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英 魏世亮 呂曉晴
[摘 要] 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特殊高校隊伍,其辦學定位就是要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應用型人才。本文以匯華學院為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引企入校,訂單培養,以及建設校內、校外實習實訓中心等措施,創立高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突出專業特色,提高應用型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與水平。而教學質量的提升,就業能力的提高將是獨立學院謀求生存與發展的基石,也是獨立學院進行品牌建設的突破口。
[關鍵詞] 終身教育;高職院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5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8-2549(2016)07-0024-03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致使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同時企業急需的大批能將專業知識成果轉化為物質產品和現實生產、管理、服務的各類人才又非常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中的應用型專業要獲得持續發展,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開展校企合作,加強實踐環節,建立健全實習、實訓課程體系等途徑來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與就業能力。
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特殊的高校隊伍,其辦學定位就是要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要提升教學質量與就業水平,辦出特色,獲得社會的進一步認可,也需要以此為契機,實施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通過加強教學實踐環節,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創立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最終使應用型專業的蓬勃發展成為獨立學院進行品牌建設的突破口。
一 獨立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背景
當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而普通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卻與社會發展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很多獨立學院由于主要依托母體院校的師資力量,也存在類似的問題。高校教師都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往往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基礎性學習和實驗,缺少實訓和實踐環節,最終畢業生在就業時,往往由于缺乏實踐能力而沒有競爭力,導致就業困難,從而出現了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兩者之間的脫節。同時,從獨立學院招生的生源特點來看,理論知識的深入研究并非學生的長項,他們在實踐操作能力方面往往更具有優勢。因此,獨立學院的應用型專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從實踐環節突出特色,培養優勢,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與質量。
我國的職業教育院校在應用型專業的建設過程中已經有了非常多的改革與嘗試,在借鑒國外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他們通過與企業合作,構建符合行業需要的課程體系,尤其是特別注重實踐環節的建設,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畢業與就業接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實踐證明,獨立學院中的應用型專業要獲得持續發展,也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知識轉變為真正被學生所掌握的技能,有效地將培養與社會的需求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一畢業進入企業就能適應企業對人才(能力和經驗)的需求,實現學校與社會間的“零距離”對接。從目前全國各高校的教學改革來看,開展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已經成為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普遍趨勢。
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自2007年開始,就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為試點,積極尋求應用型專業的教學改革突破口,在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的嘗試與探索,希望在借鑒其他高校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院學生實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夯實專業特色根基,促進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努力拓寬大學生就業途徑,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
二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目標
應用型專業的蓬勃發展既可使獨立學院體現出區別于母體高校的獨特辦學特色,也是獲得社會認可與良好聲譽的基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有效地將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緊密地聯系起來,積極推動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課程設置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與整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水平。
匯華學院以計算機、網絡工程、通信工程等電子信息類專業為試點,對應用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實踐。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依托校外實訓基地與校內實驗實訓中心,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感受真實的企業化實習實訓,讓學生逐漸適應企業員工的角色,并積累實戰經驗,為畢業后求職、就業打下關鍵基礎。實踐證明,學生通過項目實習、課程實訓等實踐環節,能夠真正參與項目的開發與實踐,通過親身體驗實踐操作的過程,積累原始的從業經驗,使已經掌握的知識更加活性化、生動化,進而修正自己的學習方向,形成更高效的學習方式,更有效地消化、吸收、整合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完成知識與能力的無縫轉換,使知識轉變為真正被自身所掌握的技能。
三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改革設想與實踐
(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聘請相關專業與行業的專家、工程師,組成專業指導隊伍,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行指導與監督。專業指導委員會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應用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推進教學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最終將企業對人才的專業需求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嵌入式或課程置換等方式,實現教學與應用的統一,實現專業與行業的“零距離”對接。
通過對企業需求的調研,匯華學院多次組織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及相關專家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共同研討教學計劃的調整和實踐課程體系改革,探討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在此基礎上,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加大實踐環節,推進項目教學與課程實訓,將就業實訓課程納入正式的教學計劃體系,同時聘請合作企業工程師承擔相應的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目前最新的行業技術與文化。例如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增設軟件測試方向及網站開發方向;將大唐移動的課程體系植入通信工程專業教學計劃之中,提升學生就業技能,推進就業進程。
(二)引企入校,共同投入,合作建設企業文化濃郁、產學研一體的校內實習實訓中心
引企入校,共建實習實訓中心,是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是較為理想的合作模式。企業入校后提供相關技術人員配合校方的教學實施和人才資源的培養,學院提供相應場地和基礎設施,共建生產性實驗實訓中心。校企雙方共同搭建起的這一實踐平臺,可以彌補原有教學計劃中項目教學與課程實訓等方面的不足。企業幫助學校開展實習實訓,而學校為企業提供優質畢業生資源,雙方在校內實習實訓中心這一平臺上,可以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匯華學院于2012年將軟件企業銀康科技有限公司引進校園,建立了校內企業實訓基地,同時選拔實習生進入企業實習。合作范圍不斷深入,取得了良好了效益。如由企業配合校方幫助在校生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對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技術指導;承擔部分實踐課教學與學生實習、實訓的教學任務,包括專業課教學和實訓、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等;讓學生參加真實的企業鍛煉與項目運作,親身體驗企業文化,等等。在校企共同培養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可優先被企業錄用,促進了學生的就業質量與水平的提升。
