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兆祥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中,體態語言是無處不存,無時不在,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著它。體態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媒介,它在教學活動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我逐漸發現教師體態語言的巧妙運用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優化課堂教學效果。體態語言(說話的表情、手勢及其他動作、姿勢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與口頭語言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有口頭語言無法取代的功能。教師的體態語言是不容忽視的力量,是語言內隱的魔力,能促進師生間思想的碰撞、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
一、巧妙運用體態語,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的體態語言具有神奇的魔力。一個溫柔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欣賞的手勢,都能促進師生之間思想和心靈的交流,也能讓教育變得更加人性化。學生都喜歡有聲有色的東西。語文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配上適當的表情和動作,使枯燥乏味的語文教學變得活潑生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很快地調動起來。比如在教課文《北風和小魚》時,要求師生分角色朗讀。我邊讀北風說的話,邊挺起胸、叉著腰,擺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聰明的學生立刻就模仿青草、梧桐樹、小鳥和小魚的動作和神態,課堂氣氛立馬變得極為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變得很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恰當運用體態語,便于師生交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很微妙的,教師富有表現力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能讓學生深受感染,備受啟迪。就拿眼神來說,目光的接觸是非口頭語言溝通的一個主要信息來源,用好目光語言,能深刻體會彼此的心靈,進而實現師生之間思想感情的進一步交流。充滿信任、鼓勵、和藹可親的目光,是一個情感的交流紐帶,使得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創造了寬松、和諧的氛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膽怯的學生多一些鼓勵的目光,多給他們勇氣和信心,讓他們敢于舉手回答問題。我們班中就有一位男生十分膽小,我常常發現每一次我向大家提出問題后,他通常是把手舉到一半就馬上縮了回去,經常處于一種“欲舉又罷”的狀態。我心里很清楚,他缺乏的是足夠的自信。于是我常常微笑著沖他點點頭,用期待的目光注視他,示意他把手舉起來。這個膽小又聰明的學生明白我對他的鼓勵,終于勇敢地高高舉起了他的手。
三、隨時運用體態語,加強鼓勵肯定
適當地運用體態語言對學生加以鼓勵和肯定,有時候更能給學生一種自信和滿足的感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從學生專注期待的目光、聚精會神的表情,以及疑惑沉思、揣摩不解的神情中,隨時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進度。當課堂出現冷場,學生發言不夠積極時,一味地口頭強調學生要積極舉手發言,效果不會好,這個時候教師便可采用體態語言來配合口頭鼓勵,伸出左手高高地舉起來作為示范,對想舉手又不敢舉手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目光,對舉起手的學生微笑著豎起大拇指,肯定地點點頭,更多的學生會因此而受到鼓勵,舉起手來。在表揚學生時,教師若能微笑著為他鼓鼓掌,學生會有得到加倍肯定的感覺,從而信心十足,上進心更強。
四、合理運用體態語,優化課堂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使用一些帶有一定意義的動作信號,這實際上就是在利用條件反射。教師平時反復訓練學生看到某個動作信號就做出一種相應的活動。久而久之,學生看到這種信號就會做出與之相應的反應。讓學生掌握有一定意義的動作信號,能使教學過程更為通暢,教師更能及時地起到主導作用。
當學生在分組討論時,教師如果想要讓大家停止討論,繼續下面的內容,這時教師便可使用體態語言來表示,如拍幾下手,學生聽到拍手聲便會停下來看教師。教師伸平左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抵住左手手心,這是一個帶有停止意義的動作信號,學生由于平時的訓練,馬上接收信號,討論聲戛然而止,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繼續下面的教學活動了。類似這樣的動作信號還有很多,比如學生的讀書聲太大了,教師可把食指放在唇前,做出消聲的動作,讓學生放低音量;有的學生坐姿不端正,教師便可夸張性地挺直腰背,同時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學生便很自然地領悟了。
總之,一位成功的教師,一定能夠很好地運用體態語言,發揮體態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特殊功能。同時在使用體態語言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體態語言的使用要根據學生年齡和性格的不同而相應改變。一般來說,低年級教師所使用的體態語言較為夸張和形象;而中高年級則更注重于暗示性和含蓄性。另外,每個學生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教師對其使用的體態語言也要有所變化。其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仍應以口頭語言為主,適當使用體態語言,而且必須自然得體,絕不能做作,否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弄得哄堂大笑,影響教學。最后,對意義性的動作信號,之前必須經過反復地示范和訓練,讓學生理解動作信號的含義,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體態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燕立玲.小學語文課堂體態語言的運用策略[J].教師,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