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光



2016 里約奧運會馬上就要拉開帷幕,巴西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巴西足球自然再次成為人們的熱議話題。近些年,巴西足球似乎已經跌入低谷,巴西足球國家隊的戰績差強人意,在美洲杯的小組賽中就折戟沉沙,遭淘汰出局,令巴西人遭受羞辱。這使巴西足球隊曾在世界杯上以1:7失利后,再次蒙上了陰影,似乎當年足球王國的雄風不再,風靡世界的巴西足球有些黯然失色了。很多人,尤其巴西人對以往的輝煌和當下的情景唏噓不已,甚至認為巴西再難回到昔日頂峰。
不過,在巴西工作生活幾十年,我并不認為巴西的足球將沉淪下去,將來一定還有希望。
因為在巴西的工作生活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足球深深植根在巴西民眾生活之中,并流淌在巴西人血液里。巴西人的基因似乎天生就和足球聯系在一起。在巴西,足球不僅是運動,更是一種體現運動精神的文化,足球成為代表一個國家的符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維系著巴西人的喜怒哀樂。
半個多世紀以來,巴西足球隊的大牌球星可謂數不勝數,群星璀璨,巴西球星疾馳在綠蔭場上夢幻般的球技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桑巴足球令人贊不絕口。而巴西足球之所以能夠人才輩出,主要得益于巴西幾十年來培育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健全的足球體制。
巴西足球聯賽和青少年的培訓體系非常健全。各個州和大中小城市都有各類足球聯賽,各種比賽和聯賽終年不斷,優勝劣汰,使得優秀球員有機會涌現出來。
在巴西,足球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著重要的位置,一個家庭的成員們可能會鐘情于不同的俱樂部,家庭成員也經常會因為足球賽事產生“糾紛”和“家庭戰爭”。
里約熱內盧的佛拉門戈和博達佛哥足球俱樂部都在海灘設立青少年的培訓點,很多家長都送孩子來培訓,俱樂部派出教練訓練。這些孩子大約都是6~10歲,盡管年齡很小,教練可是一點不含糊。在預熱后,每個孩子要完成各種規定動作。孩子們的訓練時間大約2~3個小時,按照教練的要求,在沙灘上奔跑、障礙交叉運球、帶球過人,然后分組半場比賽。孩子們一招一式,十分認真。我曾看到一男一女兩個孩子穿著印著內馬爾·達席爾瓦名字的10號球衣在運球,我問小朋友,為什么穿10號球衣,兩個人同聲回答:“我們將來也要做像內爾馬一樣的足球運動員。”
2015年,我還曾在巴西北部巴臘州一個偏僻的小鎮看到幾個孩子在簡易的球場踢球,球網露出幾個大洞,孩子不斷做出一些很嫻熟、漂亮的動作。難以置信這是偏僻鄉村的孩子能做到的,而他們踢的足球卻是一個破皮球。
鑒于工作需要,我常在巴西各地旅行,這樣就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當地人,特別是看到青少年在簡易的球場,沙灘球場,甚至是路邊小徑上踢球,十分感慨。很多孩子們很輕松地就可以做出倒鉤和后踢勾球等高難動作,甚至連女孩踢球的動作也可以讓你大吃一驚。在這些孩子的心目中,貝利球王的倒鉤球是他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動作,足球將是改變他們一生命運的重要途徑。
2016年新年期間,攝影大師薩爾加多夫婦邀請我到他們位于維多利亞的家中小住,一起歡度新年。他說你可以到我家附近的足球場看看,那里踢足球的人不少。我回來給他看我拍的作業,有張一名少年背后勾球的照片,他說巴西很多孩子都能很嫻熟地做出這樣的動作,這是崇尚足球的孩子們練習踢球的必經之路。
幾年前,我出版了《巴西之光》畫冊,付梓之前我向巴西駐中國大使胡格內征求意見,因為我的不少照片都是在巴西貧民窟拍攝的,同時與胡格內大使聊了巴西桑巴足球的話題。胡格內大使告訴我,巴西很多著名的足球運動員、藝術家和作家都是從貧民區走出來的。
足球是19世紀末傳入巴西的,起初是只屬于較高社會階層的運動,鄉下和邊遠地區的人們只是用布或線裹成圓球來踢。后來,足球開始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到20世紀初,足球開始風靡巴西,成為大眾的體育運動。但當時社會上仍然存在較強的種族歧視和人種間的隔閡,所以黑人和混血種人害怕身體的碰撞惹來麻煩,故將桑巴舞中許多靈活的身體動作和腳下的技巧運用到踢球上,桑巴足球應運而生。
在即將到來的奧運會上,雖然在家門口踢球,但巴西足球隊要登上冠軍領獎臺似乎是很艱難的,可是這并不影響巴西人對足球的執著追求。我想,巴西人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會盡力獻給觀眾精彩的足球“桑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