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碧波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小學語文也提出新要求: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提倡多讀書、少做題。特別針對低年級的學生,一定要重點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條件。針對當前我國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以及習慣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習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環節,如何培養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提高閱讀效率,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關鍵和重點。
一、當前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現狀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一些語文教師只重視學生對字詞以及課本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是將完成作業、背誦課本當作語文學科的主要任務,對課外讀物缺乏閱讀興趣。當前,雖然有和教材配套的課外讀物,但由于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在課堂上并不講解這些課外讀物的相關內容,導致學生沒有動力去閱讀,雖然教師強調增加閱讀量的關鍵性,但是學生依然應付了事。一些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本來想讀課外讀物,但是發現有些內容讀不懂,而教師又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答疑解惑,這不僅影響了閱讀的質量,還導致學生慢慢地喪失了對閱讀的興趣。
二、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以及習慣的相關策略
1.提高閱讀意識
低年級的學生缺乏主動閱讀的意識和閱讀興趣,只會為了完成課后作業才去啃書本。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時刻提醒、要求學生增加閱讀量,教育學生閱讀對今后成長的積極意義。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將課文內容和課外讀物有效地結合起來,在課堂上選擇一些優秀的課外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去閱讀優秀作品。
2.營造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產生塑造效應和激發效應,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積極的閱讀環境,對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效果,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進而接受書本中傳遞的知識和文化。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選擇《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培養學生對閱讀的熱愛,讓書籍點亮學生智慧的明燈。
3.引導閱讀內容
教師要在閱讀的過程中起到引導的作用,例如在閱讀《駱駝與羊》的過程中,教師要先描述故事的情節和內容,然后提出關于故事內容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創設情節,將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故事的寓意,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外讀物穿插到課本中,通過知識的補充,讓學生對課本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古詩《梅花》的過程中,可以將宋詞中的《詠梅》拿出來和學生一起鑒賞,然后詢問學生關于梅花的特征和寓意,通過這首詞引入所要學習的《梅花》。通過引導閱讀內容,為學生拓寬知識面,讓學生感覺到在課本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等著他們去學習、去閱讀,從而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
4.開展閱讀活動
教師要充分利用家庭資源以及社會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閱讀活動,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教師要將語文教學充分融入生活中,讓學生大膽地去創新、去發現、去觀察,將語言藝術運用到生活中,實現語文和生活的無縫對接。利用低年級學生喜歡游戲的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例如開展每周故事會,讓學生講述自己閱讀的故事,在講中練、在讀中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此外,也可以舉辦推薦活動,教師可以經過篩選,定期為學生推薦一本書,學生也可以互相推薦,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進而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5.巧設閱讀考試
考試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以及習慣的手段,考試本身不是目的。教師要巧用考試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對閱讀產生動力。教師要注意問題的難度:如果太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太容易,會使學生出現驕傲的心理,這兩種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教師一定要合理地設定問題難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在出題的同時,還要適當地拓寬知識面,考查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開卷有益的意識。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考試結果進行評分,還要適當地給出評語,分數較低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閱讀的動力;分數較高的學生,教師要繼續鞭策,不能產生驕傲的心理,要持之以恒地繼續閱讀。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接受熏陶、積淀語感、品位語言、觸摸語言,充分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增加主動閱讀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同時,教師還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缺陷和問題,讓閱讀變成一種享受、一種快樂。
參考文獻:
[1]路英霞.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及習慣[J].飛·素質教育版,2013(9):224.
[2]李潔.興趣,學生的好老師: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J].東方教育,201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