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男
當前,小學英語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教學質量正在逐漸提高。但是,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學,還普遍存在著專業教師缺乏、學生學習興趣低、厭學難學,教師感到難教無助等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值得我們英語教師很好地進行研究。
一、存在的問題
1.家長不重視
經過對學生家長的調查發現:在農村,很少有家長陪學生學習的習慣。許多學生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者是單親家庭,無人督促學習,課后無法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缺少交流的環境,學生在家得不到溫暖,對于學習有的是不聞不問。對于英語學科,大多數家長認為英語很重要,但無能為力,無法幫助孩子。但也有部分家長認為小學階段學習英語太早,只有個別家長會偶爾問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農村的孩子沒有參加課外輔導班,這也是鄉鎮里條件不允許的。從以上調查可見,對學生來說,英語是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
2.學生個體的差異
或許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家里條件好的、成績優秀的學生都到外面去上學,導致農村學校學生流失嚴重。每個班級的學生不多,但成績特別好的很少,學生普遍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有的雖然是高年級的學生,但實際水平并不高,加之農村學生膽小、內向,羞于說英語,從小受特定的環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往往做事比較拘謹、不善言談,害怕說錯被教師批評,被同學嘲笑,不積極舉手發言,這直接影響課堂氛圍。所以導致班級整體成績不高。
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1.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條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而英語新課標特別強調并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實踐證明,當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愿學、愛學、樂學。因此,我積極創設學生喜愛的語言環境,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讓學生產生興趣,通過多聽、多讀、多練來達到熟練的程度。其次我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快帶慢,由師生互動改為生生互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然后由教師進行過關檢測(以分組比賽的形式),這樣學生可以放松心態,由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之間交流也避免了師生交流的緊張感,氣氛比較輕松,同時也節省了實踐。在小組比賽時,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同時利用學生早讀的時間來加以鞏固,對語言有更多的訓練。對一個在人生基礎階段學習語言的學生來說,重要的不是他們能講多少,而是他們能運用自己所學的單詞進行情感與信息的交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首先,讓學生一開始學習英語就要養成認真聽、反復模仿的習慣。俗話說,“熟能生巧”。其次,要培養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不怕講錯的習慣。英語教師不要因為學生說錯而指責,應加以引導學生更正錯誤。
3.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
課堂中,評價不要只是表面的形式,評價應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課堂上讓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教師的鼓勵,感受到你的關愛,從而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我除了在課堂上進行多種評價外,還在班級里設置一張表格,上面記載了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或者是聽、說、讀、寫方面獲得的進步,每天學生都會爭先恐后地去看,然后積極表現;每個月我都會將表現好的學生選出幾名,授予“英語小明星”稱號,頒發獎狀,偶爾發一些小紀念品。這樣,學生便會努力學習了。要使評價真正發揮它的作用,不要適得其反。同時評價必須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但并不是所有的環節都要有評價。評價過多,就會占用課堂時間,反而得不到最好的效果。
4.常與家長溝通
作為教師,應與學生家長建立協調、融洽的人際關系,在英語學習上達成一致,并在教學中互相配合,勤溝通,常聯系,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態,還要讓家長了解英語學習的內容,從而重視孩子的學習,關注孩子的成長,并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建議家長讓學生每天聽英語、每天讀英語。英語教學向家長開放,聘請家長擔任英語角志愿輔導員等,將學校的“英語課堂”延伸到“家庭課堂”,這樣在與家長“聯系”和“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家長認識小學英語,并共同促進學生學好英語。
總之,偏遠農村鄉鎮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任重道遠,要想搞好農村英語教學工作,就需要我們英語教師付出百倍的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提高專業知識,努力去準備好每一堂課,教師多鼓勵、多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把新課標的要求落到實處。學生要注意運用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英語成績。
參考文獻:
王建群.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