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游戲場所作為居住區(q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兒童在校園之外的一個重要活動空間,是緩解兒童精神壓力,激發(fā)兒童創(chuàng)造力,提高兒童交往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場所。本文從居住區(qū)兒童游戲場所中場地設計的角度出發(fā),闡述了場地設計中位置選擇、面積大小、功能分區(qū)、設計要素幾個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兒童;場地設計;兒童游戲場
1 場地的功能分區(qū)
不同功能的空間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兒童的需求,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兒童的各自需求,又可以使他們的游戲活動互不干擾。宅前綠地中的游戲場地較小,多為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活動,可進行簡單的分區(qū)設計。居住區(qū)中心綠地的兒童游戲場地,規(guī)模一般較大,可按年齡組或按游戲方式進行分區(qū)設計。按年齡組可分為幼兒活動區(qū)、學齡前兒童活動區(qū)和學齡兒童活動區(qū);按游戲方式可分為玩耍區(qū)、游戲器械構成的活動區(qū);另外,供家長照看或休息的場地為休息區(qū)。
1.1 學齡前兒童活動區(qū)(3~6歲)
學齡前的兒童對戶外活動的需求大,是居住區(qū)兒童戶外游戲場所中最主要的使用群體。根據這一時期兒童的特點,游戲場地的設計形式應略加復雜,內容變化應多樣、色彩應豐富。場地中心作為兒童活動的區(qū)域,可設置小塊草坪、沙坑、鋪裝地面及小型游戲器械。玩沙是這個年齡段兒童較為歡迎的,設置時應適當圍合,并有部分遮陰;游戲器械應為簡單的游戲組合,如彈簧類座椅、蹺蹺板、簡單的滑梯和座椅式秋千等。游戲器械的安置要足夠安全牢固,以防兒童或成年人偶爾使用時發(fā)生意外傷害。
1.2 學齡兒童活動區(qū)(7~12歲)
學齡兒童有獨立活動的能力,能進行一定的體力活動,具有初步抽象邏輯思維和自主的行為習慣,不喜歡固定的人為設計空間,通常喜歡去一些沒有什么明確信息指導該做什么的、雜草叢生的地方,有時具有某種危險信號的地方更是具有神秘感。空地一直都最受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喜愛, 因為它能夠提供做事和玩耍的自由。
2 場地的設計要素
2.1 出入口
出入口的設計非常重要,它是兒童了解整個游戲場所的第一步,是形象所在,是兒童進入空間前第一眼見到的東西;因此,兒童游戲場出入口的設計應簡單又明了的表達,并且具有吸引力,可以設置兒童喜愛的元素,如兒童喜愛的卡通雕塑等;兒童游戲空間的出入口應明確這樣的信息:這是給兒童使用的場所,是可以玩以及進行嘗試和發(fā)現(xiàn)的地方。
2.2 地形設計
在居住區(qū)的兒童戶外游戲空間的場地設計中,地形處理既要滿足兒童活動安全的要求,又要有娛樂性。體育運動需要平整的場地,地形也要求平坦、不積水,排水坡度為1%~5%。如果要營造自然效果,最好挖土造坡地、小丘,處理成柔和起伏的緩坡地,坡度為5% ~15%,既利于地面排水,又符合自然美的要求。地形高度的變化可提供許多活動內容,可以讓孩子們在上面打滾、俯沖、滑行、躲藏,而且許多玩具可以從斜坡上滾下來,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的游戲。
2.3 植物
從孩子的眼睛出發(fā),一切事物都是新奇、奇特的,尤其是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植物的莖、葉、花、果實會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在姿態(tài)、色彩、氣味以及聲音方面發(fā)生變化,這一切都會帶給孩子們無窮的樂趣。居住區(qū)兒童游戲場所景觀設計中植物的種植設計應充分利用其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滿足孩子們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在植物配置上,充分考慮了土壤特點,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使在不同季節(jié)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時形成穩(wěn)定,自然的生態(tài)植物群落。在邊界處宜采用喬木和灌木的組合搭配形成一道綠色屏障,使游戲場處在綠色包圍之中,營造良好的私密程度和天然環(huán)境。建筑物邊角綠化可建造花池或是灌木和地被相結合種植,在軟化建筑外立面的同時,讓兒童更便捷的近距離觀賞植物。
