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盛
摘 要:“四神”又稱為“四靈”,實際上是指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從西漢末期逐漸走向民間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是青銅藝術中的瑰寶。本文通過從四神鏡的由來開始探究四神銅鏡中四神與銅鏡之間微妙的關系。
關鍵詞:四神鏡;四靈;四神;探究
四神鏡又稱為四靈鏡,又或者名為四解鏡,銅鏡中的四神代表著中國傳統中四個方位,之所以在銅鏡中出現這些裝飾有著一定的說法與淵源,本篇文章結合四神的起源,通過搜集一些目前發表或者館藏的銅鏡圖像資料,分析銅鏡的類型,從而以銅鏡與道教的聯系入手,對四神銅鏡中四神和銅鏡的關系進行分析與探討。舉例從四神規矩鏡和四神禽獸鏡兩種不同類型的四神鏡進行探討。
0 緒論
第一,國內研究現狀。在大量閱讀相關文獻與文章中發現既有寫關于古代四神或者稱為四靈的源流,又有寫研究四神銅鏡的一些文章,但是在介于四神和四神鏡兩者之間的淵源的探究這是一個缺陷。倪潤安[1]的《論兩漢四靈的源流》是討論兩漢四靈源流的問題,探究其形成的過程和原因并歸納四靈演變的特點的文章。婁建紅[2]的《漢四神銅鏡探微》是結合以往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通過搜集資料,對漢代四神銅鏡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和研究對各形式的流行時間和地區傳布進行初步的探討。在這些文章中,不是對四神進行探究就是對四神鏡的研究,而缺失從他們之間的關系入手的研究,本文從東漢道教的傳入為背景,結合四神的源流為參考,同時根據西漢后期銅鏡裝飾題材的變化作為切入點,來探討四神鏡中四神和銅鏡之前微妙的聯系。
第二,四神的起源。根據現有的考古材料來看,大概四神起源于六七千年前,在前人考古中的不斷發現中從文物的圖案、紋飾發現了四神的起源,到秦始皇焚書坑儒許多觀念隨之松散癱瘓。根據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西漢早起龍、虎、風都較快的恢復起來。
在中國北方,河北滿城竇綰墓出土的一銅熏爐,爐蓋上塑青龍,白虎,朱雀和駱駝。在東方,長沙馬王堆一號墓“T”字形帛畫上繪有大蛇、銜草龜、對龍、朱鳥、對虎;墓內還對稱畫出兩青龍,左邊白虎、麒麟,右邊龍繞朱雀、神怪。四神就是這么一路走來。在《淮南子·天文訓》①有了四者分別配屬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的做法。由此四靈也就是四神就是這樣來的。
第三,銅鏡發展以及四神鏡的形成。銅鏡的大量出現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根據考古文獻、文物的記載,在戰國時期,湖南地區是鑄鏡的中心,經過發展在戰國中晚期,銅鏡達到了異彩紛呈的高度。到了西漢早期,銅鏡的發展繼續根據戰國時期的遺風。漢武帝之后才真正出現了“漢式鏡”。“漢式鏡”的鏡面開始逐漸的增大,鏡胎逐漸加厚,給人以古樸敦實的美感。隨著漢代制鏡業的不斷發展到漢代中期,漢代后期,鏡子最大的變化就在于裝飾,漢代道教的傳入,以及秦朝焚書坑儒過后,人們又開始尋之前流傳的四靈的說法,隨之出現了象征周天的“四神鏡”。
1 四神與銅鏡之間的關系
1.1 四神銅鏡的類型
四神銅鏡分三種類型,一種是四神規矩鏡子,第二種是四神禽獸鏡,最后一種是變異四神鏡。規矩鏡顧名思義就是指鏡子還是依照傳統模式的圓形鏡,四神規矩鏡是指在規矩鏡中帶有完整的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副圖像的銅鏡,這種鏡子發現于西漢晚期。第二種四神禽獸鏡,這種鏡子的劃分是根據鏡子中帶座乳釘的個數來進行劃分的,又分為四乳四神銅鏡、五乳四神銅鏡、六乳四神銅鏡、七乳四神銅鏡四種類型。另外一種所謂的變異四神鏡,實際是指在四神鏡中缺失了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的一神,這種鏡子就稱之為變異四神鏡。
1.2 四神鏡與道教的聯系
道教②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而在道教的龐大體系中代表保護道教的四方之神分別為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而四靈是漢族傳說中的四大神獸。古代漢族人民認為四象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與道教本有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天神護衛的說法相聯系,而這四位天神實際上來源于古代的星神崇拜、古人將黃道(太陽和月亮經過的天區)中的恒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后來將二十八宿和四象相結合,形成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說法。其中東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古人將其想象成龍的形象,因位在東方,按陰陽五行五方配五色之說,東方青色,故稱“青龍”。以此有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之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合稱“四象”,又稱四方四神。
正是因為道教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后,四靈同時象征著東南西北的四個方位,這又與我國民間流傳的風水學有著許許多多的聯系,正是這些因素,正是應為道教的發展導致在西漢晚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銅鏡——四神鏡。
1.3 四神規矩鏡與道教的聯系
