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賽郎

2009年3月,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提出的《語文學科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低年級不布置課外書面作業。在減負提質的呼聲中,很多學校和老師都在摸著“非書面家庭作業”這塊石頭過河,方法不一,形式多樣,但效果卻不容樂觀,更有甚者有名無實。因此,我們以提升低年級學生完成非書面家庭作業的積極性和實效為出發點,提出了“非書面童心作業”。它從朗讀、閱讀、創編、操作四方面進行優化設計,相對應“小主播”“小書蟲”“小演員”和“小‘作家”四種角色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體驗生活,在和同學、伙伴、家人一起動手、動腦完成非書面童心作業的過程中增強合作意識,培養想象力,激發創造潛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田園氣息中學語文、用語文,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提升語文素養。
一、童趣:在角色體驗中綻放
我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切實關注學生的作業興趣和實踐積累,設計了四種角色體驗,引導學生在直觀、生動、形式多樣的學習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使作業最大限度回歸兒童生活世界,解放兒童的精神世界。
1.朗讀型童心作業:我是“小主播”
在一、二年級的家庭作業中,讀的作業占了較大的比重。比如:每課的課前預習、課后朗讀、生字詞語的拼讀等此類的常規作業。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主動朗讀、樂于朗讀,我們在班里開展了“我是小主播”活動。具體做法是:(1)師生同議,制定“我是小主播”評選條件。(2)將當天所學課文正確、流利地讀給家長聽,背誦指定課文或段落。(3)單元學完以后,再讀這組課文,鞏固背誦指定課文或段落。(4)每雙周的周五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根據他們的平時表現和臨場發揮評出“( )星級小主播”,頒發獎章并登上小主播的“星光大道”。因為有了“小主播”的誘惑,所以孩子們無論在校還是在家練習朗讀的時候都透著一股認真勁兒。同時教師采取指名讀、配樂讀、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學生完成起來的壓力不會很大,可以在輕輕松松的“讀”中鞏固知識、拓展知識,提升朗讀能力。
2.閱讀型童心作業:“我是小書蟲”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求孩子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看課外書30分鐘,雙休日至少1小時,也會在班級讀書會和家長會上向學生、家長推薦優秀少兒讀物,如《安徒生童話》《魯濱遜漂流記》《舒克和貝塔的故事》《三毛流浪記》等。結合學校開展的閱讀競賽等活動,充分發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能力來選擇課外書籍。同時,為了檢查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從一年級上冊開始,就在班里進行了“小書蟲”評比活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促使學生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提升閱讀能力。
3.創編型童心作業:“我是小演員”
創編型作業是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通過改、說、唱、畫、演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適當地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延伸,讓課文靜態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人物或場面,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當我們教到有精美插圖的課文時,布置學生利用這些插圖編故事,回家講給父母或小伙伴們聽;當學到敘事性較強的課文時,讓學生回家講講文中的故事或續編、改編故事。讓學生像“小演員”一樣在家人面前展示本領,在“說一說”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操作型童心作業:“我是小‘作家”
操作型作業能讓學生邊做邊學,讓學生在積極動腦、親自動手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的感官體驗和經驗累積,享受作業的快樂。例如:一年級學習《漢語拼音》時,布置學生制作拼音卡片,通過玩卡片游戲增強學生的感知記憶;學習《秋天》這篇課文時布置學生和父母一同去戶外拍幾張季節性的照片與人分享,或者動手畫一畫秋天。這樣的作業設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于趣味性的操作型童心作業之中。
二、童樂:在家校合力中共生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因此需要家長既是他們按時完成非書面童心作業的督促者,也是提高非書面童心作業效度的配合者,也只有教師和家長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作業的樂趣和童年的美好。
1.親密的作業伙伴
我們的“創編類”“操作類”作業設計都從孩子們的實際生活出發,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實施作業的途徑,其中少不了家長的指導與配合。家長和孩子一起調查、收集資料,動手實踐,一起收獲作業感受,成了孩子完成作業的親密伙伴。這樣的過程中家長既能感受到孩子成長的喜悅,又可以隨時對孩子加以指導點撥。孩子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習得了處事的方法,也給孩子們的快樂童年留下了溫馨的一幕。
2.私人的作業導師
對學生來說,完成非書面童心作業有時是有一定困難的,此時,就特別需要家長的指導與配合。家長的作業指導不受時空限制,更及時,也更具有針對性,每一個家長的作業指導都是為自己孩子量身定做的,都愿意傾情而為,因此,是學生私人的作業導師。如,有的學生和家長在十一假期里拍下了很多游玩中的美景,做成了“我行我秀”主題展;有的參加燒烤、登山等各種活動,拍照留念。家長們有目的地帶領孩子親近自然,步入社會,引導他們在參與實踐中體驗生活、放飛童心,盡享童趣,這是多么美好的童年記憶。
3.溫馨的作業對象
為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懂得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在班里實行了一項固定作業:關愛家人,要求孩子每天為家人做一件事。碰到“婦女節”“父親節”“重陽節”等,孩子們都會比平時更努力地表現一下自己的誠意。此時,孩子實施作業的對象是父母和家人,因此家長就“被參與”到作業中,但其意義遠非如此,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感恩意識,更加深了親子之情。
三、童真:在激勵評價中洋溢
非書面童心作業的多元化設計勢必要求作業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具有多元性,以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滿足他們濃郁的好奇心,在愉悅向上的氛圍中引領學生張揚個性,不斷前行。
1.獎勵機制,誘發動機
對學生來說,作業的完成有時是困難的,必須要有意志力的支撐才能堅持做完,所以開學初,教師就在“家長委員會”的配合下,商討制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非書面童心作業的激勵性評價機制,幫助孩子明晰評價的標準,給他們一個努力的目標和動力。如,通過頒發“優秀作業表揚信”,評選“作業之星”,家長幫助孩子實現一個小小的愿望等各種方式激發他們完成非書面家庭作業的熱情與動力。
2.及時評價,放大亮點
教師每天都及時、仔細地批閱家校聯系本上的家長留言,盡量捕捉學生在完成非書面童心作業中的亮點,積極協助家長進行表揚。如,有的學生能及時完成作業,質量優秀;有的學生雖然說或讀得不是很好,但態度很認真;有的學生完成小作品很有創意……只要有亮點,即可獲得一顆“★”,班級中表揚,以示鼓勵。同時,對于完成得不夠好的學生,教師也及時給予建設性的反饋意見,告訴學生哪兒做得好,哪兒還需要繼續努力。教師還把優秀的作業拍攝下來上傳班級QQ群,比一比誰更棒。讓家長也參與進來一睹風采,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整體提高。
3.展示評價,鍛煉自我
低年級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教師給學生搭建表現的舞臺,讓學生把自己完成非書面童心作業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感受展示給大家看,鍛煉自我。在展示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學習,協同合作,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同時老師也能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孩子學習的情況,適時做出引導,及時進行調整。
成果展示既可以是學生個人的表演,如,一個人朗誦古詩、講故事等,也可以是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的小組合作表演。
非書面童心作業基于兒童的童真童趣,打破傳統的家庭作業的形式,給予學生充滿智慧與情趣的作業,它使學生從封閉走向開放,走出了課堂,開辟了更廣闊的視野,充分解放了學生的大腦、雙手,開拓了低年級學生家庭作業的新天地。不僅使學生在完成非書面童心作業的過程敲響快樂的音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完成作業的興趣,更促進了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戴卉蓉.豐富檢查主體實現非書面作業最大效益[J].四川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