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各種思潮交融交匯交鋒的聚集地,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領域工作一直備受關注。作為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高校要牢牢把握思想引領。本文從高校加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出發,闡述新形勢下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的新特點,分析當前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領域,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出發加強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
關鍵詞:高校;意識形態;思想引領;研究生
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1]一語道出意識形態建設在高校黨建中的重要性,也是對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的遵循、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最高學歷教育,研究生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意識形態教育也應成為高校研究生事業發展的重要部分。
1 新形勢下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的新特點
當前,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較之以往發生了較大變化,改革開放前,受制于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是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在人民群眾的實踐生產、學習生活中開展意識形態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科技日新月異,移動電話、計算機、互聯網等走入千家萬戶,社會網絡化、虛擬化的態勢逐步顯現。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社會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迅速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年人的重要生活聚集地。網絡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為信息的聚集地和發散地,各種意識形態通過虛擬網絡進行傳播。研究生群體又是高校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其特殊性在于研究生是高校學術科研的重要力量,出于學術科研的需求,他們比普通大學生更有機會和更有條件通過網絡渠道接觸到當前的各種價值觀念。同時,這個群體還處在身體機能不斷發展、心理活動復雜多變、價值觀念不斷重塑的階段,真假是非辨別能力有待提高,極易受到西方個人主義、極端主義、拜金主義、功利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影響。這些客觀世界的巨大變化和研究生群體的自身發展階段使得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出現了新特點,主要體現在意識形態工作陣地由現實向網絡延伸、工作對象由簡單向復雜衍變、工作方式由傳統向現代轉變、工作環境趨于復雜多變、工作內容不斷深入與豐富等。
2 高校加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領域
2.1 加強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
馬克思主義是黨的指導思想,也是黨的理論源泉,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加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首先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宣教,以更生動、更活潑的方式講述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展及其中國化歷程,將馬克思主義與黨的發展歷史相結合,以實際的例子詮釋馬克思主義,利用馬克思主義分析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社會現象和國際問題等。同時,要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更加廣泛的價值認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培育研究生的哲學思維和歷史思維,引導研究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2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
青年的價值觀決定了國家未來的價值觀,國家未來的發展主要是依靠現在的大學生,國家未來與現在的科研創新也要依靠高校研究生。因此,做好高校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引領至關重要。要加強對研究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將“倡導富強、民族、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研究生腦海,引導廣大研究生內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為研究生的行為準則。
2.3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體現了個體和民族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目標,認不認同當前國家的理想信念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成功與否。推翻“三座大山”、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的成功正是源于先輩們有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目標追求。時至今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成為當今時代每個有志青年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前進的方向,有如航海中的燈塔,黑暗中的光明,指引著我們前進。廣大研究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中流砥柱,加強他們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凝聚改革共識,匯聚發展力量,形成精神合力,推動國家快速發展。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應成為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重要內容。
2.4 加強法治意識教育
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的保障。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破除既得利益的藩籬,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來保駕護航。作為國家現在與未來發展的主力,研究生是否有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重中之重。質的突破是以量的積累為前提,法治思維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經過循序漸進方能實現,高校要持續穩步推進法治意識教育,通過加強法治意識教育使研究生更加清楚的認識黨的執政來源,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因此,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領域建設離不開法治意識教育。