四神又稱四象,即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這是漢族人民所喜愛的吉祥物。這四組動物,也是古代漢族神話中的四方之神靈。在漢族民俗文化中,四神有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由于五行學說盛行,所以四象也被配色成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兩漢時期,四象演化成為道教所信奉的神靈,故而四象也隨即被稱為四靈。
而在銅鏡中,例如一般規矩鏡,從鏡子的背面布局上來看,鏡子背面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道家的宇宙觀是把天下分為5大部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加中央。而根據圖中四神鏡同樣也發現了在四神鏡背面的中心的圓形紐代表著道教思想中的中央,而在紐的上下左右四邊,即東西北四邊分別代表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種銅鏡就完全根據四神代表的方位進行修飾的,而在銅鏡盛行的兩漢時期,四神是化作為象征道教所信奉的神靈,所以在銅鏡的制作中自然銅鏡的裝飾紋樣的設計就與四神有所聯系。
在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①道家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在這種宇宙觀的思維指導下,在四神規矩鏡背紋的外緣大多鑄有云水紋,這意味著宇宙周而復始沒有窮盡,鏡背中心鈕座外的內凹槽式方框代表著大地;中央屬土,人們只能在大地上生存,鏡鈕是大地的中心,方框至鏡鈕的區域就是大地了。因大地是方的,所以大地有四個方位。在四個方位的外面,分別由四個神靈守護。這四個守護神便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在銅鏡的背面設計中中間正方形邊框每個邊的中心,即內凹槽式方框的每個邊的中心,都有一個向外的“T”形飾。在《山海經·中荒經》云:“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③如果從道教的思維去考慮,四神規矩鏡背面方框外的四個“T”型的裝飾應該是四個銅柱。因為有了四個天柱頂著,才使得四方的人們安居樂業而不用擔心天會塌下來。這些個傳說和根據實物的考察所流傳下來的文獻資料都顯示著銅鏡的設計和四神之間微妙的聯系。
1.4 四神禽獸鏡與道教的聯系
在四神銅鏡中的另外一種類型則是四神禽獸鏡,在上一節內容講到,四神禽獸鏡是根據鏡子中帶座乳釘的個數來進行劃分的,分為四種類型。而不管根據是四乳五乳還是六乳七乳,在銅鏡背面的裝飾設計上都體現了四神的紋樣,從鏡子背后繁瑣的紋樣當中可以看出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中分別有四種動物的紋樣,分別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所謂的四乳則是鏡子中背面的四個球形紋樣,當把這面銅鏡背面所涉及的紋飾紋路當做是大地的話,四乳則相當于把大地分成了四個部分,而四神分別代表了四種不同的方位,這也同時印證了受道教文化的影響所造成的對銅鏡紋樣設計與裝飾手法的獨特造型。
文獻中記載“四靈”,《禮記·禮運》④:“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何謂四靈?麟鳳龜龍。”這里面說的四靈就是指四神銅鏡中四種祥瑞的動物。在我們觀察四神禽獸鏡的時候,四靈出現在銅鏡背面的裝飾紋樣當中,在四神禽獸鏡的構圖當中出現與流行,這種裝飾也有著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淵源。四靈有著鎮守四方祛惡除兇避不詳之說。同時在當時環境背景的影響下和道教的傳入融入了廣為流傳的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的說法和神仙不死的思想,由于這些說法流傳比較盛行,人們在生活當中大量隨意地使用四靈,所以使得在四神禽獸鏡中大量使用四靈,這就是四神鏡如此流行的原因。
根據四神銅鏡的圖像資料以及歷史文獻的記錄,結合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了在四神銅鏡中許許多多的四神與銅鏡之間的聯系,不管是從銅鏡的裝飾紋樣方面還是銅鏡的背面布局方面都存在著聯系,他們就像乒乓球和球拍,又如打火機和香煙那樣,彼此之間巧妙的進行聯系著,而且又看不出什么不合適的地方。四神鏡的創造正是結合了當時時代的背景和人們對審美的思考,從而在漢代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四神銅鏡。
2 結語
我們是根據什么是四神,四神的起源,銅鏡的發展過程和四神鏡的形成,并且聯系到四神鏡與道教的關系入手,從而探究了四神銅鏡中四神與銅鏡之間的關系。四神銅鏡是在銅鏡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銅鏡,從銅鏡的裝飾設計與裝飾題材上面入手進行探討,以四神規矩鏡和四神禽獸鏡為例進行分析總結。從而,探討四神銅鏡的中四神與銅鏡的聯系。
注釋:①《淮南子·天文訓》是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其中第八部分介紹了五星,也就是方位。
②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有關道教的由來摘自百度百科。
③《山海經·中荒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
④《禮記·禮運》《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做人的準則。
參考文獻:
[1] 倪潤安.論兩漢四靈的源流[J]. 1999(1):83.
[2] 婁建紅.漢四神銅鏡探微[D].暨南大學,2010.
[3] 楊玉彬.漢四乳四靈禽獸鏡物像觀察[J].專名例釋,2008.
[4] 上海博物館館藏青銅鏡(42號銅鏡)[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