(三)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校內實訓中心相配合,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企業化訓練
針對應用型專業較強的實踐要求,高校必須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擴大合作企業的類型與范圍,為學生提供多方向實習實訓的機會。特別是擺脫過去與培訓機構的單一合作,尋找行業內更多企業成為合作伙伴。校外實訓基地與校內實訓中心相配合,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崗位加以鍛煉,積累實戰經驗。
匯華學院針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的不同方向,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與文思海輝、博彥科技、神州數碼、中川實訓等企業合作,建立了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從而為學生提供真實企業崗位的鍛煉,提高了教學實習及畢業實習的質量與效果,幫助學生完成從校園到企業的過渡及角色轉變。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積極拓展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特別是以移動通信實驗室建設為契機,深化與大唐移動的合作,在專業方案、課程體系、師資培訓、行業認證等方面實現深層次合作,開創了高校與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
(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沒有“雙師型”的師資隊伍,一切的教學改革構想都將是空談,所有的教學改革與創新都需要通過“雙師型”教師的教學活動來貫徹和實現。當前高校中的很多教師存在重理論輕技能,重課堂輕實踐的問題,嚴重阻礙著應用型專業的改革與發展。學校必須加強應用型專業師資的引進、交流、培訓、鍛煉,打造一支符合獨立學院辦學定位,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使之成為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橋梁與媒介,將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理念落實到現實中。
匯華學院針對師資隊伍建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提升教師的從教能力。首先堅持聘請企業工程師承擔教學任務,加強校企教學人員的溝通與交流,同時有計劃地安排本院教師進駐企業,了解企業技術要求,引導教師參與工程實踐、技術開發等活動,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科研創新能力。支持教師參加國家、行業舉辦的各級各類與本專業相關的新技術、新工藝培訓及職業資質考試,鼓勵教師取得高校教師系列以外的職業資格或專業技術等級證書,不斷提升教師業務技能,逐步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學院還出臺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的規章制度,加大對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經費支持。
(五)以就業為導向,實施“訂單”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培養
通過明確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制定訂單培養的核心課程,通過加強實踐性教學、課程置換,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解決企業缺乏條件培養所需之才以及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兩大難題。也實現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三個協調”,即專業設置與需求相協調,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協調,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協調。“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對于絕大多數應用型專業來講都是適用的,有利于將學校教學與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和人才市場需求有機結合,促使企業對高校產生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信任,校企雙方共同努力將應用型專業做大做強,這正符合了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與發展方向。
匯華學院借鑒國外“雙元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國內部分高職院校采用的“直接訂單”中的“學中訂單”方式,在大類招生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率。通過與企業的密切合作,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明確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通過課程置換、專業課選修、項目實訓等實現共同培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在實施共同培養過程中,校企雙方可以充分利用各自有效的教育和資源優勢,通過專業教師和工程師實施共同培養,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最終由用人單位按照協議約定組織學生就業。為保證訂單培養質量,校企共同制定考核監督制度,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以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匯華學院連續開展了“彩虹橋”國際軟件工程師定制班,“銀康科技訂單班”等定向培養模式,為“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積累了經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就業水平與就業質量得到了保證與提升。目前,“訂單班”的數量與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針對不同企業的需求,成立了銀康科技、文思海輝、Oracle、中訊、博彥科技等多個就業訂單班。
由于提前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避免了以往畢業生的“就業恐懼”或“就業焦慮”,從而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論和技能學習中。該模式使學生提前接觸自己的職業崗位,強化對職業生涯的認識,更好地適應未來崗位的需要。
(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校企合作共同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提高學習興趣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歸根到底是要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與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除了培養方案中的教學過程之外,應用型專業應充分挖掘專業特色,利用校企資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開展專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點帶面,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
目前,匯華學院依托相關合作企業在校園內開展了計算機技能大賽、Oracle數據庫大賽、軟件設計大賽等,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外各級各類的專業比賽,并聘請企業人員進行指導。競賽不管對于學生還是任課教師,都是一項挑戰。通過學院對專業競賽的宣傳與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極大激發,學習興趣日益深厚,學習信心逐步確立。而任課教師也注意提升自身的專業修養與技能,與學生共同成長。在此基礎上,許多學生的專業特長被挖掘出來,自發形成了多個興趣小組及創業團隊,通過學生自發性的學習與探索,更新了就業觀念,拓寬了就業渠道。
總之,通過校企合作,開展應用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很多,都是為了專業特色的培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就業水平的提升。獨立學院作為專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校,必須抓住機遇,對接市場需求,促進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由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并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及管理過程,充分依托校外實訓基地與校內實驗實訓中心,推行項目教學與課程實訓。特別是積極開展“訂單”培養,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資源優勢,提高學生就業技能與就業質量,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與優勢。
參考文獻
[1]梅平樂.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化探究[J].煤炭
高等教育,2008(7).
[2]邵潔.探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與途徑[J].
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1(8).
[3]李巧林,張輝.本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實現
途徑探析[J].科技創業,2011(16).
[4]胥秋.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及質量保證機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
[5]霍利嶺,邊玲,郭曉蕓,魏世亮.基于“企業化項目教學”
的IT類專業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2(11).
[6]程望斌,李宏民,陳松.獨立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
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