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數學實驗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常見的環節,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驗中,小學生可以在實驗中鞏固知識,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實現做學玩三點兼備,促使學生的思維、創造、操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數學實驗;設計;策略
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比較雜亂,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而將數學知識融入實驗教學中,學生可以在實驗中掌握知識,在輕松愉快的實驗氛圍中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很多數學知識的形成并不是通過嚴格的數學推理,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實現的。在實驗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談談小學數學實驗的設計與實施的幾點策略,為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提供幾點參考。
一、化解教學難點,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動手開始的,在小學數學的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實驗操作,可以突破學習的難點,發散思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并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我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并作出平行四邊形的高,然后讓學生沿著高剪下來,看看能夠拼成什么圖形。學生在拼湊的過程中把平行四邊形拼湊成長方形,然后我帶領著學生又進行一次拼湊的過程,并引導學生思考:這個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較,有沒有變化?這兩個圖形的面積有什么樣的關系?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有什么樣的關系?學生通過剛才親自動手操作,很快就得出結論:任意的一個平行四邊形都可以轉化成與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轉化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變成了長方形的長和寬,并且他們對應相等。
于是學生在自己的操作、思考與探究中探索出了新知。既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的發散性,又化解了教學的難點,使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計實驗方案,活躍學生思維
新課標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僅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技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讓學生在有趣有效的實驗環節中激發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1.縮小主題范圍
小學數學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規律,在一節課上要完成一個大實驗是不現實的,過多的任務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得他們為了完成這些實驗而囫圇吞棗地學習,造成學無所獲。因此,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實驗,縮小主題的范圍,將一個大的主題分解成幾個小的實驗,循序漸進,逐步完成實驗。
例如在教學《圓》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將實驗主題分成三個部分,一是讓學生初步分析圓與之前學過的長方形、三角形等多邊形相比有什么異同點;二是讓學生利用手邊的物品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并與其他同學交流圓有哪些特征;三是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事物。通過這樣一步步分析與實驗,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就會由點到面逐漸深入,并在腦中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框架,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
2.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度。而數學實驗恰恰是學生在自主參與探究中獲得知識的過程,對于學生主體性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統計班級內扎辮子與不扎辮子的女生人數,以及穿白色上衣與不穿白色上衣的學生人數等。這樣的實驗活動,學生統計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物,他們的興趣十分高漲,實驗過程進行得十分順利。他們真正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并在實際的統計中對統計圖與統計表的認識更加深刻。
三、全面設計推進,深化學生認知
數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靈活的思維,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數學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課的功能,深化學生的認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熱情
合適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為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在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進行高效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組圖片:分別是北京、三亞以及哈爾濱冬季的景色,并在旁邊配上當地的最低氣溫。為了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我還組織學生玩了一個小游戲,即我說一句話,學生要快速地說出相反的話。比如,我說“向前走20米”,學生就要說“向后走20米”。通過這樣的游戲情境的創設,學生學習的熱情瞬間高漲,他們很快地理解了負數的含義。
2.加強數學認知,促進知識應用
數學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事物相聯系,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再以“負數的初步認識”為例,在課堂實驗中,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負數的含義,理解了負數的作用,然后我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應用負數的例子,使學生在搜索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的意識,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數學實驗的設計與實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對于促進小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創新實驗教學形式,改變教學方法,使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出它的魅力,構建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促進小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單春霞.數學實驗:小學生實踐操作與數學思維的視界融合[J].數學教學通訊:初等教育,2015(10):47-48.
[2]潘小福,陳美華.數學實驗教學的實施策略[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5(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