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媒介融合發展的如火如荼,媒介產業需要一種融合型的新型傳媒人才,尤其是新聞編輯人才,因此對于培養新聞人才最重要的平臺,各高等院校的新聞院系而言,目前的新聞編輯人才培養模式有待提高,需要根據業界的新需求調整新聞編輯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聞編輯人才是當前教學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媒介融合;編輯人才;培養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09-01
一、概念解釋
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教授浦爾提出,原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
新聞編輯人才,從內容上來說,主要指策劃、編稿、編排等關鍵環節,從媒體上說包括報紙編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新聞期刊編輯、網絡新聞編輯等。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
二、目前高校新聞編輯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新聞編輯人才的培養和輸送主要來自各高校的新聞學院。從目前各高校新聞學院的人才培養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認識不足,定位模糊。傳統的報紙編輯教學定位于培養“應用型新聞人才”,即強調對編輯業務如組稿、審稿、標題制作、版面設計等微觀編輯業務的教學。還沒有從觀念上樹立兼容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大編輯”的理念,即達到編輯功能立體化、編輯資源網絡化、編輯手段信息化、編輯能力一體化和編輯過程柔性化等五個方面的理念。我國高校新聞院系都是圍繞單一形態的媒體進行專業設置的。從媒介融合發展的視角來看,其中最明顯的癥結就是新聞實務類課程過分細分,人為割裂了報紙、廣電、網絡等不同媒體業務技能的培養。①
(二)課程設置不當,內容過時。
在一些學校,關于新聞編輯學的教學課程設置過于細化,并且對跨專業、跨學科選課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限制,導致新聞編輯學僅僅成為新聞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不但如此,在新聞學院相關學科內部,也存在一些對于新聞編輯課程設置方面的問題。關于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新聞編輯學的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材內容陳舊。另一方面,對于新興的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關注的不多,這些新媒體的發展沒有及時地收錄進教材,并很好地體現在教學內容中。
(三)教學方法落后,實踐不足。目前新聞編輯教學還是遵循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這與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由地學習的理念相差甚遠。另外,一些新聞學院(系)的專業老師少,教學任務繁重,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講得多,師生之間互動少,討論也少,這樣導致學生一方面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喪失了動手的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恰恰是新聞編輯教學的根本所在。
三、媒介融合時代高校新聞編輯人才培養對策
(一)以媒介融合為方向,綜合定位。在媒介融合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復合式的傾向。這要求新聞編輯人才的培養要適應這種需求,重新進行教學定位,以媒介融合為導向,形成復合式的新聞編輯人才。首先,新聞編輯課程的老師要在課堂上把媒介融合的觀念講授給學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形成自身對媒介融合的理解;其次, 培養學生對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價值的判斷、分析和內容整合能力,增強學生的媒介融合素養;再次,既要讓學生掌握報紙稿件選擇和修改、版面設計等傳統的報紙編輯內容,也要讓學生掌握數字新聞發布系統、網頁操作技能、多媒體數字化等新型的媒介編輯技術;最后,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定位。②
(二)改進教學內容,加大實踐部分。根據媒介融合時代的特點,針對不同年級和不同層次,重新制訂實踐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對于大學一年級新生,可設置編輯的基礎實踐課程;對于大學二年級學生,可以隨著專業課的深入,開展有關編輯的實務性課程;對于大學三年級學生,通過加入校內外的一些新聞媒體來加強新聞編輯實踐;對于大學四年級學生,則通過在相關媒體進行實習來進一步了解新聞編輯的特點。
(三)改進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型教學。
1.案例式教學。新聞編輯課程的案例教學法,就是以成功或失敗的經典的新聞編輯作品為案例開展教學,通過分析其成功或失敗的地方,并根據案例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新京報》早期發展為例,從產品定位、讀者定位、價格定位、渠道定位、促銷定位等不同角度把學生進行分組,圍繞《新京報》早期發展討論,指出其值得借鑒和不足之處,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2.模擬式教學。新聞編輯課程的教師按照報社、雜志社、網站等的編輯流程,通過把課堂模擬設置成為一個新聞編輯部,依托校內的專業實驗室等教學資源,搭建課堂教學實踐平臺,按照編輯部的各個流程進行模擬。
3.探索式教學。在新聞編輯教學時,可以通過探索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媒介融合的教學中,教師把目前媒介融合的現象告訴學生,鼓勵學生去媒介融合的新聞單位進行了解,只給出方向,不給出具體調查的目標,而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要求學生各自講述他們的發現成果并加以總結,得出自己關于媒介融合的總體印象,加深對媒介融合情況的認識。
注釋:
①蔣忠波.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新聞教育, 2010, (04): 118-119
②裴永剛. 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編輯人才培養探討[J]. 傳媒教育, 2013, (08): 49-50
參考文獻:
[1]于春妹.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學識修養[J]. 新聞研究, 2014, (01): 75-76
[2]蔣忠波.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新聞教育, 2010, (04): 118-119
[3]李建偉. 媒介融合趨勢下的編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河南大學學報, 2011, (03): 147-151
[4]裴永剛. 媒介融合時代新聞編輯人才培養探討[J]. 傳媒教育, 2013, (08): 49-50
[5]張霆. 媒介融合發展下高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 2012, (08): 56-58
作者簡介:郭曉磊(1991—),男,漢族,河南人,碩士,蘭州大學,研究方向為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