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問題”的學科,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數學課程的特征進行。所以,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方法非常重要,它最終的目的就是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討論了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方法,從而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有利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策略 教學方法
在義務教育標準中,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提出了如下規定:要求學生學會初步運用數學思維對日常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并著手解決,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對實現“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解決問題”包含了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并非單純的對某一個問題的解題過程。首先,要讓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各種各種的問題和現象有充分認識,并能在不同的教學情景中以數學角度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其次,是能夠初步識別出日常生活中或其他非數學現象中的數量關系,并將其進行提煉;最后,才是解決問題。
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提倡使用數學思維和知識技能提出解決的途徑設想,強調對數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包括學科內以及學科之間的知識整合。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調策略的作用,提倡解決策略的個性化積累和體驗,針對小學生而言,解決問題的真正意義并非單純的獲得具體結論,更為重要的是體會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策略和多樣性。
一、對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進行指導
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周圍的解決問題的信息資源,選用合理和學的方法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景展示出來,指導學生在情境中對數學信息進行觀察、發現和收集,并篩選和提取數學的全部信息,同時對學生從不同角度來認真思考和觀察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培養,從而提升學生收集和處理數學問題的能力。如教師上課的內容為“三角形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教學把課本的主題圖和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結合起來,上課前提議學生組織收集三角形動,然后選擇一個三角形說出它的內角和,并使用簡單的方法將數據記錄下來,上課以后將收集的數據展示出來,教師指導學生對三角形的數學信息進行觀察和處理,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指導學生學會提出、篩選與數學相關的問題
當需要學生對每個數學問題的信息進行整理與篩選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認真分析每個數學信息的問題,從中選出對學生自身有利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現的信息,并對這些數學信息進行評價,然后再指導學生利用有利的信息來解決數學問題。關于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數學新問題,個別同學可能會將原來學習過的問題提出來,教師不能輕率的就把這些問題給否定,應該提議學生對數學問題及時解決,利用板書的模式將數學問題的重點展示出來。如教師的上課內容為“求平均數”時,請學生在情境圖中對提出數學問題的看法進行討論,哪位同學收集的最多,小組一共收集多少等,然后讓各個學生選出做好的數學問題進行研究并解決,從而提升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
此外,還可從新舊知識的對比中指導學生尋找問題,由于很多數學問題是在單個或多個數學概念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當學生學習了新知識和新概念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區分,并尋找其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比提出問題。例如,給學生設置以下的問題引導:
1.準備題:在植樹活動中,二年級一共栽樹38棵,三年級栽樹的棵數是二年級的2倍,請問二、三年級共栽多少棵樹?并由學生獨立解答。
2.新問題:二年級一共栽樹38棵,三年級栽樹的棵樹是二年級的2倍,四年級栽樹的棵樹比二、三年級的總和少15棵,請問四年級共栽多少棵樹?
通過引導學生對這兩道題之間的聯系進行對比,可得知兩個問題均是前兩個條件相同,此時教師可讓學生回答兩道題之間的不同點。學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如有的學生說:“準備題是之前學過的兩步計算題。”另外,還有的學生說:“新問題比準備題多了一個條件?!庇械膶W生則可以直接看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不一樣,準備題是求二、三年級栽樹的總數,新問題是求四年級栽樹總數?!蓖ㄟ^上述設問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啟發,找到新舊問題之間的聯系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學生以后再遇到新問題時,自然而然的會與以前解決過的問題進行聯系對比,從而找到解題突破口。
三、引導學生對數量關系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
1.積極探索,嘗試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可以相互交流意見和看法,實現全班同學參與。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與生活經驗,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獨立嘗試、畫線段圖和動手操作的方法對數學問題進行探討和解決。讓學生根據自身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對產生的數學新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2.互相交流,對解決方法進行優化。完成課題時,讓學生將解決數學問題的結果與方法展示出來,適當進行交流。教師通過觀察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學生共同參與討論,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應該如何采用何種方法對出現的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并指導學生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掌握不同方法的特征,為學生在使用有效的解決問題方式上奠定基礎。這樣不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3.明確數學算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采用合理的方法對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同時將換算解決列出來。
4.自我評價,對成果進行檢驗。讓學生對自已的全部思維成果從各種角度進行檢驗,使檢驗階段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如學生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使用學習工具擺一擺,討論如何擺放,初步認知平行四邊形公式。在指導學生應該如何思考:如果不使用學習工具,就可以把平行四邊形做出來;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看法組織交流,然后指導學生選擇最好的操作方法。最后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操作方法進行學習,將學習的過程分析出來,從而鞏固學習能力。
四、指導學生學會對解題技巧進行梳理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環境營造一個豐富的數學解決問題的情境,學生根據這些數學材料解決問題,不斷探索并體驗學習的快樂。還能夠對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進行培養,了解實際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信息。也可以利用改變問題或者是條件的方式將同一題目改成類型不同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析,組成知識鏈,提升學生靈活變通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較快發展。如教室可以知道學生解決一些開放性問題,可以請學生對本年級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進行調查,將不同班級的同學人數利用各種方法算出來,并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不但可以熟記所學知識,而且還培養了能力,優化了思維方式。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這些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可以帶動整個課堂的氛圍,學生還能有效地利用實際生活中各種問題對數量關系進行理解,從而掌握相似問題常用的解題方法。同時,還對學生處理與篩選有利信息進行培養,積極主動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旭敏.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探討[J].小作家選刊,2013,(10):411.
[2]阿爾孜古麗·阿布都熱合曼.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研究[J].赤子,2013,(10):128.
[3]張艷華.淺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5,(z1):187.
[4]黃福生.淺談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J].科教文匯,2015,(15):116+120.