性對傳統道德標準的維護和社會對女性覺醒意識的扼殺揭示了《紅樓夢》中女性的生存困境。
《紅樓夢》中的女性雖然個性鮮明,又頗有才情,但并沒有背離傳統的道德標準。這體現在她們對傳統婦德的自覺維護上。寶釵是自覺回歸傳統婦德的代表。若論才情,她雖比不上黛玉,卻也是佼佼者。但她卻拒絕加入詩社,認為作詩這些活動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她還經常告誡寶玉要走仕途經濟之路。湘云性情豪爽,對女性的才情也比較寬容,卻也奉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這反映出了《紅樓夢》中女性對傳統道德標準的自覺維護。黛玉從不說這些“混賬話”,她對男權社會中的男女社會分工和角色定位十分不屑。這點從她對“紅拂”這位女丈夫的追捧可以看出來。但是,對于封建婦德,黛玉一直保持游離態度,她自己從不做女工,也不反對別的女性做女工。這是由于她從小所處的寬松的成長環境造成的。
黛玉雖然有著初步的女性覺醒意識。但整個封建社會對黛玉的這種意識根本不認可,甚至極力扼殺。賈府里那些姨太太、婆子也都經歷過天真爛漫的時代,最終也變得和男人一樣污濁不堪,因為她們的思想已經被男權社會同化和改造。黛玉的叛逆性是《紅樓夢》中女兒之最,卻也會在寶釵“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教下感到羞愧。上至賈母,下至丫鬟、婆子也都認為寶釵比黛玉更適合做寶二奶奶。換個角度說,黛玉最終沒能和寶玉走到一起,實際上是整個社會對女性覺醒意識扼殺的結果。
2.3 《紅樓夢》對建設和諧兩性文化的思考
《紅樓夢》中提到了“意淫觀”,這實際上是曹雪芹對兩性文化以及兩性關系的一種美好愿望。從《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中可以看出,“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表達出一種和諧的兩性觀,即兩性之間是基于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建立起來的一種“良友”關系,沒有任何功利性的成分。賈寶玉最后出家的結局告訴我們在傳統的封建社會,這樣和諧的兩性文化只是曹雪芹的一個夢,終將化成泡影。但是,曹雪芹對建設和諧兩性文化的思考給后世的啟示是值得肯定的。
3 《紅樓夢》女性觀的社會成因
《紅樓夢》中的女兒們最終都以悲劇收場是時代使然、社會使然、命運使然。曹雪芹巧妙地將《紅樓夢》中女性的悲劇性命運與整個大的社會背景、社會環境聯系起來,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制度對自由、婚姻的破壞以及對女性覺醒意識的扼殺。曹雪芹通過釵黛悲劇全面地揭示了愛情、婚姻與整個社會的聯系。在封建社會,愛情和婚姻不僅是男女兩個人的事,而且關乎兩個家庭的利益。在這個利益關系中,女性受到壓迫欺辱的不平等待遇。無論是像黛玉一樣大膽追求女性覺醒意識,還是像寶釵一樣自覺壓制自身的女性覺醒意識,結果都是以悲劇收場。這說明當時的社會背景及環境是根本不允許女性覺醒意識萌芽和發展的。
4 結語
本文通過《紅樓夢》中的女性命運的探索,可以窺視到整個明清時期女性所處的生存境遇。雖然小說以女性群體的悲劇性毀滅結尾。但筆者認為這樣徹底的毀滅更能激發更多女性覺醒的意識,引導女性思考:應該如何生存?單從《紅樓夢》本身而言,《紅樓夢》中女兒們“清”就“清”在女性意識的覺醒上,對自我本質、自我價值的追求上。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76-77,51,1101,1055.
[2] 楊雋.談《紅樓夢》的女性觀[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
[3] 薛海燕.《紅樓夢》女性觀與明清女性文化[J].紅樓夢學刊,2000(2).
[4] 吳新雷.紅樓夢與曹雪芹江南家世[J].明清小說研究,2006(4).
[5] 劉夢溪.紅樓夢與百年中國[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