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周閱

摘 要:在調查和了解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提出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即基于“崗、證、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以期據此培養高職財務管理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7-0146-02
根據《重慶市教育委、重慶市財政局關于實施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能力提升項目建設的通知》(渝教高[2014]48號)精神,按照《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渝委[2012]11號)要求,緊密結合重慶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國際性金融服務外包基地”等政策背景,積極貫徹落實重慶市財政局決定2013—2015年實施“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項目的建設要求,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作為成功申報了重慶市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提升能力項目的專業,它的專業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討也十分必要。
一、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是重慶市最早招收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院校,學院從2008年開始招收財務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在2013年去“信息”改為財務管理專業,迄今為止已有近七年的辦學歷史。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長期以來都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管理、生產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備本專業職業崗位(群)所需的財務管理、會計專業知識和扎實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從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財務預算、財務控制及其相關崗位的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從這一人才培養目標來看,比較抽象、概念化,大多院校也存在這個問題,沒有對學生起到明確的指導作用;其次,在多數高職院校中,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現象,財務管理由于基本是從屬于會計系或財經系,受會計專業的影響,會計與財務職責很難區分,人才培養目標大同小異。
(二)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通過對重慶市內外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十幾所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研,筆者發現,大多數院校開設的課程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基本相似,設置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會計電算化等,優點是只需要在會計課程體系上稍做變動,比如課程名稱,然后師資共用;缺點是沒有同會計專業區分開,體現不出財務管理專業特色。
(三)教學模式有待改進
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都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例如,教學主要以教為主,教師在講臺上按照著課本授課。近年來,高校擴招,財會專業學生數量龐大,相應地師資需求增加,帶來了大量的年輕教師進入高職院校課堂,教師水平參差不齊,這在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帶來挑戰。另外,財務管理教材內容的設計也是教學模式陳舊的一個原因,缺乏資金預算、財務規劃等內容,影響財務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針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2013年起,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結合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進行改革,確立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根據學院“政、行、企、校合作,走開方式辦學之路”的理念,依托重慶職教基地財貿職業教育集團平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崗、證、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公共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為總體框架的課程體系,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建設以校內仿真實訓為主的一流的實訓環境,拓展社會服務渠道,使財務管理專業在辦學實力、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效益和輻射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
三、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 “崗、證、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一)“崗、證、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所謂“崗、證、課一體化”是指:崗位知識、證書知識與課程知識融入一個整體。也就是將崗位知識和證書知識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模式的建立,充分融入到課程當中,從而形成“崗、證、課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計
根據財務管理專業“崗、證、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重新設計了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根據調研,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面向中小企業的出納、會計核算、財務與會計信息化操作、財務管理、稅務會計等崗位,根據這些崗位所需的操作能力,開設相應的專業課程;再結合職業資格考試課程融入課程體系,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和考試內容分別融入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學生畢業時獲得會計、ERP資格認證等證書,實現“多證制”人才培養。主要開設了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政金融基礎、經濟法基礎、稅費計算與申報、出納基礎工作、管理學原理、統計基礎、會計制度設計9門專業基礎課和初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軟件應用、成本會計實務、個人理財、財務管理實務、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8門專業核心課。根據這些課程的開設達到財務管理等崗位能力的掌握以及會計從業、ERP資格認證和初級會計師等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實現“崗、證、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三)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的優化
依托重慶職教集團,積極實施政、行、企、校合作,使政、行、企、校合作真正落到實處。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課內實踐教學、集中實踐、校外頂崗實習三方面構成。
校內主要實施課內實踐教學和集中實踐,比如在基礎會計課程里就會加入憑證、賬簿、報表的課內實踐;初級會計實務課程加入會計基本核算實訓,以企業的經營業務為起點,結合原始憑證核算相應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科目,根據數據登記總賬和明細賬,最后編制財務報表。
校外頂崗實習及畢業調研報告(或論文)主要分散在校外完成,因此要注重校外實習環境的優化。爭取足夠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發揮學院和學生的力量多聯系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為每位學生配備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
參考文獻:
[1] 譚愛強.高職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財會通訊,2010,(3).
[2] 蔡清龍,高捷.高職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實踐——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5,(2).
[3] 潘上永,孔德蘭.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論文集[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