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會獻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難度不斷增加,對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傳統方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削弱了學生學習興趣。對話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針對數學對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并結合實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數學對話;小學數學;實際應用
數學對話是通過營造一個公平、和諧的學習氛圍,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不再處于主導地位,而是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充分應用數學對話的教學方式。
一、提煉教學核心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許多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把握這些重點和難點,提煉教學的核心問題,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對后續的學習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圍繞核心問題進行數學對話,能使學生更容易抓住學習的重點,降低數學學習難度。通過核心問題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在思維上形成層層遞進的關系,拓展學生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以蘇教版小學四年級《認識毫升》這一節為例,教師可以根據該節知識的重點內容提煉出類似“一毫升到底有多少?實際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一毫升?”等問題,以此來開展數學對話。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學生思考遇到瓶頸時進行核心問題的提煉。例如,在對蘇教版六年級《認識圓柱》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時,學生可能會對一些圓柱高矮、粗細有較大差異,但都統稱為圓柱的問題。一旦學生思考出現瓶頸,教師要及時抓住機遇,向學生提出“這些圓柱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通過總結得出圓柱的特征。通過對核心問題的提煉,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同時也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二、梳理知識線索
小學數學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提煉出教學核心問題,所以教師要梳理知識線索,在知識發展的關鍵點上提出數學對話,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數學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抓住知識發展的關鍵點。
例如,蘇教版五年級《小數的意義》的教學內容,這節教學內容是以三年級《認識小數》這節內容為基礎。教師在開展這節教學內容以前需要對三年級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并根據教學內容發展的脈絡在教學的關鍵點上發起對話。數學對話可以類似以下幾個方面:“除了一位小數之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小數?”“一位小數的意義是什么?”根據這些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聯系生活實際進而舉出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等,在教學中真正實現舉一反三。另外,教師在發起對話時也要具備一定的轉化意識,將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能夠鞏固舊知識,同時也能降低新知識學習的難度。例如,在講解梯形面積計算時是在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要將舊知識進行轉化,為新知識的學習服務。為了有效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教師就要及時梳理知識線索和脈絡,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網絡,同時也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
三、結合學生實際需求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和進行數學對話。不僅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千克、克和噸》的教學內容,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對質量單位沒有深刻的認識。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講解該節內容之前,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之下去超市感受一千克、十克等重量,并觀察超市中其他物品的質量。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開展數學對話,與學生交流一千克的重量感受。另外,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些質量不同的物品,讓學生在課堂上猜測物品的質量,加深學生對千克、克的理解。當然,數學對話旨在全面展現學生自我,有時對于同一個知識的理解和對一道題目的解決方法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教師應當充分尊重學生思考的成果,通過數學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全面交流,滿足學生表現的需求。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對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鼓勵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擴大數學對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范圍,充分發揮數學對話的優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文英.數學對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11).
[2]易增加.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