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岳芬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它對學生豐厚語言材料的感知、語言沉淀的增強,以及讀書能力和語文素質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個教學事實是,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閱讀能力低下,究其原因,教師的閱讀方法指導不力、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閱讀面不寬……基于這些現象的存在,教師必須對小學閱讀教學加以高度關注,通過采取科學的閱讀教學方法,來改變如今高付出、低效率的閱讀教學現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閱讀能力;教學方法;閱讀情境;閱讀習慣;閱讀量
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多年,對閱讀教學方法也進行了諸多的實踐研究和理論思考,從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教學感悟和心得,現結合自身教學工作經歷,從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出發,積極探索學生有效閱讀的策略與方法,從而力求達到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精神力量源泉,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有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認識到,若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認為,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因為情境,是教師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與閱讀材料內容相關的人、事、物,或者是現代多媒體技術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作畫面來創設的,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比如,在讓學生閱讀《觀潮》這篇文章時,閱讀之前,我首先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錢塘江大潮漲潮時的視頻,視頻中那氣勢宏偉、令人震撼的場景立即吸引了學生,而后我又繼續播放了2015錢塘江大潮的時間表以及當時漲潮的圖片,學生看著眼前令人震撼的場景,都顯得十分興奮,臉上也露出了驚嘆的神情,于是,我趁機對學生說道:“同學們,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文,便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那么,你們想不想跟隨作者一起去看看?下面,就請大家去自行閱讀這一篇文章吧!”這樣,我通過在讓學生閱讀課文之前,給學生播放與閱讀材料內容相關的動作畫面,并把握好時機揭示課題,開啟了學生閱讀思維的閘門,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專心致志地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
二、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年齡尚小、自控力差,在閱讀時他們總會無意識地被其他無關的事情吸引,并開始走神、發呆,所以,這就要求身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比如,我們要教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難句,絕不能心煩意亂,失去控制力,而是心緒安定,精神專一,以從容不迫的態度去面對。另外,我們要教導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要對人物事件、中心思想等進行再次回味,對于文章中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要多讀幾次。另外,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材料中出現的人物、事件、地點、時間、原因等畫出來,這樣,學生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之后,能夠做到對文章內容的一目了然,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識。總之,在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在閱讀過程中會摒棄一切影響閱讀速度和效果的因素,集中注意力去閱讀。
三、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課堂提問是閱讀教學中使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可以喚起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訓練學生學習思維,對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不是隨意進行的,我們必須遵循一定原則,如要注重時機、要針對重難點、要能引發學生思考、訓練學生思維、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等,如此,我們才能發揮提問的最大功效,使之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讓學生閱讀《火燒云》這篇文章時,為了培養學生咬文嚼字、推敲詞語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我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1)什么是火燒云?(2)全班齊讀句子: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①句子中“燒”是什么意思?這里可不可以換成“紅”?把句子中的“燒”換成“紅”通不通順?②如果通順,作者為什么不用“紅”而用“燒”?(3)課文寫的是什么時候的火燒云?這樣,我通過設計這些問題,能夠讓學生通過詞語變換,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采取各種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的閱讀教學策略,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此讓學生感知豐厚的語言材料,增強語言沉淀,進而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質和素養。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2]孫慶春.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