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摘 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語言能力除了天賦,更多的是要依靠后天培養,幼兒階段是語言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可塑性也比較強,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機會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語言能力;發展
語言能力是每個人都必備的基本能力,幼兒階段的教育宗旨并不在于向幼兒灌輸多少信息、傳授多少知識,更多的是引導他們認知到世界的神奇與魅力,拿到未知世界的一塊敲門磚。因此,對幼兒的教育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上,而應該貫穿于生活與教學的方方面面,語言教學也是如此。那么,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呢?
一、教師言傳身教,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對幼兒來說,每天與教師相處的時間僅次于父母,甚至超過父母,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足以看出教師的重要性。幼兒年齡小,每天接觸到的只有父母、教師和小朋友,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并且對幼兒的身心產生重要的影響。想要讓幼兒樂于接受教師進行的系統的語言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學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相較嚴苛的教育而言,幼兒自然更加喜歡平易近人、亦師亦友的教師,讓教學猶如春風化雨一般,滋潤幼兒的心田。鼓勵的眼神、溫暖的撫摸、善意的微笑……都能夠在無形之中讓幼兒產生親近感,覺得教師就像自己的媽媽、鄰居家的大姐姐等這些角色,自然而然地就會聽教師的話;其次,想要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使用規范的教師語言,在日常與幼兒交流時也要注意語言的使用,鼓勵幼兒多說愛說,無聲的教學也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甚至比課堂上的系統教學效果還要好。
例如××的爸爸最近反應××出現厭學的情況,每天早晨到了幼兒園的門口都賴在車里不愿下車。我了解情況后,找機會把××叫過來,微笑著對她說:“最近表現特別乖,老師想獎勵你一朵小太陽。”××開心了,我接著說:“幼兒園里有這么多可愛的小伙伴,還有你喜歡的老師,你告訴老師為什么不喜歡上學。”××若有所思地說:“我害怕老師問我問題,因為我怕回答錯了,小朋友們笑話。”原來前幾天我提問題,她回答錯了,由于當時趕時間我就忽略了此事,××當時受到小伙伴的嘲笑,所以厭學。發現問題后,我找機會在班上表揚××,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并以此為借鑒,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注意處理好和幼兒之間的關系,完善教學。
二、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創建適當的語言環境
環境對人產生的影響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但也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對幼兒來說,環境的作用體現得尤為明顯。幼兒很有可能因為喜歡教室墻壁上的一處設計、學校角落里的一尊雕塑而喜歡幼兒園。因此,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忽視,教室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為幼兒創建適當的語言環境。首先,教室應該由師生共同完成布置工作,將日常教學融入其中。教室是幼兒日常生活與學習的環境,讓幼兒動手參與教室的布置工作,才能產生主人翁意識。在教室的布置方面,我與日常教學進度保持同步,創造了不同的主題。例如在為幼兒講《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時,我利用一些元素將教室點綴成一條小溪,將每一個幼兒的名字寫在蝌蚪形狀的紙上,讓幼兒自己粘貼到小溪里,這樣組成了一個團結的大家庭。幼兒還可以在自己的小蝌蚪上面寫一些文字或者畫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們都樂在其中。其次,設立語言角,說出你的故事。為了鼓勵孩子勇敢地進行表達,我特意設立了語言角,騰出時間和空間,給幼兒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很多時候幼兒因為害怕說錯而不敢表達。但我認為只要有勇氣,敢于表達就是值得鼓勵和贊美的,因此在語言角里,無論幼兒的想法多么稀奇古怪,語言組織得多么混亂,我都會為他們的勇氣點贊,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言教育活動,借此規范幼兒言行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將活動與教學融為一體,那將是再完美不過的一件事情。其實語言教育貫穿于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只局限于課堂之上。例如,我常常與幼兒做一個“你聽我說”的游戲,通過我發出指令,看一看哪位小朋友完成得又快又好,我會給最好的小朋友一定的獎勵。長此以往,幼兒對口頭指令產生了條件反射,在他們亂作一團的時候也可用來當救兵。比如排隊令很多老師頭疼,但經過“指令訓練”后的幼兒在我拍拍手,數了“一二三”之后,很快就會回歸平靜,乖乖地站到隊伍中去。又如有一個叫羅××的小男孩特別淘氣,總是在我講故事的時候搗亂。我請他出來為大家講故事,然后我學他的樣子搗亂,再問他:“老師這樣,你開心嗎?”羅××想了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其實幼兒能夠聽懂很多話,要充分相信語言的力量,相信孩子們。
總而言之,要想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教師就要充分認識到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史春梅.淺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8(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