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恒偉
摘 要: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56個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匯集,使得這個民族逐漸變得強大。經典詩文是中化民族的瑰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所以民族文化的傳承要從小學生抓起,領會前人留下的可貴資源。經典詩文的誦讀,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良好情操,豐富知識內涵,啟迪智慧,所以,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真正體會經典詩文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經典詩文;小學生;實踐探索
隨著我國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文化的傳承和修復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全國各地中小學都在陸續開展有關經典詩文的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重視。學生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習興趣,也促進了對中華經典詩文的深入了解。
《中華好詩詞》是一檔針對中國傳統詩詞記憶考驗的大型節目。節目以大力弘揚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為宗旨,集娛樂性和知識性于一體,通過寓教于樂的輕松形式,打造出一檔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優質節目。通過搶答、對戰、終極挑戰等一系列緊張而又充滿樂趣的環節,決出優勝者,還可得到一定金額的助學獎金,這對學生有很大的激發作用。
下面談談我在課堂中對經典誦讀的實踐探索。
一、建立誦讀機制
古詩文有很明顯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可以根據這些來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進行課堂教學。
1.確定誦讀內容,誦讀內容以經典詩文為主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類就是經典國學,主要有《論語》《三字經》《弟子規》、唐詩宋詞等。每個年級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要設定不同的目標和學習內容,可以將每個年級段的必讀內容和延伸閱讀公布一個名單,讓學生自由選擇。
2.保證誦讀時間
要想精通這些經典詩文,首先要有足夠的閱讀量,所以閱讀時間的保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閱讀空間,確保閱讀時間。主要的方式為每日一刻清晨閱讀和每周一次經典誦讀。
3.激發誦讀興趣
(1)“流行”引起興趣。如果班級中僅有一個人在閱讀,第一是很難堅持,第二是形成不了氛圍。氛圍是很重要的,如果班級中的學生都在誦讀,學校學生也都在誦讀,這就形成了一種趨勢,那么大家的積極性就會很高。這樣的環境中人人誦讀、班班誦讀,詩文誦讀的氛圍就會非常濃厚。然后還可以據此設立誦讀優秀班級、誦讀詩文先進集體等的獎項,為提升課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
影響。
(2)形式提高興趣。詩文的特點是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反映看到詩文就會有昏昏欲睡的感覺,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想要吸引學生興趣,我們要多開展詩文誦讀活動,通過活動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首先,從誦讀方式入手,通過循序漸進的誦讀方式給學生以真實的詩文體現,讓學生感覺置身其中。第二,可以在誦讀量上著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背誦,不要統一內容和數量。第三,選擇途徑,選取的時候記得要從淺到深,還可以讓學生多看一些有關詩文歷史的紀錄片或者相關電影,從學生喜歡的方式入手是最有效果的。
4.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
活潑好動、耐心差是小學生在課堂中的顯著特點,但是如果死板的課堂教學轉變為課堂活動教學,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學生對活動是非常有興趣的,所以活動和詩文誦讀的結合,更使詩文具有吸引性。
二、營造誦讀氛圍
1.課堂中營造詩文誦讀環境
我們提出了“讓古詩文走進課堂”的要求。在課堂中除了教學之外,還應該通過詩文內容來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內容,更有利于學習內容的深入了解,同時還可以擴充學生的閱讀量。
2.在班級活動中營造誦讀古詩文的氛圍
(1)開展競賽。可以通過每周的誦讀時間來開展競賽類的誦讀活動,通過小組形式比賽,達到對知識的鞏固作用。
(2)課前吟詩。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學生的課堂學習間隙要時時提醒學生進行詩文誦讀,可以做到多而熟。
(3)開設學詩園地。可以在班級中設立,給學生提供學習詩文的環境和平臺,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詩文的興趣。
三、指導誦讀方法
1.技巧誦讀法
(1)按照節律誦讀。古詩文具有形、音、調和諧統一的特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詩文節奏、音律等的閱讀來感受語感,做到聲情并茂。
(2)結合詩情畫意。詩文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山河景色、生活美物等,對這類詩文可以引導學生將其想象成鮮活的景色或者生動的影片。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就很容易進入詩文中,朗誦的時候就會深有體會。
2.游戲誦讀法
(1)跳皮筋誦經典課間活動時,邊跳皮筋邊念古詩,邊拍手邊誦《三字經》等。
(2)拍手歌游戲。此外,還有詩句接龍、打擂臺比賽等。
(3)故事引導法。
通過實踐,既培養了學生的詩文熱情,也使得學生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了解和滲透,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有著深遠的意義。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誦讀國學經典是樹人之根本,在濃厚氛圍的環境中,學生必定也會成為有正氣、才氣的人。
參考文獻:
劉小紅.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訓練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周刊:教育科研,2010(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