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天井建筑形式的實用性與基本為依據,根據不同的現代設計案例,分析天井建筑形式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并且,進一步總結出現代設計應用天井的方法與手段,以期對現代設計運用傳統建筑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關鍵詞:天井建筑形式;現代設計;手段;功能性
作為南方傳統住宅建筑的形式之一,天井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有安徽、江西、浙江、廣東、福建、云南、四川等。其中,以安徽與江西等地最有特色。天井式建筑形式作為傳統聚落,其產生原因:首先,與圍合心態有關;其次,是其安全生活的需要。因南方氣候等的原因,天井形式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潮、采光、通風、排水、防獸、防盜等作用。由于天井得天獨厚的建筑形式與多種生態性優點,所以成為了現代建筑設計中普遍運用的元素形式與靈感源泉。現代設計對天井的運用不僅局限于原有的依據,設計師們根據設計的需求,在汲取天井優點的同時,也進行了改進。
1 天井的功能性
作為傳統建筑形式,天井形式的誕生是祖先們的智慧與結晶。
1.1 天然采光
由于當地的男丁多出去做生意等,擔心家人受到獸的攻擊和陌生人的安全威脅,多將外墻設置得很高大,并只開有必要的小窗。雖然外部采光極差,但由于天井中空的形式,所以對房屋天然采光方面起到了作用。
1.2 自然通風
天井式民居的自然通風有一定的科學原理。房屋的高度差使空氣的尺度發生了一些變化,進而造成了空氣密度的改變,隨后產生了空氣壓力差,最終形成相鄰部分的空氣交換。
1.3 排泄雨水
天井式民居的“四水歸堂”有財不外露之意。雨水順屋面流入天井,聚集在天井地下的蓄水池內,經明溝、暗溝匯入村落的排水系統中。潔凈的雨水可引入缸中,引入缸中的水加明礬可直接飲用。遇到火災,也可用來做滅火儲水的裝置,也可養魚怡情。
1.4 防火防盜
南方民居木頭材質占有一定分量,極易引起火災,天井形式的圍合,可以與馬頭墻相配合,達到防火的效果。又因外墻高大封閉,可以起到防盜的效果。
1.5 組織功能
天井式民居圍合形成的中間空地,處于建筑的核心區域,起到了組織房屋內部交通,連接房屋各個房間的作用,從而減少了宅居用地緊密造成的狹窄感,滿足了使用及精神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開合式天井的出現,使天井有了更多的主觀能動性,建筑內部小氣候的可操作性更強。
2 天井建筑形式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性方法
2.1 轉換形態——以蛇口半山公寓為例
“該項目坐落于深圳市蛇口半山區,為典型的山地地形,占地面積約為21540平方米。本設計的設計總構思為:山外山,園中園,中國人通常使用的‘山水和‘園林表達了一種生活哲學的思想和對自然的向往,設計師運用此概念,希望能塑造全新的居住空間,將傳統的居住模式和現代生活結合?!鄙呖诎肷焦⒁詡鹘y住宅建筑形式為設計依據,同樣選擇聚居。傳統民居建筑中,天井空間的平面通常是方正的矩形,這也是當時的建筑結構與建筑技術所決定的。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由于技術的進步和場地的限制以及人們對美感的追求,我們可以改變其平面形式。同時,通過轉換其形態,在原有天井功能性的基礎上有了新的功能。
蛇口半山公寓的功能性更加顯著:第一,整體呈現圍合式布置的設計,使公寓獲得良好的采光,為住戶爭取到最多的采光面。第二,由于圍合式布置,形成多個良好的內部小氣候??諝鈮毫Σ钤斐闪丝諝獾牧鲃?,從而形成風??諝鈮毫Σ畎釅鹤饔煤惋L壓作用,兩種作用一起配合,達到了“抽風”的效果,增強了房間的通風性,同時可以將廁所與廚房的異味進行有效清理。第三,人們之間的交流因為圍合空間和氛圍營造頻率增加,從而進一步增強社區鄰里關系,令設計頗具人情味。
2.2 技術植入——以《夢想改造家——夾縫中的家》為例
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可以設想在天井空間中引入一些主動式節能措施,來增強天井空間在調節微氣候方面的作用。在《夢想改造家——夾縫中的家》天井的改造示意圖中,在天井頂部加上了一層玻璃頂,根據需要,開合遮陽簾來調節室內溫度。筆者個人認為,還可以在天井頂部加裝局部排風系統,在室內外溫差不大的過渡季進行輔助通風,提高天井空間調節微氣候的效率。同時,也可以由江西開合式的天井獲得靈感,安裝可動式的頂面,或選用太陽能光伏板來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建筑內部照明使用。
2.3 重構內部空間功能分區
——以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安杰利尼創新中心為例
2016年,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筑師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設計的安杰利尼創新中心是傳統建筑在現代辦公空間中應用的典型案例。該案例的核心是設計的可持續性,他的設計目的是為知識的產生營造合適的環境氛圍。他認為營造一個好的工作氛圍環境需要三點要求:合適溫度、適宜光線和空氣。
典型辦公空間是由很多樓層的集合,一層堆疊著一層,核心位于中間位置,線路、電梯、樓梯和管道等被安排于其中。受米斯著名理念“少則多”的影響,辦公建筑外部是如出一轍的玻璃制外墻。
典型的辦公建筑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日益明顯。首先,因為陽光的直射,在內部造成了嚴重的溫室效應,造成了環境污染。其次,樓層之間相對隔離,各個樓層對其他樓層的活動內容一無所知,活動沒有交集,連視野也沒有交集。為了解決以上兩種問題,設計師將天井建筑形式運用在設計當中,并對外圍功能性進行了規劃。
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建造了一個開放的中庭,一個空的中軸,營造了一個天井的空間,將天井原來的高墻小窗巧妙地運用在設計中。同樣樓層的集合,在建筑的四周圍合成外墻,并且利用這些空間進行空間分配,使建筑外圍變成儲物空間,不浪費空間資源。所以,當陽光直射時,首先是照在了墻上而不是玻璃上。當你在內部有了一個開放的空間時,你就變得更加主動,同時視野也更廣闊。這樣的構造不僅可以對陽光直射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同時,只要你在建筑內部讓房間進行通風,穿堂風可以預防火災及其進一步蔓延的趨勢,緊靠圍合空間的任何房間一旦發生或蔓延成火災都會燒壞玻璃,使室內煙熱壓作用而進入天井。此時,形成“煙囪熱應”——促使起火室內的煙、熱直接排上天空,而不能中途進入起火窗口。
正如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說過的:“這些都不是什么尖端科技,你不需要做復雜的規劃,這些都無關技術,這只是一種古老的、原始的常識……所以,有了正確的設計,可持續性就不過是對嘗試的嚴格運用。”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能看出,天井建筑形式對現代設計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文章通過列舉三個不同的案例來分析天井建筑形式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并總結出了相應的三種應用手段,以期為以后傳統建筑形式與現代建筑結合的探究性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手段。我們可以在今后的設計中,在傳統建筑中不斷汲取養分,澆灌我們的設計,不僅賦予設計時代的香韻,而且還能使其呈現出原始的美。
參考文獻:
[1] 單德啟.中國民居建筑叢書安徽民居[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 黃浩.中國民居建筑叢書江西民居[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 王熙元,徐小雯.傳統民居建筑中天井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1).
[4] 孟巖,鄭穎.蛇口半山公寓[J].城市環境設計,2010(Z1).
作者簡介:韓奇娜,南開大學文學院設計學專業研究生一年級,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