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林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微信及微信公共平臺通過智能手機已經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可以把它開發成一個很好的教學載體。微信及微信公眾平臺將為中小學教育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也將為教師開展創新教學模式和教育管理帶來新的途徑。文章對微信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信息技術媒介;微信公共平臺;群聊;互動傳送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如今,隨著平板觸摸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并已逐漸取代電腦,成為人們使用多媒體設備的首選。日常生活中,人們看新聞、訂車票、充話費、網購等大多是利用手機來完成的。如今,智能手機也潛入我們的校園。為了怕影響教學,一些學校對防范學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可謂是煞費苦心,比如:禁帶、沒收,更有嚴厲者甚至砸掉等。即便如此,學生使用智能手機還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在學校方面,許多老師最主要是擔心學生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影響了學習。其實,在先進技術面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與時俱進,與其用堵,不如用疏。我們何不把智能手機這一最新的信息技術媒介變成一種帶動學生學習的教學工具呢?這樣是否會更快捷、更高效、學生更加感興趣呢?智能手機上又有哪些適合于教學運用的載體呢?
微信及微信公共平臺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載體。微信自2011年1月以來,到2015年短短四年時間,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使用超過20種語言,每月活躍用戶更是達到5.49億。微信公眾平臺的日趨完善,為開展創新教學模式和教育管理帶來了新的途徑。它也將為中小學教育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
一、教學與微信相結合具備的優點
1.微信有龐大的用戶群,具有建立群聊的功能
班主任可利用群聊功能建立虛擬班級和虛擬課堂。教師之間也可用此功能進行網絡教研,將它作為一種技術手段與學科課程進行整合。微信現有的5.49億活躍用戶,教學中首先我們可以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建立家長群、教師群等,進行教學資源上傳,形成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進行班級管理(小學可由學生家長代為管理),師生可以實現平等的互動交流,沒有時間、地點限制。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可在群聊中發送通知、作業或教學微課等,把現實中的班級變成虛擬班級。比如:語文、英語、音樂教學,語文老師可布置學生將朗讀或者背誦由家長監督發送到班級群聊中,同學可以互相欣賞、交流,同時也互相糾正、學習。英語教師可布置學生利用微信語音功能,上傳課文或單詞朗讀或背誦,實現師生課后的教學互動。音樂老師則可利用這一功能讓學生進行試唱,上傳音樂作業。
在公開課教學研討活動中,教研組織者也可以通過建立群聊,在課余進行互動評課,以彌補在平時教研活動中有些老師因來自不同的學校聽課后集中研討的時間較少等不足,讓教學研討從課后延伸到線上。
現代教育提倡家校聯系,但一味地要求教師對學生登門家訪確實多有不便,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滋生腐敗。如果班主任通過與全體家長建立微信群及時交流,老師與家長之間便可將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及在家的表現進行及時迅速的交流,也不必擔心打擾對方的工作與生活。
2.微信具有傳送有聲、有圖、有文字的多媒體資訊的功能,可以與學生實時互動交流,特別適用于互動式的學習
微信上信息傳送的內容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圖片,可以是語音,也可以是視頻材料,可謂五花八門。信息交互方式可以針對個別,也可以是面對全部。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只能在學校、在課堂進行咨詢,離開了學校,有了問題就不能得到迅速有效的解決。微信的及時溝通功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對于一些在課堂上學生沒有提或不敢提的個性化問題可以通過課后微信群進行交流。在微信群里不單是老師,其他同學也可以幫忙解答,在這一問一答中,其他同學也可以得到學習和啟示。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得到了延伸。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學針對的是全體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許多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個性往往容易被忽視和無法顧及,利用微信的互動的特點,老師可在課后針對某個學生和某類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對于一些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教師也可通過上網查找或下載一些較好的教學資料或者微課進行轉載,提供給學生學習。有能力的老師也可自己錄制微課視頻發送到微信公共服務平臺,讓學生點擊查看,達到鞏固學習的作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 http://www.eduyun.cn/上這類教學信息很多,老師們可以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或轉載。
3.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功能,學科教師通過利用它進行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和傳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教師可通過建立微信公共平臺訂閱號或服務號將網上學習到的優秀教育資源整合,再通過朋友圈或關注與家長、學生分享。微信公共平臺注冊方法可通過電腦登錄微信公眾平臺官網http://mp.weixin.qq.com/來完成。
二、利用微信公共平臺為學科教學服務
比如美術學科,我們要上一節以鑒賞名畫為主的課,美術教師可通過微信平臺發布一幅世界名畫,如《蒙娜麗莎》這幅名畫,插入《達·芬奇密碼》視頻再加上《蒙娜麗莎》這幅畫的文字介紹等。在課前通過微信公共平臺群發到班級群,讓本班學生課前進行欣賞和學習,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教師通過微信在此過程中參與指導、監督、討論,無形中學生鑒賞能力得到了提高,從而激起學生進行美術活動的欲望。
再比如語文教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有篇課文叫《圓明園的毀滅》,課前老師可以找一些關于圓明園毀滅前壯觀的照片,配上課文上的溢美之詞,讓學生感受圓明園的美。從中再插入一段侵略者火燒圓明園的視頻,最后配上圓明園被毀滅后的慘狀。通過在課前的學習、觀賞,課堂上師生必然能夠產生極大的共鳴。本文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圓明園毀滅前的燦爛輝煌,以及對其被侵略者搶奪燒毀感到痛惜,這些能得到較好的突破,學生學習效果也必然十分理想。同時,也可讓學生課后互動討論,通過查找資料,深入探究,由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探究。
在我們日常的班級管理及學校管理當中,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希望和家長、學生分享,我們也可以通過公共平臺,把圖片,文字等信息配上音樂,發送給學生或家長進行欣賞,使之成為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感情交流的紐帶。家長通過這些信息了解學校、班級的一些動態,也能更好配合學校工作。在技術條件比較成熟的情況下,教師也可將公眾平臺打造成個人或學校的宣傳服務平臺。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現代教育帶來了發展的動力,為現代教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與工具。而運用微信這種通訊手段建立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共同交流的信息化、交互式教育新模式,使得教學更具交流性和多樣性。通過微信,可以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指導,為師生溝通帶來便利。微信也促進了家校之間的聯系,并且把課堂引向廣闊的課外。
作為站在時代潮頭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好這個工具,用好這個工具,在實踐中摸索,把微信與學科課程進行整合,豐富和拓展學生學習資源。
讓微信走進我們的教學,相信一定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收獲。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