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生 孟玲玲 孫熠
摘 要:赫哲族在悠久的歷史文明發展中,創造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生態文明和文化藝術,豐富了我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形式,也使得三江文明藝術具有了更加獨特的面貌。赫哲族風俗畫毫無疑問是赫哲族重要的藝術形式,深入研究其文化內涵和藝術特色,探討其歷史傳承與當代發展問題是重要的民族藝術課題,有益于保護小民族文化,發揚民族特色藝術,促進民族文化交流。
關鍵詞:赫哲族;風俗畫;傳承
有文字記載的赫哲族歷史,始于明清時期。由于赫哲族人漁獵為生,魚皮為衣,有犬陪伴的緣故,赫哲族也被稱為“魚皮部”和“使犬部”,新中國成立后,才被統一命名為赫哲族。目前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境內的三江流域,山水縱橫,得天獨厚的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滋養著這個只有4600多人口的古老民族。從古至今,三江流域就是豐饒肥美的天然漁場和逐獵之地。赫哲族以漁獵為食物的主要來源,衣服飾品、生產生活工具多以魚皮為主材,這在北方少數民族中很少見,《皇清職貢圖》卷八載:“男女衣服皆鹿皮、魚皮為之。”
1 赫哲族風俗畫簡介
赫哲族風俗畫是赫哲族藝術傳承的一種最生動的載體,風俗畫有古老的歷史,黑龍江畔的阿梁村至今還保存著赫哲族的巖石畫,畫面上有火光、蛇形圖案等,多是反映原始宗教以及原始狩獵場景的作品,其中的圖騰、人物、奔馬、鳥獸等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在現代,風俗畫的外延更是非常廣泛,包括刺繡、剪紙、根藝、生活畫、魚皮畫等。
1.1 赫哲族風俗畫的題材
漁獵是赫哲族人長期的、重要的生活來源,所以其服飾和生活用具都用魚皮、獸皮和樺樹皮來制作,風俗畫的創作也取材于此,題材也主要圍繞日常生活。赫哲族的獨特的生活方式,為民間藝術家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狩獵場景、穿戴著魚皮服飾的族人,叉魚的姿勢、魚皮衣服的制作、婚禮習俗和喪葬禮節等,民間藝術家從這些日常生活中獲得鮮活的現場感受,用鉛筆信手涂畫,施以淡彩,造型樸直,布局隨意。這種追求本真的藝術形式,往往具有不容忽視的直擊心靈的力量。
1.2 赫哲族風俗畫的特色
赫哲族風俗畫的風格,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兼具民族間的融合。赫哲人根據自身對自然萬物的理解,創造了很多獨特的紋飾。這些紋飾,體現了民族生產、生活的特色,也體現了赫哲人旺盛的創造力和頑強的民族精神。
(1)赫哲族風俗畫的格調質樸古拙。赫哲族人創作風俗畫,沒有題材和內容的限制,多是對自然生產環境和生活情景的記錄,呈現出率性而為的質樸風貌,風光旖旎的風景畫、活潑自由的人物畫、體現精神崇拜的圖騰畫,都呈現出自然、古樸的特色。
(2)赫哲族風俗畫體現出民族融合性。赫哲族民間藝術家,在長期的創作過程中,既飽含對本民族傳統藝術的深情,創作出具有濃郁本民族特色的風俗畫,由于其漁獵民族的生活方式,又深受漢文化、俄羅斯那乃族等民族的造型藝術的影響,呈現了多元多樣的藝術特征。
(3)赫哲族風俗畫簡約的造型手法。赫哲族風俗畫大多選用剪影的表達方式,并利用簡約而概括的線描方法,很多形象的創作都顯示了畫家的隨意性,不拘泥于固定成法,不拘囿于細節的刻畫,能夠抓住形象的最突出特征加以描畫,尤其是狩獵場面,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現場感。線條粗獷有力,色彩明快奔放、形象生動、傳神。
(4)赫哲族風俗畫圖案表現的豐富性。赫哲族風俗畫的圖案紋樣特別豐富,他們在大自然和勞動生活中汲取靈感,創作了很多紋飾,如云紋、螺旋紋、渦形紋、菱形紋、各種鳥獸花草、蟲魚的變形圖案等,縱觀赫哲族的風俗畫,螺旋形的圖案應用范圍最廣,風俗畫中,衣襟和胸巾的修飾紋樣多以螺旋紋為主。螺旋紋既有抽象的形式,又被賦予某種神秘的力量。老年人常用素樸的圖案,而年輕人和孩子則表現得五彩斑斕、生動活潑,這些裝飾圖案造型稚拙、生動。體現了赫哲人將具象生活進行理想化轉換的能力。還有一些風俗畫希望通過圖騰的運用,給親朋帶來吉祥幸福,赫哲族推崇的吉祥鳥獸有鹿、鷹、燕子和天鵝等。鹿是最常見的動物,在族人眼中是長壽的象征;鷹代表了人對自由和天空的向往,所以鷹對于赫哲族人而言是保護自由的神靈。在風俗畫中,這些動物的變形圖騰紋樣經常出現。植物中,表達最多的是樹的形象,樹干的靜止矗立、樹枝的卷曲延伸,或者將樹葉幻化成云紋和螺旋紋的樣子。這些形象都是源于赫哲族生產、生活中的物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功利色彩,所以風俗畫的圖案,沒有思維的局限。天馬行空的表現形式,展現了赫哲族人不畏艱苦、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2 赫哲族風俗畫功能
2.1 審美功能
赫哲族風俗畫重視材料的自然紋理,如魚皮、鹿皮的花紋,表面凹凸不平,紋理渾然天成,樺樹皮的生長肌理也具有生命的厚重美,經過民間藝術家的加工,表現了水濱民族的漁獵生活特色。用這些材料創作的風俗畫,風格天真古樸,粗獷豪美,具有不可取代的審美價值。
2.2 記錄、教育功能
赫哲族的風俗繪畫,真實記錄了本族人戰勝自然、不斷發展的歷史。便于我們對該民族的生活風貌,包括宗教信仰、節慶習俗、婚喪嫁娶等進行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為我們研究赫哲族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資料。
3 赫哲族風俗畫傳承與發展問題