3 高校加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的路徑探析
3.1 強化三種思維,抓好研究生意識形態思想引領
一是要強化戰略思維,認識到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從“四個全面”的戰略高度出發謀劃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觀察、研判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發展趨勢及其走向,推進研究生意識形態教育工作。二是強化底線思維,樹立紅線意識。從事物量變與質變的關系來看,底線的突破與否是事物是否發生根本變化的判斷依據。對于底線,不容探討、不容協商、不容突破,要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宣傳報道有尺度”。[3]要鼓勵教師加強對研究生的學術培養,但對于涉及底線問題的要予以正確引導。三是要強化辯證思維,正確抓好高校研究生思想引領。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是指導現實生活、開展實踐工作的科學方法論。研究生管理部門要用辯證的思維正確看待學術教育和意識形態的關系,平衡二者關系,既要注重對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也要認識到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3.2 強化三種意識,健全研究生意識形態宣傳體制
加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工作還是要依靠宣傳,暢通、有效的宣傳渠道是宣傳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強化屬地意識,加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宣傳。“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是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門應有的態度,研究生工作部門本身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宣傳效率,切實增強宣傳實效性。二是要強化協作意識,齊抓共管搞好宣傳。眾人拾柴火焰高,意識形態宣傳要與高校宣傳部門、統戰部門、工會組織、各級團委等的加強協作,共同推進研究生意識形態教育,創造研究生意識形態建設大格局。三是要強化聯系意識,加強意識形態研判?!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研究生管理部門要增強預見性,用發展、聯系的眼光看待事物,建立研究生意識形態研判預警機制,加強對社會輿論焦點、熱點進行有效引導,鞏固壯大主流意識形態。
3.3 夯實宣傳隊伍,增強研究生意識形態建設力量
開展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黨,基礎在人。缺乏“一支政治堅定、業務嫻熟、結構合理,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熟悉高等教育管理、熟悉媒體作用的專業宣傳思想工作隊伍”[4]是無法開展好意識形態工作。加強宣傳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完善人才選拔機制。意識形態工作宣傳不同其他崗位,崗位的特殊性要求所選人才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黨性原則。因此,高校在人才選拔的時候既要注重對業務知識的考察,更要注重對黨性的考察,確保所選人才符合崗位需求。二是要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宣傳工作要與時俱進,跟緊時代發展潮流。而保持先進最有效的辦法是強化學習、加大培訓。高校應注重宣傳隊伍的學習培訓,通過對黨政工作人員、思政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等進行外出交流、專題學習、課題研究、專家講授、主題討論、案例分析、網絡教學、開設培訓班等方式提升綜合素質。三是要夯實研究生學生群體的宣傳力量。研究生學生群體組織是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組織,是學校聯系研究生的橋梁和紐帶。高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群體組織的作用,要加強對各級研究生會的引導,協助建設好學生組織的宣傳隊伍力量。
3.4 充分利用新媒體,創新研究生意識形態宣傳方式
新媒體是科學技術進步衍生出來的產物,是信息時代最顯著的標志。以互聯網、移動電話為主的新媒體導致“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有話語權”,新媒體的出現使意識形態建設面臨著更大挑戰。挑戰既是機遇,新媒體一方面使意識形態教育更為困難,另一方面也為加強意識形態教育提供更廣泛、更有效、更寬廣的平臺。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巨大優勢,尋求新媒體與研究生意識形態建設的耦合點。一是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融入新環境。高校各職能部門及二級學院要主動運用新媒體,在互聯網、移動電話中開通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形成各部門、各學院上下聯動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種新興社交平臺的聯動和聚合效應,將意識形態教育延伸到虛擬網絡中,擴大意識形態建設陣地。二是要善于運用新媒體,積極營造良好氛圍。要將新媒體與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法治教育等主題相結合,用生動、淺顯、直觀、易懂的方式進行宣傳,引導廣大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意識形態教育有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三是要積極回應焦點問題,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研究生的訴求如果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單純依靠思想“灌輸”是無法壯大主流思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只有解決涉及研究生的利益問題,才能夯實主流意識形態的土壤。要充分運用新媒體回應、跟蹤、解決廣大研究生在評優評先、住宿條件、后勤保障、教學設備、校園環境、生活條件、學習就業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壯大主流思想,做好高校研究生意識形態建設。
參考文獻:
[1] [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2012-12-29.
[2] [DB/OL]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6.htm,2012-11-19.
[3] [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204/c40531-26504089.html,2015-02-04.
[4] [DB/OL]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11/28/c_118325893.htm,2013-11-28.
[5] 王濤,劉修陽.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94-96.
[6] 熊小紅,肖向梅.高校應對意識形態工作挑戰的路徑選擇[J].人民論壇,2012(3):110-111.
[7] 覃事太,吳長錦.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2):97-99.
[8] 陳夢圓,王勇,馮澤明.論高校主流意識形態陣地的建設與管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
[9] 李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J].教育評論,2012(4):9-11.
作者簡介:陳培坤(1989—),男,福建泉州人,碩士研究生,福建師范大學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