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杰
摘 要:在小學階段,寫作技能的提升不僅對學生閱讀、表達、與人溝通的能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對語文知識學習、能力與方法掌握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本文就從小學作文寫作教學現狀分析入手,對如何改善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現狀;措施
寫作是學生以語言文字形式表現認知的能力,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應以新課程教學理念“一切為每一位學生發展”為方向,關注每一位學生在作文寫作教學中的學習體驗,實現其語文素養提升的同時,創造良好的情緒以及積極的情感體驗。
一、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作教學現狀
1.內容單一
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教學中最顯著的問題是學生因生活體驗的缺乏,致使寫作內容單一、同化,寫作練習缺少真情實感,學生自己也常感覺無話可寫,寫作興趣不高。當代小學生寫作內容多參考優秀的作文書、教材、網絡例文,在寫作模式上以慣性的思維仿照例文模式進行寫作,作文中難以發現學生的情感體驗,表達方式如出一轍,缺少創新。例如《我的理想》,通過對一個班級作文情況整體分析發現,學生的理想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教師、醫生以及警察,也有少數學生的理想是外交官、列車乘務員、賽車手等。在《我的理想》的寫作練習中,一部分學生并未認真思考自己希望成為怎樣的人,也未對寫作中職業的特點進行詳細了解,學生在對自己理想尚不明確的前提下,將社會普遍認知的教師、醫生等職業描寫為自己的理想,缺乏實質性意義。
2.情感失真
情感失真問題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迎合寫作評價。在日常寫作教學中,教師都會對寫作進行指導,并選擇幾篇優秀的范文推薦學生閱讀或進行講評。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為完成高質量的作品,無形中陷入一個框架之中,筆尖流露的情感成為優秀范文以及教師或他人思想的復制品。加之日常寫作教學中,教師反復強調對美詞佳句的熟練記憶,學生迫于應試需求,對這些素材強行套用,使寫作練習失真現象嚴重。第二,基于命題作文框架。對框架的設定通常都以積極的“身邊好人好事”“英雄榜樣”等命題為主,長此以往,原本缺乏生活體驗,情感處于萌芽時期的小學生會一直沿著鋪好的寫作道路前進,寫假話、寫大話、寫空話,寫作內容重復現象屢見不鮮。例如,在《我的媽媽》寫作練習中,許多學生千篇一律地對媽媽的優點進行歌頌。如“媽媽每次都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吃”“媽媽冒著大雨為我送雨傘”……這些情感與內容上的雷同,是學生在固定的框架下,缺乏直觀情感體驗或不知如何表達情感之下創作的。
3.興趣不高
通過對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寫作興趣調查可以發現,喜歡寫作的學生不到三成,五成以上學生不喜歡也不討厭,少數學生對寫作表現出強烈的反感態度。追問其原因可總結為“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不會寫”等,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興趣令人擔憂。
4.評價缺乏針對性
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評價模式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與寫作興趣的培養都存在一定的影響。教師對小學高年級作文評價通常以等級評分、文字類評語等傳統評價方式為主。如對《我的理想》文字類評語多為“理想很遠大,希望你加油”“祝早日實現理想”等。此外如“內容不充實”“條理不清晰”等否定的評價,這種評價語言相對統一且單調,缺乏針對性。長此以往,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產生麻木感,缺乏改進與學習的動力。
二、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改善措施
1.豐富生活體驗
(1)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對觀察有興趣,才會自主地對身邊事物進行觀察與認知,并通過不斷認知的過程對事物特點牢記于心。教師要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這一特點,為學生創設多樣的情境,如在冬天帶領學生打一場雪仗、觀察雪花的形狀等,激發學生觀察興趣。此外,要教授學生觀察的技巧,面對五彩繽紛的世界,親身去觀察與體會事物,還可通過由遠到近、由表及里的觀察角度,體驗不同的觀察結果。
(2)培養搜集積累素材的能力。素材的搜集與積累過程就像蜜蜂釀蜜需要先采蜜一樣,要寫好作文就需要頭腦中有豐富的作文素材。小學教師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不僅在課堂中,在課外學習、課外活動中也要不斷發現好的素材。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多搜集寫作素材,如在課外可以通過閱讀課外刊物、網絡瀏覽、廣播電視傳媒等方式,還可以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如購買東西、參加慶祝活動等。學生若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中自然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2.豐富情感體驗
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是為了讓學生在作文選材寫作中沿著情感的方向,將悲傷、喜悅、憤怒等感情真實表達于作品之中,以使寫作更鮮活生動,從而感染每一位讀者。
(1)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關注課堂氛圍的活躍性,改變教師命題、學生埋頭苦寫的寫作教學模式,打造鮮活有趣的寫作環境。例如,進行《我熟悉的人》寫作教學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同桌或者前后座同學進行細致觀察,列舉出幾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有趣的事情。在進行《我的媽媽》寫作時,邀請幾位學生即興表演一下日常自己與媽媽的對話或相處的情節,或在課外布置學生仔細觀察媽媽的特征,理解媽媽的不易。通過角色的扮演與轉變等方式,學生增加了寫作主體意識,寫作中情感得到了自然的流露。
(2)豐富課外活動。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布置課外實踐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課外活動搜集寫作資料。例如,要求學生在放學后收看某一個電視節目,以觀后感為形式寫一篇作文,或要求學生了解一位心目中的英雄,通過影視作品或者書本閱讀,感受造就這位英雄的多種因素,最后指導學生以真實的心靈體驗進行寫作,學生寫作內容更富有真情實感。
3.激發寫作興趣
在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教學側重點在方法技巧傳授、寫作思路的引導與啟發之中,未重視課后評價與創新思維啟發,缺少課堂情境創造。以上種種現象的存在,都是影響小學高年級寫作興趣的因素。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培養內在動力,以此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如帶領學生自主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加強對學生寫作思想的鼓勵,在班級內營造出一個奮發向上的學習氛圍,潛移默化之中帶動學生學習興趣。還可通過引導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從對比中看到自己的優點與劣勢。
4.創新評價
對小學高年級寫作要以鼓勵的評價為主,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評價。如對不自信的學生,可評價“作文寫得很有創意,可以看出你花費了不少時間,希望你更加自信,寫出更好的文章”;針對活躍的學生,評價“你的文章很有感染力,相信你靜下心來寫作,會寫得更好”。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寫作科學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寫作本身,還要對學生材料的收集與寫作中表達的情感態度進行關注,從審題、立意、選材等寫作一系列過程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對評價語言、評價方式、評價角度等的不斷創新,使學生對寫作教學充滿希望與信心,長此以往,學生寫作教學將實現良性循環,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寫作是人類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一些特殊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之中,寫作也是一種生存的手段。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良好的寫作興趣,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對小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需要教師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從教學內容、學生情感以及興趣、評價等方面,為實現小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不斷探索,為培養出新時期的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傅俐俐.資源整合——打開小學寫作訓練的另一扇窗[J].上海教育科研,2012,(1).
[2]蔡長興.小學高年級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2).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鳳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