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麗
摘 要: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起了工業革命,用機器大規模生產替代傳統手工藝制作,催化生產效率的提升,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令人痛心的是,這一過程中,傳統手工文化的流失。
關鍵詞:手工盤扣;機械紐扣;生活方式;啟示
“全球化現象不僅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也同時具有某種微妙的破壞作用……這種破壞作用正在對創造了過去偉大文明的文化資源起著消耗和磨燭的作用。”
——PaulRicoeur
手工藝人手工盤制紐扣,經反復細心打磨,造型近乎完美。蓓蕾盤扣、纏絲盤扣、鏤花盤扣、更有蝴蝶盤扣,恰如一只只欲飛未飛的蝴蝶,綴在不同款式的服裝上,呈現出不同的衣飾語言。張愛玲時代的溫婉與典雅,90年代女性的浪漫與嬌倩,于端莊中見美感,古雅中見清純。大機械生產時代,紐扣產品千器一面,少了份靈動,冰冷更不具美感,藝術感粗糙。
1 手工盤扣與機械紐扣
盤扣,也稱盤紐,中國傳統服裝中重要的配飾之一,一般采用制作衣服剩余面料,將各種布料縫成細條,盤結成各種各樣形狀的花式扣子,故俗稱布扣。純手工制作的盤扣通常是一對,一公一母,公的一端為結,母的一端為環。把結系進環中,就起到了固定服裝的作用。每一粒盤扣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制作,亦可用作裝飾。因題材不同,不同的盤扣賦予了不同的生活氣息和吉祥寓意。盤扣造型優美,做工精巧,猶如惟妙惟肖的工藝品。
縱觀歷史,盤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經歷了中國古代繩、結、帶、扣長期多樣地演變,在清代的后期,盤扣的出現和發展,從美學上來說是中國紐扣發展史上的巔峰。它是中國所特有的紐扣,是中國紐扣的象征。盤扣雖為服裝上的小配飾,卻蘊含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是祖先智慧的結晶。
在國外,18世紀初,英、法、德等國相繼開辦紐扣加工廠。19世紀初,一種新型的經過染色之后的紐扣逐漸流行起來,與此同時,大機器生產的布包紐扣幾乎取代手工制作的布包紐扣。在國內,隨著辛亥革命的到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服飾偏向西化,向著自由、多元的方向發展。紐扣作為衣服上的小配飾而引進中國,紐扣也在這一時期大放光彩,在造型、材質、紋樣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中國,現在人們衣服上的機械紐扣,從功能上來說是盤扣的延伸。
這里,關于機械紐扣定義,更多指的是用機器制作的扣子,用扣眼把衣服等扣合起來的機械小形球狀物或片狀物,主要是為了區別與手工制作的紐扣。自辛亥革命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紐扣加工廠在中國建立,機器制作產品的高效率,使得機械紐扣以千器一面、冰冷的面貌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 手工盤扣與機械紐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手工盤扣和機械紐扣,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產品,都是把衣服兩片連接起來,固定衣襟,使人遮羞蔽體或嚴密保溫,呈現穿戴儀表整齊的效果,起到實用和裝飾美化功能的作用。
手工盤扣有其特殊的制作工藝,從準備盤扣的制作工具到袢條的制作,再到扣結的盤制以及盤扣固定,每一步都要經過復雜的工序,手藝人的耐心程度才能完成。這一系列的手工制作過程中,融入了手工藝人的情感。從面料顏色的選擇,材質的確認,再到造型的研究,每一個盤扣都是手工藝人的精心之作,經過反復地打磨,造型接近完美。制作過程中運用細膩的手工扦邊,用心制作完成扣結和盤花,表現出手藝人精益求精的精神,精巧的盤扣中蘊含著手工藝人的耐心、專注、堅持、嚴謹。
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生活步伐的加快,人們對快時尚生活的追求,機器制作產品的高效率,使得機械紐扣快速適應人們的生活,滿足生活的需要。然而工廠生產出來的機械紐扣千器一面,產品粗糙,冰冷而沒有情感,更不具備美感,因而,紐扣少了個性,也缺少了趣味和靈性。很多擺脫物質生活和熱愛生活的人,對精神世界的生活就會有所需要,為機器化大生產的審美而感到疲勞,感到憂心,對生活缺乏精神的寄托與樂趣。