3.1 赫哲族風俗畫傳承與發展的意義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赫哲族風俗畫既具有審美價值,又具有歷史人文價值,風俗畫記錄了赫哲族的歷史與文化,被稱為赫哲族的“百科全書、英雄史詩”。在當代,各民族文化面貌逐漸趨同于漢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護弱小民族的傳統文化,正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3.2 赫哲族風俗畫人才后繼無人
赫哲族風俗畫家年紀普遍偏大,年輕人面對民族間的大融合與新的發展機遇,已經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失去了探究的動力。
3.3 本民族人口少,缺乏優秀的繪畫人才
由于人口日漸稀少,掌握赫哲族語言、風俗畫技巧的民間藝術家逐漸老去,且文化水平低,難以教授出優秀的繼任者。
3.4 風俗畫創作難度大不宜出成績
以魚皮畫為例,制作工藝主要分為粘貼和鏤刻。粘貼工藝相對簡單,初稿完成后,選擇適合的魚皮材料進行剪貼即可。而鏤刻工藝就相對復雜,選擇合適大小、契合顏色的魚皮需要多年的經驗。鏤刻還有陰刻和陽刻之分,這種方法難度很大,技術工藝不易掌握,而且作品的制作時間過長,極易失傳。
3.5 赫哲族風俗畫的創作,與赫哲民族風俗密不可分
漢族等其他民族的畫家不了解赫哲族風俗無法進行創作。不了解本民族風俗的風俗畫創作,無所依托,就缺少了獨特的民族藝術生命力。
3.6 赫哲族風俗畫家的繪畫水平有限,其作品不利于交流及廣泛傳播
赫哲族風俗畫的作者多為文化水平不高且沒受過正規繪畫專業訓練的業余繪畫工作者
4 赫哲族風俗畫傳承與發展問題對策
4.1 正確認識赫哲族風俗畫對赫哲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作用
風俗畫代表了赫哲族文化的發展歷程,利于民族的繁衍生息,更利于發展民族文化。目前,從國家層面上,已經對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點保護。 200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的條例,確定了16字的指導方針,提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赫哲族的魚皮畫、樺樹皮畫榮升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2 積極培養赫哲族風俗畫創作隊伍,不只局限于本民族人才
(1)組織選拔既了解赫哲風俗又有繪畫天賦的赫哲族人和其他民族人才從事赫哲族風俗畫創作。既要組織赫哲本族畫家進行創作,又要鼓勵其他民族畫家參與到風俗畫的創作隊伍中去,在精神、物質兩方面支持鼓勵非本民族繪畫工作者深入赫哲族生活,了解體驗赫哲族風俗,進行赫哲族風俗畫創作。
可喜的是,很多赫哲族民間藝術家的后人,回歸本族的風俗畫創作,漢族青年也積極踴躍地融入赫哲族風俗畫的創作中,如漢族青年趙書偉在幾年前跟隨赫哲族民間藝術家學習,掌握了魚皮的熟制技藝,創作了大量的風俗畫作品,題材有漁獵場景,林木、花鳥。其作品廣銷中外,為赫哲族的藝術走向世界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的民間藝人付占祥將樺樹皮技藝發揚光大,成為了赫哲鄉的一張特殊名片。
(2)放寬報考條件定向招收熟悉赫哲族風俗的美術考生進入高校學習。高校是培養藝術人才的搖籃,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優勢,為赫哲族風俗畫創作培養本民族的后備人才。
第一,對有志研習赫哲族藝術的考生適當放寬報考條件。第二,鼓勵本民族畢業生回鄉任教或從事藝術創作。第三,高校繪畫專業要積極接納赫哲族民間藝術家進修深造,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第四,選擇赫哲族區域內高校的優秀繪畫專業學生,進行赫哲族風俗研究及赫哲族風俗畫創作,如果有條件,建議深入到赫哲族的生活中去,感受淳樸的民風、感受藝術氛圍,便于形成一只素質較高、構成多元的赫哲族風俗畫人才隊伍。
(3)擴大赫哲族風俗畫的中外影響力。第一,廣泛進行繪畫交流促進赫哲族風俗畫發展。目前缺失全國性的赫哲族風俗畫展,應定期舉辦畫展,鼓勵畫家多創作,拿出更好的作品進行交流,以利提高。第二,借著民族旅游業的發展東風,以推介赫哲族旅游名片的形式,擴大赫哲族風俗畫的中外影響力,讓更多的中外人士認識赫哲族風俗畫,并達到喜聞樂見的程度。
總之,赫哲族風俗畫是赫哲族藝術的一張名片,我們要充分保護好這張名片,但是赫哲族風俗畫的傳承與發展對策是個重大的、長期的課題,要將赫哲族藝術發揚光大,需要社會各方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孫運來.黑龍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藝術[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154-166.
[2] 黃任遠.赫哲族的原始信仰[J].民俗研究,1989(2):47.
[3] 張敏杰.赫哲族魚皮服飾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8(4).
[4] 吉林通志(卷二十七)[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5] 董萬侖.黑龍江流域巖畫碑刻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王相生,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孟玲玲,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講師。
孫熠,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