在樹種的選擇上,兒童圖畫書中常見植物,應列入首選,比如蒲公英、向日葵、牽牛花。喬木的選擇上,五角楓、紅楓、銀杏、鵝掌楸、水杉、杜英等葉色獨特,這些植物也可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培養(yǎng)他們認識植物,認識自然的興趣;如龍爪槐的樹形很獨特,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兒童游戲空間內不宜種植不利于兒童健康安全的植物,例如:花、葉、果有毒或散發(fā)難聞氣味、有過多飛絮的植物、易招致病蟲害及漿果植物都應避免。
2.4 鋪裝材料
在兒童活動場地,應根據活動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地面鋪裝材料,如:供孩子奔跑、騎車等活動區(qū)域,地面的鋪裝材料可以選擇廣場磚、柏油類的硬質材料,但應注意的是避免使用刨光材料,以防雨雪天氣地面濕滑造成兒童意外傷害。供孩子做游戲、玩玩具的地方,鋪地適宜采用軟塑膠等彈性材料,其鋪地形式以體現(xiàn)童趣的色塊、卡通圖案鋪地為主,鮮明的色彩和各式圖案能為兒童提供視覺刺徽,吸引兒童的注意,渲染兒童活動區(qū)域活潑、明快的氣氛。供兒童放風箏、踢足球等活動的地面,可以結合草坪進行設計,草坪不但可以美化環(huán)境、涵養(yǎng)水源、吸收灰塵、降低地面氣溫,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還讓孩子親近自然提供場所,但草坪設計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由于兒童的游戲特點,兒童游戲草坪宜采用狗牙根、結縷草等耐踩性草種。
2.5 游戲器械
該年齡段的幼兒來說事物刺激吸引他們的注意,而不是對事物的思維。器械運動區(qū)正是提供這種“刺激”的最佳場所。通過設計各種色彩鮮艷,造型奇特的器械,引導兒童去攀爬,滑行或搖蕩等。居住區(qū)兒童游戲場地常設置的器械有以下幾種:第一,滑梯:由扶梯和滑行道組成,多為塑料成品。兒童從扶梯登上后由滑行道滑下。有的滑梯外形做成各種動物形狀。滑行道一般為直線形,也有做成螺旋形的。滑梯高度根據兒童年齡有所區(qū)別,但最高不得超過3米。第二,秋千:秋千是最受兒童歡迎的器械之一,由框架和擺座組成。多為鐵木結構。在設置秋千時應注意地面鋪設安全材料,以防兒童不慎跌落發(fā)生意外。第三,木馬:一般為塑料成品制成的馬或其他動物形象,背部有鞍座,兒童騎上后身體前傾或后仰,木馬便前后擺動,可供較小的兒童使用。第四,攀登架:形狀為一直立扶梯,固定于地面。兒童可攀援而上,翻越過架,再緣梯而下。攀登架也可做成其他各種復雜的架狀結構,兒童可在架間穿越攀登3 場地的面積大小
在國外的許多國家,根據兒童游戲場的性質,有明確規(guī)定游戲場的規(guī)模面積、服務半徑、服務人口等內容。在我國,居住區(qū)兒童游戲場地包含在居住區(qū)內的公共綠地中,具體的面積估算方法是取公共綠地面積的1/3 ~ 1/5;根據目前國家標準確定的居住區(qū)綠化定額指標:組團不少于0.5m2/人,小區(qū)(含組團)不少于1m2/人,居住區(qū)(含小區(qū)
4 場地的位置選擇
居住區(qū)兒童戶外游戲場地位置的選擇應便于兒童就近使用,兒童出入方便。可選擇有部分圍合的位置設置兒童游戲空間,而且要有充足的陽光、良好的通風條件、并有適當?shù)恼陉幍貕K。另外,場地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有適當?shù)膰希苊鈨和幕顒邮艿酵饨缁顒蛹霸肼暤母蓴_。 盡量遠離主要交通道路和道路的交叉口,最好與其他活動場地接近,便于成人看護,同時也讓兒童有了安全感。
5 結語
居住區(qū)的兒童游戲場地的分區(qū)設計符合了不同年齡兒童的需求,也符合家長的希望,但是設計時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分區(qū)來劃分場地,因為把不同年齡的兒童完全分開,就不能增加不同年齡兒童之間的互動,設計時是否可以考慮在各區(qū)域之間形成一個過渡區(qū)域。
參考文獻:
[1] 李道增.環(huán)境行為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2] 馬建業(yè).城市閑暇環(huán)境研究與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
[3] 王仲谷.李錫然.城市區(qū)詳細規(guī)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4.
作者簡介:陳傳榮,女,講師,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