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杰
【摘要】分別從課堂考查、課后作業、課外閱讀及開卷考試等四個方面介紹了多元化評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多元化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評價要能夠反映出被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進步,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策略、思維或習慣上的長處與不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評價應該以課程目標為基準,以發展學生智力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本人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反復思慮之后創建了一個班級記錄表,用于實施“多元化評價”。
一、課堂考查
1、基礎知識
把課標中要求“識記、理解”層次的知識聯系所學的內容精心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回答、搶答。根據學生答題的情況,我給予評價或由學生互評并及時記錄,以此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2、經典背誦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求背誦的經典篇目,可以采用課堂背誦、課外背誦兩種方式。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整個背誦環節中,首先要給學生相應的時間準備,對能在課堂上自告奮勇背誦的學生,我給予較高評價,以此表揚并激勵其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背誦活動,有效增強班級的學習氛圍。在實施這個背誦環節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隨著時間地推移,活動的推進,積極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達到白熱化的時候,我適時舉行了一次班級經典背誦比賽,比賽的是班級學生,評委也是班級學生,氛圍其樂融融。所有班級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既收獲了付出,又收獲了快樂。最終的比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能從過程中體驗到自信、喜悅、成功……
3、合作探究
對于那些需要合作探究實現的高中語文教學目標,我采用分組,按班級實際人數分成幾個小組,人數不宜多,四到六個人即可。在規定的時間里通過協作完成安排的任務,各組派代表發言,學生互評,我也給予評價,以此增強積極協作能力。建立這樣的的評價體系,可以既可以充分促進學生集體協作能力,又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挖掘。
二、課后作業
對于練習,我采用分層次布置的方式,是為了避免因為要完成更多的作業量,而大大降低質量。而且以鼓勵評價為主。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充分發揮評語的及時性優勢和激勵性作用,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
對于作文,我把它作為對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方面的考查。由于生活體驗和個性品質千差萬別,有時會涉及到師生價值判斷標準的不一致。我在評價時比較慎重,盡量不曲解,更不武斷地壓服學生,盡最大努力不造成學生的心理抵觸。對本來基礎薄弱,而態度認真的學生,我要求自己善于去發現其優點和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這類學生對作文評講的心理期待值往往很大。我盡量告誡自己要有一顆火熱的關愛之心,給他們遞一根拐杖,牽他們一把,切不可對其喪失信心,冷嘲熱諷,甚至一棒打死。作文評價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收益,讓下一篇作文寫得更好。方式可采用綜合評、重點評、對比評、個別評、典型評,還可以分為自評、互評、集體評、口頭評、書面評等方式。特別是個別評,可以說出在作文批語上說不出、說不完的話,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時師生思想碰撞,相互探討,這可以幫助我進一步了解學生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三、課外閱讀
這一環節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我從閱讀、摘抄、心得三個方面進行,這三個方面我都要借助課代表和組長的力量,每周要求他們對所負責的學生在閱讀量、摘抄內容、隨時記下的心得體會方面做一個總結初稿,針對其中表現出的情況,我給予恰當的引導和適時的評價,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這一活動。時間一長,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堅持做,可以從活動中汲取新的知識,開拓更寬的視野,從而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增強文學素養。
四、開卷考試
可作為階段性或終結性評價,我安排在期中或期末來進行,讓學生在考試中體驗和嘗試學以致用,實際上也是讓學習評價過程介入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完善認識結構。
除了這些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的措施之外,我還適當舉行一些活動來讓學生展現自我。比如:演講、辯論、誦讀、鋼筆字比賽等等。先讓學生代表進行評價,最后教師以鼓勵為主做總結。
每學期結束時,我根據每位學生的評價記錄表,確定其各項評價等級,將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日常表現和作業、單元測驗以及期末考試成績各占總評成績一定的比例,促使學生和家長不再只關注期末考試,并給予適當的激勵性的教師評語。將多元化評價的精神融入日常教學中,做到教評相長。
“說時容易做時難”,但真正切實去做了,我感覺到多元化評價能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的興趣也有了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