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翠平
摘 要:說話能力不僅是學生重要的語文能力,而且是一種交際能力和現代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對于個人的終身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至關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口語交際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說話訓練和長期開展課前演講等途徑來激發學生的說話潛能,提高他們的說話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說話能力;培養
一、說話能力的重要性
無論是文字產生前還是產生后,作為初始形態的口頭語言始終是人們最基本、最常用的交際工具,在人類交際活動中承擔著重要職責。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電話和網絡已經逐漸普及,語音對話和視頻聊天幾乎已經取代了傳統書信往來的交際手段,以聲音為載體的口語交際的比重迅速增加,在交際活動中占據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外,良好的口語交際是維系人際感情的紐帶,一句情真意切的美好話語往往能夠迅速拉近兩個人的心理距離,讓人感受到說話者的善意和修養。不僅如此,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是現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口述清晰準確,話語得體,是任何一類人才都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
因此,口語交際也就是說話能力,對一個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和終身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作為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領路人,應該首先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在意識上明確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途徑
1.重視閱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美的課文段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反復的朗讀訓練,學生可以對字、詞、句進行整體感知,與此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此外,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學生喜歡的課外讀物或者學生自己的作文習作進行朗讀訓練,逐步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和發音的能力。“朗讀教學中興趣的培養是激發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1]在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朗讀比賽,在競爭中激發他們對朗讀的興趣。讓學生堅持朗讀練習,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培養學生的語感,為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說話能力做準備。
2.重視口語交際課程,進行說話訓練
語文現行的教材中一般會有關于口語交際的專題訓練,低年級的訓練題目一般是自我介紹、轉述、看病、道歉、問路帶路等,中年級的訓練題目通常是介紹一本書、找人、約請、建議、接電話、勸阻等,高年級的訓練題目一般是怎么用壓歲錢、說實驗、講故事、說成語、請教別人、演講、辯論等。從這些訓練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種關于說話的專題訓練有以下兩個特點:①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具有廣泛的適用性;②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與低年級相比,高年級口語訓練更注重學生的主觀性,這更有利于學生的邏輯培養和自由發揮。這時候,教師不僅是一個說教者,更需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身份,這樣在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個性。
3.長期堅持課前演講訓練,提高說話能力
說到底,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期過程。專門的口語交際課程并不是每天都有,而想要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長期穩定地提高,每天的說話練習是很必要的。為此,有相關的教師和學者提出以增加課前演講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所謂課前演講,就是在語文課正式開始之前,抽出幾分鐘時間,筆者建議是5~10分鐘,讓1~2名學生上講臺進行演講,不限制演講的主題和內容,但是要保證健康的底線,可以是對一篇課文的讀后感,也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身邊的一件小事以及對語文教學過程的個人想法等。“在學生進校到離校,要有一個整體計劃,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演講中有話可說,知道從何說起” [2],幾周堅持下來,要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上臺進行演講。此外就是學生演講之后的點評,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師應該首先講評學生在演講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值得別人學習的優點,進行鼓勵,然后再指出學生在這個演講過程中還出現了哪些不足之處,寄語學生下次改正和提高。
除了以上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途徑外,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盡量采取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的形式,增強口語交際的氛圍。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關注學校之外的現實生活,尋找口語交際的源頭,盡量選取有針對性、有意義的話題。
總之,說話能力的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輕視的部分。良好的說話能力既能增強學生現在與將來的社會交際能力,還能讓學生在長期的堅持中培養毅力,陶冶美好的思想與情操。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資源、豐富多樣的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敢于表達、主動表達,從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聶貞勝.激發朗讀興趣,培養說話能力[J].課外語文,2015,(1).
[2]侯圓圓.如何開展語文教學中的課前演講[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5).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同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