3 手工盤扣與機械紐扣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
手工盤扣和機械紐扣在現代產品設計的各個領域應用十分廣泛,主要運用在服裝設計和產品設計中。
如今,紐扣在服裝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被強調,紐扣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和引領時尚,巧妙地運用展示其魅力。將紐扣與產品結合設計,創造新的視覺形象。
近幾年,盤扣作為中國傳統的服飾點綴手段又風靡全球,豐富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它不僅適用于傳統類的旗袍類服裝、中式婚禮服、中式服飾等,也被許多服裝設計師廣泛用于現代各類時裝作為裝飾,并將其推向了國際化大舞臺。作為一個小小的手工制品,在服裝上既有實用功能又有裝飾功能。同時可用盤制而成的扣結或盤花制作手鏈、項鏈、發飾、佩戴品等裝飾產品。將盤扣元素符號進行轉換,和現代產品結合設計,以中國元素為靈感創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熱愛生活、對生活有追求的人,可以體驗手工制品帶來的樂趣。盤扣不僅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滿足人們的文化共鳴。
機械制作的紐扣,通過制作的模子,不斷的復制進行生產制作。由于高效率、低成本、廉價、大批量等特性,快速應用于人們的生活中,在人們的生活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因其生產的普遍性、大批量性等特征,機械紐扣和服裝都不值得被收藏和保存,故而,得不到人們的珍惜和重視。很多服裝,都是用完就扔的心態。沒有個性的審美,對生活、對美的追求便單一、乏味。除了主要應用在服裝上,也應用在產品設計上,進行裝飾。
4 結論:手工盤扣與機械紐扣對生活方式的啟示
紐扣作為服裝中的點睛之筆,手工盤扣和機械紐扣因制作工具、制作方式不同,呈現出來的作品帶給人們的心理感受也不一樣,以自己的方式間接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盤扣手工藝的自身魅力及其悠久的傳統文化背景,相對于冰冷的機械紐扣而言,不管是對現代的服裝還是產品,均體現出了不同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啟示。
啟示一:手工盤扣有利于高品質的生活。21世紀的人們,伴隨著對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高品質生活意識的覺醒,感受著人情化的冷漠、疏遠,人們生活的理念由物質消費轉向精神消費。人類的物質與精神追求由共性轉為個性。人們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鮮明,批量化的大生產似乎已經不能再滿足人們的生活,不再那么的受到人們的歡迎。越來越多的時尚人士、對生活有熱愛、有品質的人,開始注重個性化,為舊日重復單調的審美而感到疲勞,手工制作為人們的審美帶來了新的理念,手工盤扣為個性化定制提供了很好的渠道,為高品質的生活提供了條件。
啟示二:手工盤扣有利于環保、舒適的生活。工業文明的負面影響,機器生產過程中對資源的過度消耗,污染環境,對生態造成危害。手工制作的產品可以很好地解決對環境的破壞,為生活提供安全、舒適和環保的條件。
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手工盤扣和機械紐扣在社會中分別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盤扣作為中國特有的扣子,盤扣的技藝更是機器永遠無法替代的人工之巧。中國的手工文化,將會在當今社會中起到積極而又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柳宗悅.工藝之道[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 姜露露.中華盤扣的藝術特色及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D].曲阜師范大學,2005.
[3] 袁博.傳統盤扣的藝術魅力及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與發展[D].天津美術學院,2015.
[4] 蔣玲玲.中國傳統紐扣造型藝術探析[D].北京化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