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介紹
油莎豆又名油莎草、鐵荸薺,原產于北非和地中海地區,地下長圓形的根狀莖可生食、加工,果實含油率27%左右,是一種綜合利用價值較高的油、糧多用作物。
油莎豆易種好管,耐旱、耐澇、耐瘠薄,適宜在河灘、荒地、荒山、荒坡種植。經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山東、四川、新疆等地試種,一般畝產750~1000公斤;在瘠薄土地上種植,產量也可達300~500公斤。因此,可充分利用河灘、廢棄荒地廣泛種植。
油莎豆生育期110~120天, 3月初到7月都可播種。可錯開農忙季節,巧用農閑的時間和勞力。與其他農作物間作、套種,尤其是在幼林果園里套種,既可肥地改土、遮陰、抑制雜草、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前期收入,一舉多得。
二、市場前景
油莎豆用來榨油,油色清澈微紅,無沉淀,濃香無異味,0℃以下不結凍,營養價值較高,可作菜肴的調料油,是目前較有發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油莎豆含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不含膽固醇,是優質的不干性食用油,可用于高溫煎炸食品。
油莎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亞油酸,其中蛋白質8%~10%,亞油酸29%,極具抗氧化性。
油莎豆除可用于榨食用油外,還可作為生產生物柴油的原料。我國生產生物柴油的能源樹有許多種,如麻瘋樹、元楓果、黃連木、烏桕、文冠果等。但油莎豆與這些生物能源樹相比,能源樹從栽培到進入盛果期一般需要6年,而油莎豆則是春(夏)種秋收,周期短,見效快。另外,油莎豆的葉子細長有韌性,還是編織手工藝品的理想原料。
三、經濟效益
油莎豆,經濟產出率很高,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地上長草,高可達100~120厘米,須根系,呈株叢生長,葉片扁而厚,細長呈劍狀。畝產鮮草3000公斤以上,是飼養牛、羊、魚、兔、鵝的優質飼料;地下結果,油莎豆的地下莖頂端膨大為橢圓塊莖,形如大粒花生仁,每蔸結果數在100~300粒之間,春播畝產干果1000公斤,夏播也可達750公斤,干果可生食、炒食,餅粕可提取淀粉、熬糖、制酒等。
油莎豆成熟后,干物質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爛發霉,種子具有休眠特性。因此,收獲后散落土中的果實,第二年春天會萌發新苗,起苗移栽即可,年年有收。除去各種成本,每畝純收入1500~1700元。國內的油莎豆大部分內銷,一部分出口到東南亞。其果實大多作為生物能源、食用油及休閑食品的原料來源;葉子多用于生產飼料。目前,油莎豆作為生物柴油的優質原料之一,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四、加工利用
1.油莎豆食用油
提取加工步驟是:干凈的油莎豆—破碎—軟化—軋胚-低溫浸出—毛油—精煉—成品油—包裝。油莎豆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亞油酸為主要成分。所以,油莎豆油對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促進生長發育、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有很好的功效。
2.油莎豆植物蛋白飲料
加工步驟:油莎豆洗凈—蒸汽或堿液脫皮—熱水浸泡—用磨漿機浸磨—目篩過篩—加熱—冷卻—加入生物酶進行反應—加熱滅酶—目篩過篩。在制成的油莎豆汁中,加入脫脂奶粉、白砂糖、品質改良劑、復合乳化劑和復合乳化穩定劑進行調配;采用真空脫氣,以除去氧氣,同時加入抗氧化劑;經調配脫氣后的果汁分別在10~20兆帕和20~50兆帕壓力下進行兩次均質處理;巴氏殺菌后灌裝密封再經高溫殺菌,冷卻后,即為乳白色油莎豆植物蛋白飲料。制成的油莎豆植物蛋白飲料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糖類、淀粉,17種氨基酸,以及鈣、鐵、鋅、硒、維生素。
3.其他產品
油莎豆還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過油的餅粕可加工成糕點、醬油和醋,也可用來提取優質淀粉、糖、纖維素和釀酒。榨過油的餅粕經分解發酵等流程,100公斤餅粕可提取優質淀粉30公斤,熬糖30~34公斤,還可釀造40~50度白酒14~16公斤,余下的粉渣還是很好的精飼料。
(河南 朱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