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竣
摘 要:當前,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果,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立足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性
合唱是一種集體音樂演奏方式,它要求參演者在每個音律上都產生共鳴,協調配合,才能唱出完美的歌曲。音樂對培養小學生興趣愛好和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注重思想啟蒙,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對合唱的學習有了興趣之后,在課堂學習時就會事半功倍。如何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這是教師要面臨的難題。音樂不同于其他學科,它要求學生有很好的天賦,還有對音樂旋律的準確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面臨難題,如不及時解決,容易喪失對音樂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小學是學習習慣和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若此時不能給學生正確的引導作用,那將來學生在升入高一級學府時面臨的問題會更多。筆者認為,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自己對合唱曲目的理解和歌曲的創作背景都傳授給學生,而不僅僅是在學生歌曲合唱上技術性的指導,要通過多與學生聊天,知道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有哪些知識不太懂,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練習,如發聲和節奏的把握等,為學生的合唱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同一首歌》的合唱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如何把握這首歌的節奏和合唱技巧,還要介紹這首歌是創作的背景知識,學生才能體會創作人的初始感情,唱出更飽滿的情緒。此外,這種教學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學習氣氛變得越來越濃厚。
二、配合樂器演奏,增加課堂樂趣
將樂器引入合唱教學課堂,也是非常不錯的一個提高課堂有效性的方法,學生在進行多次合唱訓練后,難免會有浮躁的情緒產生,這時樂器的加入迎合了學生對事物存在新鮮感這一特性,使得學生再次專注地學習合唱。在小學合唱教學過程中加入樂器演奏,更有助于學生合唱能力的增強,在合唱的過程中還要配合樂器演奏的旋律,從而改變團隊合唱的節奏、音色等,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對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幫助的。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受到自己合唱水平的提高,使得有探究更難曲目的信心,在合唱的道路上學生越走越遠,逐漸將合唱作為自己的一項興趣愛好,陶冶自己的情操。合唱作為一項集體活動,還需要團隊有非常好的凝聚力,增設樂器也能達到這一目標。在配合樂器演奏的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討論研究的時間,使得成員自主研究如何配合樂器將曲目表達得更好,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得整個集體有一種拼搏向上的勁頭,使得教師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愛我中華》這首歌時,教師可以用鋼琴與學生配合。這首歌節奏明顯,配上鋼琴演奏,聽起來更有沖擊力,使得學生的合唱水平越來越高。
三、將競爭模式引入課堂
傳統的合唱教學模式是讓學生組成一個團隊進行曲目練習,再由教師指導改正,這種教學方法過于機械,容易使學生形成倦怠等負面情緒,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可將一個班級分為兩個團隊,布置給兩個團隊相同的曲目,讓兩個團隊中的成員自主商量如何將歌曲唱得更好,每個細節及要點都由成員自己商議決定,給予學生足夠的創造空間。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師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了提高學生分數上。筆者認為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懂得探究,引導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才是重中之重。在小學合唱教學上也是一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唱技巧,激發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才是小學合唱教學的最終目標。例如在《歌唱祖國》這首歌的學習中,教師將班級分為兩組,每組男女比例相當,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和課下自己組織練習來學習這首歌曲,隨后在課堂上兩組學生進行合唱展示,最后由教師總結點評,提出需要改正和進步的地方。這種教學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自主學習的效率,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這種能力帶給學生的好處不僅僅局限于音樂課堂,它使得學生在做其他事時都有一種頑強不怕輸的精神,這在學生的一生中是非常寶貴的一種品質。其次,通過這種分組模式,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完善自己的合唱技巧。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一個課題,音樂是世界性的語言,如果學生能將合唱作為自己一生的興趣,那將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教師要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將培養學生對合唱的興趣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努力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翔平.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4(1).
[2]周雪玉.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